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爺放心!”見朱棣應允,宋佚心中樂開了花,不過表面仍一片誠懇道,“我等絕不敢欺瞞大王。三日之後,舜田門內必將黃土鋪路、淨水潑街,百姓簞食壺漿,以迎大王進城!”說完,他又連磕三個響頭。

  “去吧!三日後已時正牌進城!”交待完最後一句,朱棣揮揮手,將宋佚打發出帳。待宋佚走遠,朱棣遂問金忠道:“世忠,爾怎麼看?”

  金忠皺眉不語。過了半晌,方一拱手道:“王爺,窺神色並無破綻,且理由亦頗充分。只是臣只覺得有一點拿不準!”

  “哦?哪點不對?”

  “就是這要王爺進城一事。依王爺性子,凡有戰陣,皆身先士卒;至於這率兵首進被破之城,亦是經常之舉。先前進莫州,以及前段日子進德州,王爺莫不是第一個進城。這一點,盛庸和鐵鉉不可能不知。既如此,這宋佚又何必如此鄭重其事的要王爺首入濟南呢?”

  “這個嘛……”朱棣想了一想道,“或許是因為本王出面事關重大,他們為保不出亂子,故才特意強調的吧!”

  “王爺的這個說法也不能說不對,可臣心中總不太踏實!”金忠仍未完全放心。

  “要不父王到時候別先進城唄!反正城門一開,局勢便控制在我軍手中,那時候誰先誰後,哪還由得他鐵鉉和盛庸?”朱高煦靈光一閃,當即興沖沖地建議道。

  “是啊,騙就騙了,他盛庸能如何?”

  “還是使長安危要緊!”

  高煦話音一落,朱能與張玉也紛紛附和。

  “此斷不可行!”朱棣當即否決道,“本王既已應允,豈能反悔?到時候若龜縮於後,濟南一城軍民豈不把本王小看了?”說到這裡,朱棣笑笑道,“爾等固是好意,但本王絕不能讓人看輕!何況濟南之降,不管是盛庸、鐵鉉之私意,還是滿城軍民之公心,說到底也不過是為了保全他們的性命而已。只要這十萬大軍在,他們豈敢謀害本王?他們就不怕我軍屠城?再說了……”朱棣嘿嘿一聲道,“皇帝不是還有旨‘勿傷四叔性命’麼?有他‘御賜’的護身符在,只要盛庸仍忠於朝廷,就不敢違背聖意!”

  見朱棣這般言語,眾人便也都無話可說了。半晌,金忠方吶吶道:“既如此,皆是還請王爺甄選精銳死士近身扈從!”

  “用不著這般張揚!”朱棣大手一揮道,“便讓馬和、狗兒他們跟著即可。他們武藝高強,一個能當十個使!”說到這裡,朱棣深吸口氣,大聲道,“便就這麼辦!派人去濼口傳領,命丘福堵住缺口。三日後我軍進入濟南!”

  “是!”懷揣著各種心思,眾人拱手聽命。

  六

  洪水來的快去的也快。濼口處的缺口一堵上,再加上燕軍的疏導,三日後,濟南城外已恢復了往日平川景象。這一日大雨終於停住,濟南上空萬里無雲。一大早,舜田門內外黃土鋪路,濟南士民擺出香案,分列道旁;宋佚帶著一幹濟南官吏,候在吊橋之後,專等燕王駕到。

  已時正牌,燕王的身影出現在濟南軍民眼前。今天的朱棣未披甲冑,只見他頭戴金簪朱纓九縫烏紗帽,身著一襲紅領褾襈裾素紗中單,外套一件領褾襈裾絳紗袍,下身則是一件紅裳,正是親王皮弁服的裝束。之所以如此,一來是示濟南軍民以懷柔之意,二來皮弁服是親王受朝拜之用,此番進城,雖無正式朝拜場合,但百姓沿路山呼拜舞還是少不了的,穿這身行頭受賀亦顯莊重。

  “千歲!千歲……”待朱棣走進,在吊橋後路中央侍立的宋佚帶頭大伏於地,道路兩旁恭候的城中耆老士紳也紛紛跪地,向燕王山呼行禮。

  朱棣騎在馬上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左手虛抬,命眾人平身,旋問宋佚道:“盛庸與鐵鉉為何沒來!”

  “回王爺話!”宋佚不慌不忙地答道,“此番獻城,自以曹國公為首。然曹國公重病在身,行動不便,只能在都司衙門口恭迎殿下,盛參將亦率軍中武官在那裡恭候。至於鐵參政……”宋佚把手往後一指道,“王爺請看,那位便是鐵參政,正率本省官員在門後恭迎!”

  朱棣抬頭一望,果見門洞後一個三品文官服飾的官員正虔誠的垂首而立。在他身後,還稀稀拉拉站了幾十個官員,想來便是城中官吏了。朱棣遂不再多說,只輕夾馬腹,氣宇軒昂地向城門行去。

  朱棣的馬一動,宋佚便閃身讓到一旁。他一瞧,跟隨在朱棣身後的是二十個內官,再後則是燕王的儀仗鹵簿,至於持械的軍士,已與燕王本人隔了有十多丈遠。見這架勢,宋佚心中暗喜——儀仗軍士看似威武,其實都是些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而燕藩內官雖然名聲在外,但此刻他們手中只有一柄拂塵,同樣不難對付。按捺住心中狂喜,宋佚忙小跑幾步,到燕王馬前為其引路。

  迤邐而行的隊伍中,馬和與狗兒就緊跟在朱棣的馬後。與朱棣不斷向路旁士民微笑致意不同,二人掃向兩側的目光卻充滿了警戒與防備。昨日金忠特地找到他們,命他們進城時務必提高警惕,以防守軍使壞。馬和與狗兒在燕藩內官中武藝最佳,今日便有意安排他們在朱棣近前,一向隨身侍候的黃儼反而排在了內官隊伍的後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