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只是表象罷了!”史復一哂道:“李景隆畢竟是元勛之後,也算是靖難功臣,而且他如今位居百官之首,豈能因成國公他們一次參劾就此倒台?不過臣正是從此次皇上的處置當中,窺得其心中真實想法。”

  “此話怎講?”

  “殿下請想,以李景隆今日之顯赫地位,何人膽敢參他?而且看所參劾之罪名,鄭賜上書中說他‘包藏禍心不守臣節’;蹇義和成國公的聯名奏本中,更是直指其‘心懷怨望密造奸謀’,這都是謀逆的罪名!若李景隆果然聖眷優渥,他們豈敢如此說一個當朝太子太師、世襲曹國公?”

  “那也未必不敢!”紀綱冷冷插話道,“成國公朱能久隨陛下,在靖難功臣中排名第二。他就是說了,李景隆又能如何?”

  “成國公自是不怕!但蹇義與鄭賜呢?他二人不過是二品尚書,而且都是天兵進京以後才歸附的建文舊臣。以他二人的身份,怎也敢對李景隆下此狠手?他們就不怕李景隆記恨在心,將來報復?還有就是,既然李景隆被冠以謀逆大罪,那於情於理,皇上都應該徹查。若果有其事,自當降罪李景隆,可若是子虛烏有,那就是蹇義他們誣陷!誣陷當朝第一大臣謀逆!此乃大罪,就算皇上不會因此降罪成國公,但嚴懲鄭賜、蹇義總是應有之義吧?可結果呢?連他二人都毫髮無損,一樁本應是天大的案子就這麼消弭無形!如此又豈是君王馭下之道?”

  史復抽絲破繭、徐徐道來,高煦恍然大悟,當即興沖沖地道:“你是說朱能他們的參劾,其實是出自父皇暗中授意?”

  “倒也未必是陛下授意。成國公在靖難中戰功赫赫,李景隆乃其昔日手下敗將。就這樣一個草包人物,如今卻反而位居其上,他心中必然不滿。至於蹇義、鄭賜就更不用說了,這些建文舊臣恨透了李景隆這種吃裡爬外的小人,逮著機會,自然要把他往死里整。他們每日上朝,與皇上接觸較多。或許是從陛下言談中察覺到他對李景隆其實並不以為然,故才有了這個想法,合起伙來公報私仇!不過這也更加證明陛下內心是厭惡李景隆的!”說到這裡,史復忽然有些奇怪的望了高煦一眼,道,“殿下對此一無所知麼?蹇義、鄭賜倒也罷了,成國公不是一直是殿下這邊的麼?這諸般內情,他就一點也沒透露給你?”

  高煦一愣,隨即尷尬一笑擺擺手道:“我這段日子不是一直閉門謝客麼?朱能幾次過來我都沒見,上朝時又眾目睽睽,哪有機會說起這些?再說我也沒料到此事會和爭儲有所關聯不是?”

  高煦這麼答話倒也是實情,但不是全部。朱能與丘福不同,他雖與高煦關係莫逆,但平日裡也與高熾處得不錯。而且朱能為人謹慎,當初兩位皇子爭儲時,他雖然也有表態支持高煦,但也不過是參雜在眾多靖難名將們中,隨波逐流罷了,與丘福那種衝鋒陷陣式的死忠全不能比。也正因為如此,高煦在爭儲失敗後對朱能很有點意見,關係也不像以前靖難時那麼親密了。

  史復從高煦的尷尬中窺得了些端倪,但他並沒有多說什麼。他投效高煦不過一年,雖然這位漢王對他比較器重,但還稱不上依為腹心。這種所謂“漢王系”內部錯綜複雜的關係,高煦並沒有對他講得明白,而史複本身也無意過問。待想了想,史復撇開這個話題,一擺手道:“也不管這閒雜事了。總而言之,李景隆這座花哨牌坊如今已是危如累卵,只要殿下一推,必轟然倒地。李景隆一倒,接下來茹嫦他們也不會有好下場。迎駕功臣垮台,太子便先折一翼!”

  “不錯!就拿李九江下手!”高煦右手握拳,狠狠砸向桌面,轉而問紀綱道,“記得前些日你說過,你手下的番子在追查建文奸臣下落時,曾發現李增枝在湖廣私下索賄,此事可有實證?”原來永樂登基前後,不少建文忠臣四散而逃,他們流落江湖,仍時刻心懷故主,並大肆宣揚永樂“篡位弒君”的事跡。紀綱自就任錦衣衛指揮同知以來,一直在追查這些人的下落。

  “實證倒沒有,但事情應是確鑿無疑!”聽得高煦發問,紀綱當即答道,“自去年李增枝任職湖廣都司以來,短短一年內便蓄田數千畝,僅佃戶便多達上千。據查,李增枝到湖廣後,時常招昔日參與北伐的南軍舊將到其衙中,名為過問軍務,實則暗中索賄。若遇不從,則以其當年對抗燕軍之舊事相脅,誣為齊、黃奸黨。眾將畏其權勢,莫不傾囊相賄,使其所得頗豐。此事我手下緹騎暗訪中多有耳聞,但因與建文奸黨一事無關,故未有仔細查證!”

  “只要有這回事就行,沒有實證也無所謂!”史復的語速忽然變得有些急促,狠狠道,“殿下可把此事透給陳瑛。他最討厭朝中這幫歸附的建文舊臣。只要讓他逮著,肯定會把李家兄弟往死里整!”說到這裡,史復陰陰笑道:“陳瑛執掌御史台,有聞風奏事的權力,就算查出來是子虛烏有,他也無需擔責。這種事由他來辦正合適!”

  史復口中的陳瑛是都察院的左都御使。陳瑛洪武朝時曾任山東按察使,建文削藩時,把他平調到北平,命其暗中搜羅燕藩謀反證據。誰知陳瑛到北平後,被當時還是燕王的永樂暗中收買,對朝廷敷衍了事。陳瑛的行徑後被黃子澄得知,當即告知建文,將其奪職下獄,一關就是四年,直到永樂登基才把他放了出來。為表彰其昔日歸附燕藩的“功績”,永樂任其為都察院左都御使,專職糾劾百官。陳瑛蹲了四年大獄,出來後對建文舊臣恨得要死,加之又急於撈取政績,故整日裡尋那些歸附新朝的建文舊臣的晦氣,短短一年,就有十餘文臣因其彈劾受罰。紀綱這兩年來也沒少整治建文舊臣,因著這個緣故,陳瑛與他走得比較近,並通過紀綱與高煦勾搭到了一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