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金忠仔細看了看地圖,然後伸出手向標明“蘇家橋”三字的小黑圈處一指,沉聲道:“請王爺即刻下令,全軍加緊進軍,兩日之內,必須抵達蘇家橋。到蘇家橋後,我軍可以兵分兩路,主力可以大清河為塹,隔河固守;王爺則親率親軍、朵顏韃騎及三萬燕山鐵騎,一路向西,奇襲郭英部。真定軍馬是偏師,人數較少,論精銳亦遠不如李景隆的德州主力,只要我軍行動迅速,出其不意之下,必能一擊建功!剿滅郭英,我軍再重新會合,與李景隆決一死戰!”

  “便是如此!”朱棣一錘定音。第二日清晨,燕軍再次南下,渡過拒馬河後一路南行,終於在天黑之前抵達了位於文安縣城以北四十里處的蘇家橋。

  蘇家橋不大,來頭卻不小,相傳是北宋文豪蘇洵任文安主簿時所建。不過此刻朱棣卻沒心思憑古吊今。當晚,燕軍將士便在蘇家橋北面的蘇橋鎮紮營。

  夜色已深,大地漸漸寂靜下來。白天的行軍,讓大伙兒都疲憊不堪,此時除了巡哨的守夜士卒,其餘的將士皆進入了夢鄉。明日,還有艱險的征程在等待著他們。

  “轟隆……”,忽然間,天空響起一連串的驚雷,把大家從夢中震醒。朱棣迷迷糊糊地睜開眼,正咕噥兩句欲轉身再睡,忽然間腦中一個念頭閃過,頓把他嚇了一激靈。

  朱棣當即一躍起身,一旁侍候的黃儼見著,忙拿起一件油衣欲給他披上。朱棣一把將黃儼推開,披頭散髮地衝出帳外,只見天空已是電閃雷鳴。不一會,傾盆大雨便漫天砸下。

  “糟了!”朱棣的臉色倏時變得十分蒼白。時值春夏之交,正是多雨季節。看樣子,這場雨的來勢頗為不小。明日燕軍騎兵便要出擊,若前方道路被暴雨沖毀,那這場奇襲可就真的要化為泡影了。想到這裡,朱棣頓時急得團團轉。這時金忠也冒雨趕來,朱棣一瞧,這位一向氣度從容的軍師也露出幾分焦急之色。君臣二人說了幾句,卻都彷徨無策,只得眼巴巴地看著上天,祈禱暴雨能儘快停下。

  不過朱棣的希望終究是落空了。這場雨大得驚人,頃刻間便將燕軍大營澆成了一片澤國。燕軍猝不及防之下,各處營帳紛紛進水,就連朱棣的中軍寢帳也是水深三尺。無奈之下,堂堂燕王最後只得在床上干坐到天明。

  燕王尚且狼狽如此,其他將士可想而知。大雨直至第二天上午方停。待雨水退去,燕軍上下已是疲憊不堪。而更讓朱棣感到沮喪的是,在暴雨的沖刷下,前方道路已變得泥濘不堪,不適合大軍疾行。

  得知前方道路受阻,朱棣立即召集軍議。會上,朱棣與諸將大眼瞪小眼,個個垂頭喪氣說不出話來。良久,金忠才鐵青著臉沉聲道:“人算不如天算。事已至此,再多想亦無益處。唯今之計,只能暫時休整,待天氣放晴,與南軍決一死戰!”

  金忠說完,朱棣一聲長嘆。南軍有三十餘萬,論兵力是燕軍三倍,且蓄養多時!以少勝多,這樣的仗朱棣在真定城下和鄭村壩都有打過。但那要麼是趁敵軍未集,分而破之;要麼則是占了南軍不耐嚴寒的便宜。如今分擊敵軍已不可能,天氣又正暖和,一想要在這種情況下與南軍硬碰硬,朱棣心中沉重萬分——別說不一定打得贏,就是僥倖取勝,自己手下這十一萬健兒又還能剩幾人生還?

  只剩下一個希望了——想到這裡,朱棣抬起頭,眼光穿過帳門,直抵遠處的南方。自得知李景隆出兵之日起,他便一直在等,等那個可一舉扭轉乾坤的變故發生。可至今為止,南軍那邊仍毫無動靜。儘管朱棣一開始時並沒抱太大期望,但在眼下,他卻只能等待,等待那個看似渺茫,但卻能挽救燕藩命運的奇蹟儘快發生!

  只是朱棣也不知道,他能夠如願以償嗎?

  數日之後,天空放晴,休整完畢的燕軍開始向白溝河進發。與此同時,南軍也逐漸推進到白溝河南岸不遠處,一場決定天下氣運的大戰終於爆發。

  燕軍的首戰並不順利。一開始,朱棣想趁李景隆立足未穩之際,先搶渡過河擇好地勢,以取得決戰先機。畢竟這次面對的南軍有三十餘萬之多,這便宜能多占得一分也是好的。

  可當燕軍過到一半時,對岸突然傳出一陣炮響,緊接著近萬名南軍騎兵從對面山頭背後冒了出來,對燕軍展開攻擊!

  這支騎兵的主將是參將平安。平安是大明北軍中的一員老將,開國之初還做過朱元璋的義子。昔年北軍出塞時,平安曾在朱棣帳下效力,對他的戰法十分熟悉。正因為這一點,此次北上,平安又被任命為先鋒。平安知道朱棣愛身先士卒,此次便有意打了個埋伏,想趁著燕軍前鋒渡河時來個“半渡而擊”,爭取趁著燕軍慌亂,一舉把朱棣給擒了!

  不過燕軍畢竟是百戰勁旅,面對呼嘯而來的南軍騎兵,他們只慌亂了一小會,隨即便開始列陣迎敵。朱棣也在軍中,只見他號令迭出,身後五色令旗連番揮舞,不一會兒,一個大方陣就初具雛形。

  見燕軍反應如此迅速,平安也驚嘆不已。不過仍率領手下騎士大聲呼喊著突入陣中,與燕軍絞殺在了一起。

  見平安如此不要命,朱棣一聲冷笑,正欲調集重兵將其一舉殲滅,忽然後方的河北岸忽然傳來一陣喊殺聲:“殺燕賊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