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也是沒法子的事!”齊泰一陣嘆氣。對於建文這種開始時一腔熱情,一旦遇到些麻煩又手足無措的心性,他也是感到無可奈何。

  “所以仆才要馬上將北伐主帥人選提出來!”黃子澄終於說到了關鍵處,“王師遭此連番敗績,勛戚已是蠢蠢欲動,若左班中再有若干鼠輩倡言罷兵,則削藩大業更會驟生變數。主帥人選久久不能決,一則會拖延二次北伐日程,以致夜長夢多,給宵小可乘之機;二則亦會讓陛下內心愈發動搖,倘若陛下因此更加認定剿燕困難重重,則難保不會受人蠱惑,做出追悔莫及之舉。故唯有儘快選定主帥,使二次北伐之事一舉落定。一旦木已成舟,那王寧輩縱有不滿,亦不能再興波瀾。如此則朝局得穩,陛下心安,剿燕大業亦可如期進行,故仆才違反與尚禮兄之約,當即將曹國公提出。”說完這些,黃子澄又呵呵一笑道,“何況尚禮兄也明白,朝中諸將,無有比李景隆更有資格者。如此,再拖又有何益?”

  黃子澄侃侃而談,齊泰聽得是啞口無言。過了良久,他方一長嘆道:“也罷,你說的也是正理。值此之勢,確保二次北伐順利成行,方是頭等大事。唉……”

  見齊泰終被說服,子澄心中一喜。但見他又悵然一嘆,子澄忙欲上前勸解。不過齊泰卻擺了擺手將他止住,然後苦笑一聲道:“仆只盼這次是看走了眼,曹國公莫要成了我大明的馬服子就好!”

  “馬服子?趙括!”黃子澄一愣,旋即反應過來,當下頓覺好笑:這怎麼可能!不過待要再言,齊泰已自往前走了。黃子澄搖頭一笑,忙加快腳步跟上。

  三

  “子澄先生慢走!”岐陽王府大門外,李景隆客客氣氣地向黃子澄拱手作別。

  “唯望國公爺出師告捷,早日傳得佳音!”黃子澄微笑著一邊回話,一邊又還了個禮,方躍身上馬,告辭而去。

  直待黃子澄的身影消失在街盡頭,李景隆方意氣風發地轉身回府。

  景隆剛回書房,李增枝便冒了出來。他大大咧咧地走到桌前桌下,拿起個水汪汪的碭山梨一咬,方含糊不清地道:“哥哥,怎麼樣,我這次沒說錯吧!只要耿老頭一敗,這北伐大帥的位置就是你的了!”

  李景隆微微一笑。當日與增枝的一番對話又映入他的腦海……

  早在耿炳文北上不久,李增枝便攛掇著李景隆上書建文,催促耿炳文早日決戰。一開始李景隆還大惑不解,畢竟此次北伐與他本人毫無關係,他實犯不著去管這茬。誰知李增枝當時便說:“觀皇上心思,實欲速平燕藩。哥哥上疏催戰,正合陛下心意。”

  當時聽完這句話,李景隆便毫不客氣地駁道:“此次出戰,本就甚為倉促,且兵馬一時又難以大集,逼耿炳文速戰,有失穩妥。縱能一時合陛下心意,但若一朝敗績,反會使皇上怨我冒失,此等話豈能亂講?”

  誰知景隆話音方落,增枝便嘻嘻一笑道:“哥哥錯矣!王師共三十萬,即便只算隨耿帥北上的亦有十多萬。燕藩才多少兵?總共不到五萬!以數倍之兵伐燕,這一舉成功本就是應有之義。若招敗績,那自然是他耿炳文無能,與哥哥之言何干?連皇上自己都認為平燕輕而易舉,又豈會把戰敗的罪過歸咎於哥哥?”說到這裡,李增枝又幽幽道,“哥哥不是想北上伐燕,一戰揚名麼?這就是個大好時機。若耿炳文果真敗了,那哥哥正好藉此機會請戰。若真拖到耿老頭兵精糧足之時,燕庶人就是有三頭六臂,也抵不住三十萬大軍四面合圍啊!到時候耿炳文風風光光得勝還朝,那還有哥哥你什麼事?”

  李景隆心中一動。其實這次燕藩謀反的消息一傳到京城,李景隆便躍躍欲試。雖然他貴為曹國公,但這個公爵卻是靠世襲得來的。李景隆是個心高氣傲之人,對頭上這頂世家子的帽子一直耿耿於懷。他迫切希望像他父親李文忠一樣,在沙場上建功立業,讓人對自己刮目相看。而燕藩謀反,無疑給他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燕王是天下藩王之首,驍勇善戰聞於朝野,若能將他擊敗,自己必將威名遠揚,成為新一代的大明名將。故而,皇上欲“剿燕”的意思方一透出,李景隆便慷慨上疏,並把黃子澄拉上幫腔,希望皇上任命自己為北伐主帥。誰知就在他志在必得之際,內廷卻傳來風聲,皇上採納了齊泰的推薦,將平燕的重任交給了耿炳文。

  消息傳來,李景隆大失所望。在他看來,燕王名頭雖響,實力卻弱,此次伐燕,即能借滅他揚名,又不會有失敗的風險,實在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卻不料被耿炳文給攪黃。無奈耿炳文是開國元勛,百戰老將,資歷、威望都在他這個二世勛臣之上,故而他雖然失望,卻也無法可想。但李增枝的這番話,卻讓他又重新燃起了希望:若耿炳文失敗,那按著順序排下來,下一任的北伐主帥就必定是自己無疑了。雖然徐輝祖也頗有聲望,但李景隆絕不相信建文會讓他出征。

  李景隆心中直痒痒。思忖一番,他又問增枝道:“可若耿炳文勝了呢?那我豈不空歡喜一場?”

  李增枝噗嗤一笑道:“哥哥怎麼糊塗了?他勝了你也不會損失什麼啊!何況他果真得勝,您這番建言便顯得有先見之明,皇上自然會更賞識您不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