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回到歷山大營,朱棣已氣得渾身發顫。今日要不是狗兒機警,他已被舜田門內的插板砸成一團爛泥!再回憶片刻前那真是驚心動魄,朱棣眼中噴出熊熊怒火,當即咬牙叫道:“馬上傳令丘福,命他將濼口大堤統統扒開,本王要將濟南奸民全部淹死!”

  “王爺!”金忠苦笑一聲道,“今日大雨已停,濟南內外洪水也已退盡,縱然再掘大堤,恐怕也無前番之效了!”

  “那就全軍猛攻!”朱棣破口大罵道,“總之一定要打下濟南!本王要親手將鐵鉉和盛庸這兩個王八羔子碎屍萬段!”

  見一向穩重的燕王竟有些氣急敗壞,金忠知他是憤怒到了極點,此時再勸,無異於自討苦吃。想了一想,金忠只得苦笑一聲,躬身應道:“遵命!”

  七

  在朱棣的嚴令下,燕軍又將濟南團團包圍,展開了綿綿攻勢。但前幾次的挫折,在消磨了燕軍鬥志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濟南軍民奮勇反抗的勇氣和決心。從五月底到八月,十萬燕軍耗時數十日,卻始終無法攻破不到三萬雜牌軍把守的濟南城。隨著時間的流逝,燕軍的士氣漸漸衰竭下來。雖然戰事仍在繼續,但燕軍已愈發力不從心。

  這一日下午,在經歷了又一次的失敗後,負責主攻的朱能、張玉還有丘福垂頭喪氣地陸續趕到歷山下的中軍大營。一見朱棣,張玉便慚愧萬分地道:“末將無能,有負使長重託!”

  朱棣嘆了口氣,遲遲不能吭聲。幾個月的拉鋸下來,朱棣先前的豪氣和怒火已都被耗得乾乾淨淨。現在的他,心中只剩下無盡的焦慮,以及難以抑制的惆悵。

  形勢已經很明顯了:白溝河大捷帶來的高昂士氣已經耗盡,連曾經的南下良機也已消逝無形。就在兵困濟南城下的這段日子,朝廷動作頻頻:監察御史周觀閱兵徐州,京師、鳳陽乃至閩粵等地的南軍也都從海陸各路奔赴淮北,時刻準備北上山東;而在北方,遼東楊本也兵出山海關,再次包圍了永平。顯然,朝廷已從最初的震驚和慌亂中恢復過來,並逐步開始反撲。

  隨著局勢的不斷惡化,朱棣早已沒有了南下兩淮、飲馬長江的“宏圖大志”,但要放棄濟南,他卻仍心有不甘。且不說濟南給他留下的羞辱印記,就是這座城市本身,對燕藩也有莫大的意義:只要拿下濟南,那燕軍便可以此城為根基,進則威脅淮北、退則將廣袤的河北大地盡收囊中。如此,燕藩不僅得到相當的地盤,可以大肆招兵買馬,而且還進可攻、退可守,在接下去的戰事中更加遊刃有餘。可若濟南不保,那燕軍將不得不又退回北平,真要形成這種局面,白溝河決戰後所取得的戰略優勢就將化為烏有!想到這裡,朱棣心急如焚,卻又一籌莫展。望著面前的三位大將,朱棣愣了許久,末了方露出一絲苦笑,無可奈何地搖頭嘆道:“往日我燕軍每每以弱抗強,卻戰無不勝;不想這次恃強凌弱,卻久攻不克!奈何?時運不濟乎?”

  朱棣話音一落,三位將軍更加羞愧難當,一旁侍立的朱高煦終於忍不住了,當即“撲通”一聲跪到地上,激憤叫道:“父王,再給孩兒一個機會,孩兒一定將鐵鉉和盛庸的人頭給您取來!”

  “你?”見愛子一臉無所畏懼,朱棣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但仍搖了搖頭道,“這兩個月爾一直在長蘆打糧,三日前才回濟南,對這裡的情況不甚了解……”

  “兒臣已有破城之法!”不待朱棣說完,高煦便搶過道,“這幾日孩兒圍城轉了幾圈,發現南軍雖仍鬥志頑強;但城牆先經水泡,後又屢經戰事,現已多有塌損。昨日,孩兒行至濟南西北角時,見得該處城牆的外層磚石已多處損毀,只剩下裡層的夯土。兒臣想,與其三面圍攻,不如將所有火炮集於此處,連綿不絕地轟他兩三個時辰,若能將牆角轟塌,則我軍便可攀爬而上。”說到這裡,高煦臉上露出一絲獰笑道,“就算南軍不怕死,可他們畢竟是烏合之眾,沒了城牆依持,又豈是我軍對手!憑著我燕山健兒的白刃功夫,必能擊退守軍,殺入濟南!”

  朱棣心中一凜。高煦的建議,其實就是以命搏命!現濟南闔城軍民都知道燕軍進城,一定不會饒過自己,故都抱了必死之心。即便高煦的辦法能成,燕軍也必將損失慘重!

  避實就虛,是靖難以來朱棣一直秉承的用兵原則。若在往常,他絕不會同意這種殺敵一萬自損三千的打法。可現在形勢不同。朝廷兵馬即將北上,若再不能攻克濟南,自己將不得不退回北平。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濟南城,關係著整個戰爭態勢的演變,關係著燕藩的氣運!想到這裡,朱棣怦然心動!不錯,這麼強攻濟南,燕軍或許會損兵上萬,但所得到的,卻是大半個北平省和半個山東!只要這千里疆土在手,何愁補充不了兵源?計算得失後,朱棣眼中冒出一絲寒光,沉聲問高煦道:“爾可有把握?”

  “有!”見朱棣有應允之意,高煦毫不猶豫地大聲答道,“我軍現有碗口將軍四十門、盞口將軍三百餘門,孩兒將它們全集於一隅。萬炮齊鳴下,城牆豈能支撐得住?還請父王將帳下三千親兵撥給兒臣,屆時兒臣當身先士卒,率著這支精兵直衝上牆。我倒要看看他盛庸有什麼能耐,能擋住這雷霆萬鈞一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