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棣神色幾變,過了好一陣,方皮笑肉不笑地道:“十七弟忠心謀國,倒真讓我這做兄長的汗顏了!”

  “愧不敢當,愧不敢當!”見朱棣並未反對,朱權心下稍安,趕緊舉起案上酒杯道,“小弟所言,皆是為保全我大明社稷。大兄能加體諒,弟敬佩萬分。小弟便再敬大兄一杯,提前祝賀大兄旗開得勝,一舉擊破李九江!”說完,朱權也不待朱棣作答,當即脖子一仰,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朱棣胸中猶如一團熊熊烈火在燃燒,幾乎就要迸發出來。不過他終於忍住,只是淡淡一笑,默默將酒吞下肚去。

  當天夜晚,朱棣在寧王府內留宿。謝絕了朱權將自己寢宮騰出來供其使用的建議,朱棣帶著一乾親衛在靠近寧府廣智門的一座小宮室內落腳。進屋坐下後不久,金忠便悄悄地溜了進來。

  一見金忠,朱棣便將席間與朱權的交談內容說了,末了氣不打一處來地道:“這十七弟朝三暮四的好沒道理。當年他應允起兵靖難時倒十分痛快,如今被房寬囚了一次,按理與朝廷的怨仇應該更大了才對,卻不想轉眼間卻又變得推三阻四起來,真讓人莫名其妙!”

  金忠靜靜地聽朱棣發完牢騷,又思忖一番,方淡淡笑道:“其實寧王如此,不僅不是莫名其妙,反而大有深意!”

  “此話怎講?”朱棣眼角一跳,追問道。

  金忠先端起茶杯啜了口茶,後不緊不慢地道:“之前寧王願響應王爺,是因為大寧尚在其掌握中。有大寧兵馬為憑,寧王聲勢上不僅不輸殿下您,或許還稍勝幾分。到時候靖難成了,寧王實力強大,功勳卓著,自然會和王爺您一起入朝攝政,效周、召二公共輔天子之舊例;而若靖難失敗,那寧王亦可將責任推給殿下,只言自己是受燕藩蠱惑,才有此逆舉;反正王爺您才是靖難主謀,朝廷的主要敵人亦是您。寧王若能‘幡然悔悟’,憑著他‘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的實力,再加上有燕藩被逼靖難這個前車之鑑在,想來朝廷也不會太過降罪,到時候他仍不失一方諸侯。甚至,若見局勢不妙,寧王大可以反戈一擊,搖身一變成為朝廷的平燕功臣!”

  金忠語調平和,朱棣聽來卻猶如晴天霹靂。看著朱棣目瞪口呆的樣子,金忠冷冷一笑,又道:“然如今形勢不同。寧王被囚於王府之內達數月之久,大寧兵權早已失去。今雖得脫,但來大寧救他的卻是您這位大寧軍的舊主。王爺既來,自然要將大寧納入靖難大業之中;而經此連續數事,寧王對大寧兵馬的掌控卻大不如前。若寧王此時再行靖難,其實力、地位卻遠遜當初,進而從與王爺並駕齊驅淪落為王爺的附庸。到時候靖難功成,寧王亦不過一普通親王,與之前並無不同;若敗,寧王則會為王爺陪葬。此等有賠無賺的買賣,以寧王之精明又豈願為之?”

  朱棣終於恍然大悟。愣怔半晌,他方冷笑一聲道:“不想這十七弟年紀輕輕,倒是一肚子鬼機靈。本王之前小看他了!”

  “世人皆稱‘燕王善戰、寧王善謀’。寧王就藩不過數載,便能與王爺您齊名,自然絕非俗品!”說到這裡,金忠又嘿嘿一笑道,“寧王確實厲害,筵席之上,他金口一開,便將大寧半數兵馬送給王爺,自也是明白王爺既來,絕不可能空手而回。眼下他拼得大出血本,就是要將您這尊大佛安安穩穩地送出大寧,以保得自己安寧!短短時間內,便能想通前因後果,並做出這斷臂之舉,他也果真當得起這‘善謀’二字。”

  “事到如今,松亭關二將又豈會聽他吩咐?至於和允中和毛整,更非他指派的了的。此番他看似大方,也不過是做空手人情罷了!”朱棣咬牙一陣冷笑。

  慍怒過後,朱棣冷靜了下來。眼下他面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順順噹噹地把這位十七弟帶回北平。

  朱權必須去北平,這是朱棣一早就想好的。一來,雖說朱棣曾經統領過大寧軍,但畢竟已隔了好幾年。洪武末年以來,大寧兵馬的統帥一直是寧王朱權。此番要徵召大寧軍,若朱權不一起南下,那必然造成軍心浮動。不管怎麼樣,寧王在大寧軍中還是頗有些影響力的,最起碼在松亭關的營州三護衛就未必肯棄寧附燕。只有燕寧合流,將寧王帶到北平,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穩住大寧軍心,讓他們為自己的靖難大業浴血奮戰。二來,除了安撫軍心,朱棣欲拉朱權入伙,還別有一番用意。自靖難以來,朱棣傳檄各地,邀諸王一同起兵,但到現在為止,卻連一個響應的沒有。這樣的結果,在輿論上將燕藩推到了一個十分不利的位置。你說因為朝廷虐待藩王,才不得已起兵靖難,可這麼久過去了,怎麼就沒別的藩王來響應你?這種狀況讓朱棣覺得十分難堪。所以,哪怕只是為了和朝廷打嘴皮子仗時嗓門更大,朱棣也都要讓朱權去北平給自己撐場面。

  “對十七弟,世忠可有應付之法?”朱棣詢問金忠道。

  金忠鎮定自若地一笑道:“寧王固然智謀過人,可如今大寧已在我燕軍手中,只要王爺堅持讓他南下,他手中無兵無將,縱有天大本事又能奈何?只不過我等需小心籌劃,儘量不要露出破綻,使外人以為寧王受王爺脅迫!”

  “恩,世忠言之有理!”朱棣微微頷首道,“那爾可有妙策,讓十七弟乖乖就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