第3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回陛下!”方賓盡全力按捺住心中慌亂,拱手道,“事已至此,朝廷已無退路。唯今之計,只有發舉國之兵,再伐韃靼,以雪前番奇恥!”方賓已算計好了,若朝廷就此罷手,那秋後算帳,必然得有人來承擔十萬大軍覆沒的罪責。雖說這事主要得怨丘福這幫武將,可他們都已成了韃子的刀下鬼,朝廷再尋替罪羊,多半就只能找自己這個兵部尚書了,到時候自己縱不至於罷官下獄,但這苦熬多年得來的兵部尚書職位則肯定被奪。要想自保,唯有興師再戰,如此一來,自己多半可以“戴罪立功”,只要下一次打敗韃靼,自己也就算是將功補過了!

  方賓的建議,雖有為自己前途考慮的成分,但也的確是大明眼下唯一的出路。若此仇果真不報,那不僅阿魯台,大漠的其他部族也會從此輕視大明。到時候阿魯台登高一呼,必然會有無數胡虜應聲雲集。既然大伙兒有能力到中原這個花花世界燒殺搶掠,那誰還會在荒無人煙的大漠為幾個牛羊奴隸拼個你死我活?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那局勢將崩壞得不可收拾!故,就算明軍實力大損,就算朝廷眼下用度緊張,可只要中國沒有分崩離析,就得拼出吃奶的勁兒,找韃子興師問罪!唯有如此,才能打消漠北胡人覬覦中國之心,才能確保中原得以安寧!這一點,方賓明白,滿朝文武也明白,永樂本人心中更是一清二楚!

  “以何人為帥,以何人為將?”永樂緊逼著又是一句。

  “這……”方賓一時犯了難。明軍這一敗,不僅丘福被殺,連帶著火真等四人也身首異處,換句話說,朝廷在北京的大將已全部陣亡!將軍還好說,五府中還有一些可以獨當一面的靖難名將,可這統領三軍的主帥就真不好選了!此次興師,必然聲勢浩大,而朝中公認有能力統馭數十萬之眾的,就只剩下英國公張輔一人。可張輔眼下正在交趾平叛,且已到關鍵時刻,此時將他召回,萬一交趾局勢因此變得不可收拾,這責任誰又負擔得起?左思右想,也沒個合適人選,方賓頭上頓時冒出一層細汗。

  “方卿家?”永樂又開始催問,且語氣較方才已略有些嚴厲。方賓急得相熱鍋上的螞蟻,無計可施之下,他只得把心一橫,沉聲道:“回陛下,微臣以為,放眼天下,可以統馭數十萬大軍者,唯英國公一人耳!”

  “張輔?”永樂尚未及說話,序班中一直未吭聲的趙王朱高燧忽然眨眨眼睛笑道,“方本兵糊塗了吧?張輔現正在交趾剿賊,這時讓他回來,交趾那頭可怎麼辦?這不是顧此失彼麼?”

  “並非如此!”方賓話既出口,思緒也隨之活絡起來,當即擠出一絲笑容跟高燧解釋道,“眼下已過中秋,馬上便要入冬。即便朝廷定議北征,真要出塞也得等到明年開春了!如今交趾局勢已經改觀,賊寇主力覆沒不過旦夕間事,縱然拖得久些,到年底應也就差不多了。到時候英國公先班師回朝,再北上履新,時間上也是來得及的!”

  “話說得好聽!可縱然皆是賊寇主力盡沒,但簡定、陳季擴二酋能否擒獲卻是難說!退一步說,即便張輔抓住此二賊,可要剷除亂軍頑部卻絕非數月便可做到!除惡未盡,便撒手北歸,必將遺患無窮!”

  方賓本不善言辭,但此刻已被架到刀刃上,也不得不硬著頭皮繼續道:“其實張輔回朝,實乃勢所必然。此番王師戰敗,接下來若要再征,則必舉傾國之兵。以朝廷財力,實無餘力同時應付南北兩地開戰,故無論北征主帥為誰,交趾戰事都必須儘快結束。交趾既已休戰,朝廷置張輔不用而另選他人,似也無此道理,何況朝中眼下也無其他合適人選。退一步說,交趾於我大明不過癬疥之疾,韃靼則是心腹大患,張輔既為眼下朝中無二之良將,則當以其才用於漠北,如此方符正理!”

  “那也未必!”高燧一哂道,“天南與漠北風土迥異。張輔雖為良將,但在交趾日久,討蠻自輕車熟路,然要突然出塞擊胡,恐非旦夕間可以勝任。且北征大軍自以北軍將士為主。張輔往日所馭,皆南方士卒,對北軍多不熟悉。《尉繚子》云:信在期前,事在未兆。今突命其接任北軍主帥,恐有將不識兵,兵不認將之慮!此正為兵家之大忌!故即便僅就北征一事而言,張輔亦不當為帥!”說到這裡,高燧忽然話鋒一轉,冷笑著對方賓道:“而且照方本兵剛才的意思,那便是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難不成方本兵是要藉此機會,勸朝廷就此放棄交趾麼?”

  方賓嚇了一跳。其實自交趾復叛以來,朝野間的確有認為交趾得不償失,不如放棄的呼聲,而且聲勢還頗不小。但方賓對永樂的心志還是很了解的。交趾光復,是朝廷厲行開拓以來所取得的最為顯著的成就。若就此放棄,那不僅意味著朝廷之前的巨大投入打了水漂,更意味著開拓振興這一重大國策的破產!就連永樂本人的威信,也會因此大受損傷,將來再難有所作為。有這麼些計較,別說永樂本就心志甚堅,就算他是個優柔寡斷的性子,被逼到這一步,也得硬著頭皮堅持下去。故此等情事,若是士子們清談倒也罷了,方賓身為兵部主官,名列九卿的朝廷重臣,若也被永樂認定持此論調,那他的仕途就算走到頭了!想到這裡,方賓又驚又懼,情急之下,一時也不知該如何辯駁,只得眼巴巴地望著永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