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上莫要哄我。臣妾的病自己心中有數,這次肯定是扛不過去了!”徐後微微搖頭道,“臣妾德淺福薄,幸賴陛下不棄,此間情分,縱九死亦難報答。今大限將至,臣妾心中有些話憋了許久,須當趁此機會與陛下一吐為快。若是話語未盡而陰陽永隔,臣妾必死不瞑目!”

  聽得徐儀華這般說,永樂心中愈發悲苦,待欲再勸,卻見她雖氣若遊絲,但神情卻頗堅毅。永樂遂暗自一嘆,強笑道:“也罷,咱們夫妻好久未在一起了,趁這閒功夫說說體己話也好!”

  見永樂答應,徐儀華展顏一笑,旋伸出手指頭指向房門。永樂一愣,隨即會意,當即叫進來個小內官,命他去端碗參湯。小內官得令,趕緊跑了出去,不一會兒又端了碗熱氣騰騰的參湯回來。永樂接過瓷碗和湯匙,命小內官退下,自己親手一口一口餵著徐後喝了,末了掏出手帕給她拭了嘴,方笑道:“如何?精神可有好些?”

  一碗參湯下肚,徐后蒼白的臉頰浮出少許血色,說話的聲音也稍大了些:“臣妾來日無多,然心頭仍有三件事放不下,還請陛下成全。”

  “什麼來日無多,梓潼莫要……”永樂仍要勸解,徐儀華已搖搖頭阻止了他,繼續道:“其一,臣妾之弟徐輝祖當年不明是非,屢屢忤逆陛下,後來遭到報應,實是罪有應得。然其雖有大錯,但本性絕非奸邪,所犯罪過,亦不過是一時愚昧所致。如今事過多年,其整日閉門思過,想來也早就悔了。臣妾斗膽,請陛下看在臣妾份上,放他一條生路。臣妾不敢奢求復其爵位,只要能解除幽禁,讓他能像普通百姓一般,臣妾也就心滿意足了。”

  當初永樂興師靖難,徐家兄弟中,老四徐增壽暗中幫助永樂,結果事發被捕,在燕軍進城前夕被建文擊殺。而身為徐家爵主的徐輝祖則一直堅決站在建文朝廷這邊,並曾率軍討伐當時還是燕王的永樂。直到李景隆打開金川門,建文敗局已定,徐輝祖仍率家丁在大街上與燕軍激戰,失敗被俘後仍拼死不降。永樂登基後大封靖難功臣,徐增壽雖已身死,但仍被追封為定國公,並由其嫡子徐景昌襲爵;而對這個死心跟自己作對的大舅子,永樂則憤恨到了極點。雖然因著徐後的關係,永樂最終未將其處死,但仍下旨奪其魏國公爵位,將其圈禁家中。

  徐輝祖是因反對永樂靖難而獲罪。徐儀華雖貴為皇后,但大明祖制,後宮不能干政,故她在此事上頭也說不得什麼。但徐儀華與輝祖畢竟是親姐弟。弟弟遭此大難,她做姐姐的看在眼裡,心中豈能好受?平日裡,徐儀華恪於祖制不得不緘口,但如今她已是半個身子入土的人了,心中的顧忌自也少了許多,故趁此機會向永樂求情。

  聽愛妻提起徐輝祖,永樂不由一陣默然。徐輝祖雖曾拼死和自己作對,但這畢竟已是陳年往事。這麼多年過去,永樂心中的憤恨已減輕不少;而且現在他的江山已堅如磐石,故對這些所謂“齊黃奸黨”也犯不著像當年那樣戒備。而且永樂還知道,徐輝祖被幽禁多年,已抑鬱成疾,現在也是臥床不起,即便再放出來也活不了多久了。關於輝祖病重的事,永樂一直瞞著徐儀華,此刻眼見她一臉乞求地望著自己,永樂心中的寒冰終於融化,當即點頭道:“你放心,朕不僅會放他出來,還會復其魏國公爵位。”

  徐儀華面露感激之色,當即欲起身致謝。

  “躺下,快躺下!”永樂忙輕輕按住徐後。

  “謝陛下厚恩!”徐儀華溫顏一笑,但臉上很快又浮過一絲憂色,“這第二件放心不下的,便是熾兒和煦兒的事!”

  永樂身子微微一抖,旋又笑道:“他倆能有何事?”

  “皇上無需瞞我!”說到這裡,徐儀華忽覺一口氣接不上來,遂連咳了幾聲。永樂見狀,忙將床腳前的一個銀痰盂端起,徐儀華撐起身子吐了口痰,方頹然無力地復又躺下,苦笑一聲道:“臣妾雖在後宮,但對外間的事還是知道些的。自打熾兒立了太子,煦兒便一直不服氣。這兩年他每日間跟在陛下身前,於本不該管的朝政也多有涉足,這些臣妾都看在眼裡。臣妾冷眼觀之,陛下之所以不讓他就藩,還允許他這個親王干政,其實也是因著熾兒仍多有不合您意之處,故藏著個或再行廢立的念想,不知臣妾說得是也不是?”

  永樂臉一紅,垂下腦袋默然不語。正如徐儀華所說,永樂確實對高熾很不滿意。自永樂二年立太子至今,這三年裡高熾連生了幾場大病,有一次還差點性命不保,太子體弱多病,永樂確實有些不放心。

  當然,若僅就於此,永樂縱有憂心,也斷不至起這廢儲另立的駭人念頭。但最讓這位大明天子感到不滿的是,高熾的治國理念與自己相距太遠。譬如前番出使西洋和營建北京,高熾便曾上疏,懇請自己“體恤民力”,拐彎抹角地表示反對。朝中大臣本就對此二事多有異議,高熾以太子身份提出異議,無疑使他們大受鼓舞,並由是掀起一陣反對浪潮,給永樂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經此二事,永樂惱怒之餘,也從中察覺到:高熾對更改國策之舉似乎並不贊同。由此他不得不再次擔心將來高熾即位後,會不會將自己開拓振興的新國策徹底顛覆。果真如此,那他一生心血必將付諸東流。而這,是永樂絕對不能允許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