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見朱棣發問,馬和忙彎腰道:“王爺過獎了。其實奴婢也沒讀過兵法,只是小時候多聽父輩講些前元戰事,故而領悟了些,不想今日卻派上了用場。”

  “哦!爾祖先原是做什麼的?眼下左右無事,不如說來給大伙兒聽聽?”朱棣只知道馬和是雲南的回回,傅友德、沐英平滇時將他掠入宮中,後又跟自己來到北平。除此以外,其他的就不清楚了。此刻見馬和說起家世,朱棣愈發生了興趣,便就這個話題扯了起來。

  “王爺既有興趣,奴婢自然知無不言。”馬和淡淡一笑,隨即將自己的家事娓娓道來。

  原來馬和一家本是前元色目貴族。元朝初年,其六世先祖瞻思丁從西域來到中土,曾任雲南行省平章,死後被追封為咸陽王;馬和的曾祖父伯顏在前元大德十一年任中書平章,其父馬哈只也被元廷封為滇陽候。

  出身於這樣一個世家望族,馬和兒時自也是受過良好教育。蒙元以武立國,蒙古、色目貴族均重視武事。馬和自小便聽父親叔伯評講大元開國拓疆的往事,久而久之,自也對軍伍戰事了解不少。其一身武功的底子也是在此期間打下的。

  洪武十三年冬,傅友德、沐英攻入雲南,馬家迅速敗落。此時馬和年僅十一歲。作為前元世宦之後,馬和難逃此劫,成了大明軍隊的俘虜,被擄入宮中,做了宦官。後來朱棣就藩北平,馬和被選中隨行,從此便成了燕府的人。

  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當馬和講完之時,他的雙眼已泛著淚花。

  朱棣等人聽完也是十分驚訝。他們從來沒想到,這個朝夕相處的小宦官竟有如此顯赫的家世。而馬和這種由貴族變為閹人的悲慘經歷,也讓朱棣他們嗟嘆不已。

  過了好久,朱棣方吶吶道:“不想三保竟有如此往事!”他想了一想,又問道,“爾既是回回,應當信奉回教才是。本王怎沒見爾拜過馬哈麻神呢?”

  馬和苦笑一聲道:“奴婢一個前朝餘孽,能活下來已是萬幸,哪還敢拜馬哈麻聖人?我朝內官大都信佛,奴婢也就跟著信了佛教!”

  “這樣不好!”朱棣不以為然地說道,“馬哈麻乃回人先師。爾既是回回,自也不能忘本。佛祖雖然要信,但馬哈麻也不能不拜。爾若還信馬哈麻,一個人時拜拜也無妨嘛!”

  馬和簡直懷疑自己聽錯了!原來因為色目人在元朝時協助蒙古人壓迫漢族的關係,大明對西域宗教也採取了相對嚴厲的措施。馬和身為回回貴族之後,又在王府做事,平日十分的小心謹慎,哪還管得上什麼回回神明?此時見朱棣竟完全不把這些當一回事,馬和倒有些繞不過彎兒來。

  見馬和發愣,朱棣哈哈一笑道:“爾不用詫異。本王對回教並無成見。不光是回教,烏斯藏紅教也是如此。如今元廷早已北遁,爾等教民只要忠於大明,本王又豈會另眼相看?爾等要拜只管拜就是!”

  “王爺英明!”朱棣的開明和大度讓馬和欽佩不已,此刻他的讚頌也是由衷而發。

  朱棣笑了一笑,旋又說道:“既然爾家是回回貴族,那爾對回教應也了解頗多,此時不妨講出來,也讓大伙兒開開眼界!”

  “是!”馬和應了一聲,隨即精神抖擻地敘述開來,“回教出於西域之極的默伽國,也就是唐時的天方。①相傳千年之前,馬哈麻聖人降於該地,闡揚教法,遂有回教之興。默伽國有回教三大聖地,一為默伽,為其國王所居之城;一為愷阿白,有大禮拜寺;一為驀底納,為馬哈麻聖人陵寢所在。家祖與家父都曾去默伽朝拜過聖人。據他們說,默伽國民風和美,無貧難之家,可謂極樂世界!”

  當描述默伽時,馬和一臉嚮往之情,顯得十分虔誠。

  “極樂世界不是死人才去的嗎?那有什麼好的?”狗兒突然插話了。

  狗兒的話把眾人都逗笑了。一旁的火真樂呵呵地道:“人間也有樂土嘛,狗兒你不懂就不要瞎問。”

  狗兒睡眼惺忪地咕噥道:“管他人間還是地獄,反正我是不去什麼極樂世界的。我這人命賤,去了也享不了那福!聽說信了回教不能吃大肉,這我可受不了,還是跟著王爺吃肉來的實在。”

  此話一畢,眾人又是一陣鬨笑。朱棣笑罵道:“爾這狗奴才,莫非爾跟著本王就圖個豬肉吃不成?”說完,他不再搭理狗兒,又接著問馬和道,“照這麼說,這個默伽也應是西域一大國了?”

  “不錯。”馬和答道,“默伽為西方大國,其鼎盛時疆土極廣,回教也因其得以光大。”

  “哦?這個默伽還有這般風光?”朱棣越發好奇了,“要是靖難成功了,本王倒真想遣使過去,看看究竟。只怕路途遙遠,又有這撒馬爾罕橫在中間,要到這個默伽恐不容易。”

  原來就在元朝滅亡的同時,其西部的察哈台汗國也土崩瓦解。在這個混亂的時局中,蒙古駙馬帖木兒趁勢而起。這個帖木兒不但全取察哈台汗國舊土,還占領了波斯、花剌子模等地,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撒馬爾罕國。帖木兒以成吉思汗繼承人自居,妄圖恢復元朝疆土,因而對驅逐韃虜的大明很不客氣。洪武二十八年,太祖朱元璋派給事中傅安出使撒馬爾罕,不料帖木兒竟將其一行強行扣下,這就讓兩國關係緊張起來。朱棣若真派人去默伽,必然要經過撒馬爾罕,以兩國眼下的關係,撒馬爾罕自不會放大明使者過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