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棣心中一陣哀嘆。他同樣對陳亨的臨陣退縮憤恨不已。但光憤恨又有什麼用呢?松亭關是往大寧的必經之路,且又地形險要,陳亨的違約,使燕軍襲取大寧的計劃徹底化為泡影。

  只有退兵了!儘管百般不願,但朱棣已沒有選擇。

  “其實去大寧也並非定要經過松亭關不可?”就在朱棣要下令退兵時,張玉冷不丁冒出一句。

  “啊……”仿佛將死之人抓住一顆救命稻草,朱棣渾身猛地一震,又驚又喜地望著張玉道,“莫非老將軍還有別的路?”

  張玉微微頷首道:“從永平城往東北走不到百里,有一小隘名劉家口。此關築於燕山之間,兩旁皆是陡崖峭壁,關城中有一條小溪貫穿而過,地形極為險要。因關小且道路崎嶇,故少有人走。”

  “道路崎嶇不是問題!”朱棣當即問道,“只是既是隘口,必然有兵把守。老將軍亦言此地險峻,倉促間我軍豈能攻克?”

  “此關狹小,守關兵士不會太多,要攻克倒也不太難,不過多花費些功夫,折損些兵士罷了。關鍵是出關後山路崎嶇難行,抵達大寧城就要多費上三四日功夫。一旦走漏風聲,讓房寬得知我軍從此地出塞,那他必然會率大軍來堵,若其再傳令松亭關出兵入塞,迂迴到劉家口斷了我軍歸路,那我三萬將士就得被困死在這茫茫燕山里了。”

  “那這卻難了!”朱能皺眉道,“我軍一叩關,其守關之將必會遣使回去求援。此關既如此險峻,即便是突然襲擊,要破關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成的,怎可保證他不飛使報信?”

  “有一條小徑,可以繞過劉家口,直抵關隘之後。”張玉冷靜地說道,“當年某還在元廷時,曾經走過一回。只是此小徑乃往日獵戶打獵時所用,極其難行,且離關隘頗近,若行大隊人馬,必被關內守軍發覺。但要選上十來個精幹之人趁夜潛行,作堵截信使和潰兵之用,倒也未必就會泄露行蹤。”張玉昔年是北元的樞密知院,後來才歸降明朝。正因為長年在塞外游弋,故對塞上道路頗為熟悉。

  眾人的情緒一下被調動起來。若能不動聲色地奪取劉家口,那襲取大寧還是有希望的。不過就在眾人躍躍欲試時,金忠的一席話卻猶如一盆冷水,將大家的熱情澆得乾乾淨淨:“縱能經劉家口襲取大寧,可北平奈何?若無松亭關人馬支援,北平城內便只剩下萬餘老弱及兩三萬青壯,眼下李景隆擁兵數十萬,得知我軍出塞,其必傾師圍攻北平。僅憑老弱士卒和未經戰陣的百姓,世子又如何能保北平不失?”

  眾人一下啞了火。北平乃燕藩根基,燕軍將士的家屬亦都在城內。若北平守不住,就是燕軍奪取了大寧,亦會在頃刻間土崩瓦解。想到這裡,方才的那一點點活躍氣氛頃刻間又煙消雲散。一時間,眾人將目光不約而同的投向朱棣。

  怎麼辦?朱棣此刻的內心十分糾結。一旦回兵,襲取大寧便化為泡影,在目前的形勢下,這對燕藩簡直就是毀滅性的打擊!

  可不回兵行嗎?德州、真定、河間,眼下朝廷已在北平南邊布置了二十餘萬大軍,還有十萬人馬正源源不斷地開來。就憑北平城內被挑剩下的萬餘士卒,外加兩三萬青壯百姓,能擋得住這如洪流般的南軍猛攻?想到三十萬大軍兵臨城下的場景,朱棣便覺得一陣頭暈目眩。

  兵分兩路,分一部分人回去呢?也不行!且不說兵少了回去沒多大用處,也不說分兵勢孤,燕軍未必能打敗房寬。即便成功破得大寧城,可這大寧兵馬畢竟也是大明王師,就算朱棣能說動他們反抗朝廷,也必須有足夠實力降服才行。以三萬燕軍收編大寧二十衛所,這已是十分勉強,若再分兵,到時候朱棣根本沒把握能控制住這支新附兵馬。

  難道就只回兵一條路可選了嗎?朱棣心中一片哀嘆。回守北平,以燕軍之驃勇,以自己之善於謀劃,即便李景隆以十倍來攻,亦足以抵擋一時,守上一年半載也不是不可能。可這之後怎麼辦?李景隆有坐擁天下的朝廷為後盾,他吃一石糧朝廷可以補兩石,他死一個兵朝廷可以補一雙,可一旦北平被圍,燕藩的糧草、士卒卻是無法補充的!而且也絕不會有援軍來救!困守北平的下場,朱棣不用想就能知道。

  朱棣閉上眼,一副令人不寒而慄的場景正展現在他眼前:奉天殿內,自己五被花大綁的按在地上;丹墀上,建文身著冕服,志得意滿地望著自己;身旁,李景隆指著自己的腦袋,趾高氣揚地說著什麼;兩旁侍立的文武百官,正用各式各樣的目光打量自己這個一敗塗地的叛逆,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輕蔑、侮辱、嘲弄、譏諷……

  這就是最終的結局嗎?朱棣心中痛苦而絕望地吶喊著!他是威震塞外的北軍主帥,是堂堂大明親王!他不能接受這樣一個悲慘的命運,絕對不能!

  一番內心的翻江倒海之後,朱棣終於冷靜下來。他再次思索自己面對的諸般選擇,試圖從中找到哪怕一絲能挽救自己的可能!

  回兵,必死!分兵,必死!那不回兵……忽然,一個設想浮現在朱棣的腦海:若北平能憑一己之力守住呢?

  這個想法甫一冒出,朱棣自己都嚇了一大跳。但再一思索,他又發現這不是完全不可能的。此時已是九月末,馬上就要入冬了。通常,只要挨到十一月,北平便會飄起鵝毛大雪。大雪紛飛之中,即便是燕軍將士,其戰力也要打折扣,由江南士卒組成的南軍就更不用說了。到時候南軍連出營列陣怕都困難,更逞論攻城?而且天幸的是,李景隆到現在為止還窩在德州,即便他即刻開始出兵,待大軍集結到北平城下,恐也是十月中旬了。只要高熾他們能守一個月,或許還不用這麼久,老天便會降下瑞雪,到時候北平就能得救!就是天公不作美,那時自己沒準兒也已成功收編了大寧軍馬,再回援北平還是有希望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