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青縣一下,滄州前方再無阻礙,隨後,燕軍主力趕至,兩軍合流,直向滄州殺去!

  直到燕軍距滄州不到十里時,徐凱才得到消息,當即嚇得魂不附體。儘管盛庸已連番催促,但此時滄州新牆仍未完工。僅憑舊牆,南軍絕無可能擋住十萬燕軍的攻勢。無奈之下,徐凱只得奪路而逃。剛一出城,高煦的燕山鐵騎便迂迴趕到,當即展開截殺;不久朱棣親率燕軍主力殺至,兩軍夾擊之下,南軍被殺得哭爹叫娘,徐凱見大勢已去,索性也棄甲投降。至此,四萬滄州大軍全軍覆沒。

  滄州敗報傳回,德州頓時大震。來不及檢討過失,盛庸立即判斷局勢:全殲徐凱部後,燕軍並未就此北返,反而繼續南下。這就表明:朱棣的胃口或比自己原先想的還要大,他是想趁勢攻破德州,一舉打破南軍的包圍!此時德州尚有大軍十餘萬,人數與燕軍大致相當,但以戰力論則遠遠不及。於是,盛庸立即下令據城死守。濟南一役,盛庸已看清燕軍的致命弱點——不善攻城。當初燕軍攜白溝河大勝之勢,尚不能打下危如累卵的濟南,如今德州大營尚有十萬大軍,只要不傻到出城對陣,又豈會戰敗?念及於此,盛庸已定下了此戰的基調——堅守不出,待燕軍力竭而返!

  可接下來的情況,卻讓盛庸以下所有文武都大跌眼鏡——燕軍趕到後,卻瞧都不瞧德州城一眼,竟是全軍南下,直向山東腹地而去。

  燕軍的詭異之舉,讓德州的官員們一時都摸不著頭腦——朱棣這是要幹什麼?他就不怕自己斷他歸路?他就不怕德州這十萬人馬趁機北上,搗了他的北平老巢?

  但很快,隨著一個個驚悚的消息傳至,德州官員逐漸慌了手腳——燕軍一路南下,至臨清、破館陶、繼而分兵殺向大名。

  大名位於東昌府以西,是北平省境內最南之府。在這裡,朝廷屯著三十萬石糧草,這都是盛庸重建德州大營後,兵部從山西、河南等地轉運過來,充作軍用的。燕軍抵達,運糧軍一鬨而散,劫掠一番後,燕軍將無法帶走的二十餘萬石糧食一焚而盡!

  當大名糧草被焚的消息傳回,德州的氣氛更加緊張。德州城內本無太多存糧,而燕軍又深入冀南魯西,阻斷了直隸與德州間的糧道。大名糧草被焚,德州短期內雖無大礙,但若燕軍持續在山東掃蕩,那德州大營的十萬軍士可就得喝西北風了!一時間,德州文武頓時分成了兩派,以楚智、莊得為首的將軍們主張趁燕軍滯留山東,一舉殺向北平,拼他個魚死網破;而鐵鉉、王度則從求穩的角度出發,認為北平難以攻克,不若命真定大軍移師德州,聚集全部力量堵住燕軍的歸路,來個關門打狗。兩幫人各有道理,莫衷一是,盛庸亦無主張。

  而就在德州文武吵得不亦樂乎時,一個更加駭人的消息傳來,燕軍奪大名糧草後,重新折而向東,陸續攻克東阿、東平。隨後,燕軍駐兵汶上,前鋒直指濟寧。

  濟寧位於山東省最南端,再往南就是直隸了!此時的直隸,除了徐州、淮安以及中都鳳陽等要地尚有些軍力外,其餘各州府的駐軍大都增援給了盛庸。若燕軍突入直隸,很有可能就此越過淮河、甚至飲馬長江!想到這裡,盛庸再也坐不住,當即召集軍議,與眾文武僚屬商議對策。此時參軍高巍已回京師,參加會議的除盛庸、鐵鉉外,只有宋佚、王度兩個文職參軍以及楚智、莊得以及葛進三個新晉的參將。

  “北兵駐師汶上,兵指江淮,諸位有何良策可以應之?”征虜大將軍行轅的正堂內,盛庸神色嚴峻地望著面前的一幫文武,沉聲問道。

  “下官並不以為北兵欲南下!”宋佚略一沉吟,拱手道,“北兵若要南下,所圖絕非江淮,而是要渡江犯闕!可如今我德州十三萬大軍在後,真定亦有十萬兵馬雲集,北兵後顧有憂;二來,北平與京師相隔三千里,中間皆為朝廷疆土,燕藩無根據之地,如此孤軍襲遠,豈非自取敗亡?北兵要南下,必須先取根據之地。先前燕庶人圍攻濟南,其意便是在此。可眼下濟南仍在我手中,放眼兩淮,淮安、徐州、鳳陽等重鎮亦有駐軍,絕非輕易可破。以燕庶人之精明,豈會看不透這些?既然他明知南下會進退失據,又豈會自投羅網?”說到這裡,宋佚深吸口氣,堅聲道,“故下官愚見,燕庶人此次南下,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宋佚侃侃而談,眾人的思緒也隨之清晰起來。待他講完,鐵鉉便道:“宋參軍的意思是,燕庶人此舉,實為圍魏救趙?”

  “不錯!”宋佚眼中精光一閃道,“現在北兵已逼近濟寧,若濟寧失守,其便可以威脅直隸。直隸一旦遭兵,京師必然大震,屆時朝廷定會急令兵主南下。而這段日子北兵沿南北官道大肆劫掠,所破之城,皆盡力搗毀城牆,就是要讓我軍南下時無所依持。真到那一步,燕庶人根本不用學孫臏設伏桂陵,直接驅眾與我堂堂對陣就是。以兩軍戰力論,若真要野外決戰,我軍必無勝理!”

  “奸賊可惡!”鐵鉉一拳頭砸向身旁木桌,震得桌上杯中茶水四濺,“不敢攻城,便用這種奸計逼我出戰!”

  “兵者,詭道也!”宋佚笑笑道,“既然咱們看穿了他的奸計,那不就範便是。只命各州府嚴加防範,待他北兵鬧夠了,回軍時咱們再設法破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