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燕軍本陣出現騷動。真定南軍的出現,不僅讓燕軍將士措手不及,更加劇了他們心理上的恐慌。說時遲那時快,就在燕軍急匆匆地掉轉槍口之際,四萬南軍已逼近到了燕軍陣前。平安一馬當先,領著三千精騎直闖陣中,所到之處燕軍人仰馬翻,立時陷入混亂。

  “北兵本陣亂了,弟兄們步步為營,把燕庶人擒下!”南軍大陣的望樓上,盛庸已興奮得滿臉通紅,揮舞著拳頭對著樓下的南軍將士放聲大喊。

  “活捉燕庶人!活捉燕庶人!”負責包圍燕王親軍的南軍將士此時也齊聲高呼,但仍維持著紀律,並未因此展開衝鋒。這也是盛庸布置好的。他明白,燕王親軍鐵騎雖然驍勇,但再強的騎兵,在嚴密的戰陣面前也無可奈何。因此盛庸並不急於讓將士們一涌而上,那樣反而會給朱棣機會。只要穩紮穩打,一步步逐漸縮小包圍圈,那朱棣便是瓮中之鱉,總有束手就擒的時候。

  朱棣此時的處境十分危險。他的三千親軍,有大半被隔在了盛庸中軍的環形陣外。在更外圍,南軍小陣也正對張玉和朱能的突擊拼命堵截。由於平安的意外出現,燕軍本陣的六萬大軍已被死死絆住。僅靠張玉和朱能的現有兵馬,不僅難以衝破南軍防線,連被反噬都很有可能。

  朱棣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脅。他把身邊的親兵集中起來,不斷的左突右沖。如此打法,一方面是為了阻滯南軍的四面緊逼,另一方面亦試圖找到一個薄弱環節衝出陣去。可沖了幾次,不但沒能打開缺口,燕軍自己的活動範圍卻被壓縮至方圓不到三里的範圍內。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親軍將士中不斷有人翻身落馬,跟隨在朱棣身後的親兵僅剩下不到六百。

  在又一次盲目突圍受挫後,南軍的包圍圈已縮小到僅僅方圓二里,剩下的燕軍將士已全部被壓縮在一個僅兩丈高的小土堆周圍。趁著兩軍各自調整陣型的當口,馬和焦急地跟朱棣道:“王爺,這麼下去不是辦法。南軍人多,咱們得拼上一把,盡全力和外面的援兵會和!”他的左臂已中了一箭,雖然有鎧甲保護,但箭頭仍嵌入肌朕,鮮血汩汩流出,一條胳膊已被染得通紅。

  朱棣內心也十分焦急。不過身為主帥,他面上卻必須保持鎮定。馬和的建議,實際上是勸他改變前幾次一擊不中,退而另尋他處的游擊試探打法,下定決心拼死一搏。若成功,自然可以殺出重圍,可此次再不得手,自己深陷南軍陣中,便再無僥倖之理。之前朱棣一直不肯孤注一擲,是希望外面的朱能或張玉能衝破南軍包圍,將自己營救出去,可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形勢,朱棣知道完全寄希望於援兵已不可能,只需再過不到一個時辰,現在剩下的轉圜空間也會被吞噬殆盡,到時候自己就再無反抗之力。想到這裡,朱棣感到必須儘快找出對策。

  “號手還剩幾個?”忽然間,朱棣扭頭問馬和。之前朱棣說話,皆聲如洪鐘,此時卻出乎意料的微弱,馬和差點沒聽清,愣了一愣方答道:“帶出來十個,已有四個死了,還剩下六個!”

  朱棣沒有應聲。之前的突圍雖然盲目,但也不是沒有收穫。至少朱棣已經判定,包圍圈南面的南軍實力最為雄厚。在一個時辰前的那次向南突圍中,朱棣看到前方“莊”、“葛”、“楚”三面大旗,這也就是說,盛庸已把手下僅有的三個參將全調到了包圍圈的南面。當然,這樣的安排並不奇怪,因為張玉的中軍就在南線包圍圈之外,此部實力最為雄厚,所以也是朱棣最有可能選擇突圍的方向。相反,從東北方向攻陣的朱能實力較弱,故那邊的防守相對薄弱。

  朱棣舉目四望。此時天色已經黑了下來,天空中正刮著凌厲的北風,呼嘯著掃過淒涼的戰場。略一思忖,朱棣壓低聲調對馬和道:“選幾個膽大精幹得出來,待會衝到南面的南軍陣前,吹號讓張玉加緊進攻!”頓了一頓,他又道,“記著,一定要衝到南軍陣前再吹號。”

  “要從南面突圍嗎?”馬和趕緊發問。

  “從東北突圍!”朱棣的話音十分陰冷,“爾率三名號手守在最後,待大隊離開後,再衝到南面。記著,吹完號,爾便單騎折回,追上大隊!”說這話時,朱棣有意將“單騎”二字咬得特重,他相信馬和會懂他的意思。

  馬和打了個寒噤。以他的聰明,立刻就明白了朱棣話中的全部含義。儘管天色漆黑,但馬和還是能清晰感受到朱棣那雙特有的重瞳中投射出來的凌厲光芒,他不敢怠慢,拱手道:“奴婢明白,請王爺放心!”

  “去準備吧!一盞茶後,本王率大軍突圍!”朱棣拍拍屁股起身,下達了最後一道旨意。

  “遵旨!”馬和趕緊應答。

  一盞茶功夫過去,朱棣下令將火把熄滅,隨即疲憊的燕王親軍再次跨上戰馬,向東北方向奔馳而去,隨即南軍大鼓再次震天響起。待大隊離開,四名飛騎卻單獨馳往南面,待跑到距南軍槍陣不到三丈的地方,其中三人忽然吹響了號角。

  此時北風正烈,戰場上鼓聲又響,正反方向朝東北飛馳的燕王親軍只聞得呼呼風聲和鼕鼕鼓聲,並未聽到號角作響。但正在下風口與南軍僵持拉鋸的張玉卻順著風隱隱聽到了號聲。他精神一振,隨即高聲叫道:“兒郎們!王爺向咱們這邊殺過來了!大家加把勁,接王爺出來!”說完,他便鼓起餘勇,奮勇向前突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