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棣說完,三衛頭人大喜。他們向朱棣一抱拳,隨即走下小丘,向己部所在奔去。待到後,他們用韃語呼喊一通,韃騎陣中便響起雷鳴般的歡呼聲。不多時,一萬韃騎奔騰而出,如一把尖刀般向南軍右翼奔去。

  “王爺!”望著朵顏韃騎背影,金忠忽然不無擔憂地道,“此時南軍戰意高漲,待韃騎突陣時必然誓死抵抗。韃騎本已戰了一場,氣力稍竭,若南軍奮力阻截,他們要得手也未必就那麼容易。且韃騎此戰所圖,不過是為金銀財貨而已,若見勢不妙,其未必不會生畏縮之心,退而自保。韃騎沖營,是此戰勝敗之關鍵,一旦不成,則成兩軍死戰之勢,對我燕藩大為不利啊!”

  朱棣心頭一動。金忠說得有道理,把這場決戰的勝敗寄託於眼中只識得財貨的韃子身上,確實讓人很不放心。

  “必須再派一支精騎跟上韃子,以在韃子氣竭時作為奇兵!”朱棣心中暗暗想道。

  可是既要派兵,那這領兵之將該用誰好呢?燕軍中猛將倒是不少,不過眼下各部都在浴血奮戰,將軍們亦在督陣,連高煦都已到了陣前。此時再抽調他們,肯定不太合適,時間上也來不及。而在身邊,只剩下親軍統領火真。火真雖也勇猛,但剛才在追陳暉時被人一箭射穿了右臂,雖沒有大礙,但再要去突入敵營,冒矢衝鋒便不太合適了。一時間,朱棣竟找不到中意人選。

  “王爺,可否讓奴婢一試!”朱棣正躊躇間,忽然身後傳來一陣尖聲。朱棣聽得聲音,頓時眼光一亮——我怎麼把他給忘了!

  說話之人正是馬和。作為燕王府的承奉內官,馬和從開戰以來便一直追隨燕王左右。馬和一身好武藝,且頗有韜略,深受朱棣喜愛。這樣一個有勇有謀之人,率兵突襲倒也不失為上佳之選。不過馬和是內官,讓他領兵,這合適麼?

  此時馬和心中也頗為忐忑。大明立國以來,鑑於歷代宦官之禍的教訓,對內官管制可謂十分嚴厲。平日裡,內管即便是議政都是被嚴格禁止的,統兵這種事那更是絕對不可。燕王靖難以來,因為燕軍兵力不足,他們這些內官倒也都經常上陣殺敵。但內官出戰,一直都是單獨成隊,從未有過內官直接領兵之事。馬和從小就聰敏好學,又跟了朱棣這樣一個文韜武略的的雄主,十幾年栽培下來,他也練就了一番好本領,並隨之生出建功立業的勃勃雄心。無奈這宦官身份,猶如一座大山,將他壓得動彈不得。此時見朱棣為難將領人選,馬和突然發現機會來了,遂慨然請纓。但話一出口,他又有些後悔,更生出幾絲懼意——雖然燕王一向待內官不錯,遠不像傳說中太祖和建文那般視閹宦如芻狗,但這內官領兵,畢竟是皇室大忌,且大大違反祖制。朱棣也是大明親王,萬一他嚴守太祖祖制,那自己不但建功立業的夢想化為泡影,就是被認定為居心不良,當場格殺也是有可能的。

  不過很快,朱棣就拿定了主意:此時情勢危急,再有耽擱,很有可能會追悔莫及。眼下除了馬和,已再無得力人選,為保獲勝,也只有破此成例了。

  “三保!”朱棣猛地轉身,一臉鄭重地對馬和道,“本王親軍分出一千交爾統領。爾率部跟隨韃騎之後,其若破陣,則助其燒營;其若不勝,則爾自行其是,擇機進擊,務須突破敵軍阻撓,成功燒營。此戰成敗在此一舉,爾須一往無前,不可有負所託!”

  燕王竟破例准自己統軍!長久以來的心愿一朝成為現實,馬和又驚又喜。一抬頭,馬和見朱棣正望著自己,眼光中透出信任和希冀,他當即一抱拳,堅聲道:“王爺放心,三保寧死不負所托!”

  ……

  當馬和率著一千鐵騎追上朵顏韃騎時,這支奇兵正陷入不利的境地。此刻南軍和燕軍的廝殺正如火如荼。韃騎的出現,讓李景隆嚇了一大跳。但很快,他便做出了反應。見這支騎兵來勢洶洶,一舉突破己陣外圍,李景隆怒罵一聲,隨即祭出了自己的法寶——火銃。

  火銃在明軍中配備的十分普及。每個衛所中都有相當部分的火銃手。但火銃裝填麻煩,射速極慢,逢雨天又不能開火;且在當時,火銃皆由工部的匠人所造,匠戶地位低下,平日裡也都只是敷衍了事,造出的火銃廢品極多,這些也都無一例外的被裝備到軍中。故實際上,火銃雖然威力極大,但其運用卻遠不如弓弩廣泛。

  但李景隆的這批火銃卻不同。此次北伐,朝廷上下極為重視,齊泰和黃子澄親自找到工部尚書鄭賜,精挑細選了兩千門上好的手把銃送到軍中。京衛中素來不乏善射擊者,李景隆便專門把他們挑出來,獨立編為一隊,以備緩急之用。此時李景隆一聲令下,中軍令旗飛舞,兩千銃手從後陣出列,直向韃騎突擊方向而去。

  此時韃騎的攻速已經緩了下來。韃子固然騎術超群,但他們面對的是精銳的京衛。在外圍被突破後,京衛步卒臨危不亂,紛紛又結成方圓小陣相抗,一步步地減緩韃騎的攻勢。儘管按照戰前安排,燕軍各部都在韃騎上陣後加大攻勢,但短期內效果也十分有限。一番攻防下來,南軍陣形雖凹進去一個大口,但卻並未出現瓦解之勢。

  突破口遲遲不能打開,韃騎的麻煩就來了。正在此時,南軍銃手趕到。他們當即散開,從已部縫隙間瞄準韃騎猛烈開火。一陣銃鳴聲過後,數十名韃騎落馬倒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