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這時,回撤的各部隊已經到家了,準備進行戰評、總結。我們軍區前指在許世友司令員率領下,最先來,仍在南寧市未動。
6月中旬的一天,許司令員對我說:“我們要悄悄地回家,為了不讓地方政府和群眾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地歡送、歡迎,儘量少給他們添麻煩,不要通知廣西自治區黨委,也不要通知廣東省委。”
在許世友看來,這次自衛還擊作戰打得很好,嚴懲了越南侵略者,完成了中央軍委交給的任務,打出了國威軍威,部隊也取得了作戰經驗,覺得自己盡到了職責。對自己來講,這可能是最後的一仗,在一生的戰爭歷史中,這個結尾也還算寫得不錯。現在要“班師回朝”了,還要發揚謙虛謹慎的作風,不能讓地方同志破費錢財,也不能給地方同志增加負擔,更不能自己把自己打扮成英雄。
軍區前指是乘火車回廣州的,許司令員也是和我們乘同一列車行動的。離開南寧市的前一天晚上,他突然下達回廣州的號令,前指各單位連夜進行準備,第二天拂曉登車。
出發的這一天,完全是按夜間動作要求行動,各機關和直屬分隊按作戰部的通告,悄悄地離開了各自的駐地,神不知鬼不覺地登上了火車。
清晨,火車從南寧市火車站開出,徐徐向廣州方向前進。
天亮後,市民們發現解放軍不見了,南寧市又有了傳說:“許司令員的吉普車會飛,昨天在市內還看到前指的同志和許司令員,今天忽然就不見了,大概是飛走了。”
說吉普車會飛,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領導機關當然不相信,但前指機關走了,這是真的。他們打電話問廣西軍區電話總機,話務員說:“軍區前指回廣州了。”
說起坐車,許世友確實經常坐吉普車,除非陪外賓偶爾坐一回臥車。自衛還擊作戰以來,他一直都是坐吉普車。他的車,都是普通的吉普車,當然是不會飛的,許世友清晨乘坐他的嘎斯-69吉普到火車站,下車後又上了前指的那列火車,和他的指揮所的人員一起回廣州了。
在火車上,機關幹部們都在議論,有的說:許司令員這個辦法好,是高明之舉,免得勞民傷財;有的說:軍事行動就要這樣,神不知鬼不覺;還有的說:許司令員本來可以坐飛機回廣州,但他習慣和機關幹部打成一片,所以他和我們大家一起坐火車回廣州,這是他一貫聯繫和深入群眾的工作作風。
他過去也是這樣,在他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期間,每年都要深入基層到所屬部隊視察,從平原山林到沿海島嶼,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幾十年來始終保持了黨的艱苦奮鬥的作風。軍區所屬的最遠的小島、最高的山頭、最偏僻的哨所、最險要的關卡,他都要去。因此,他對部隊的武器裝備、編制、人員及地形地貌等都很熟悉,連大炮的口徑他也了如指掌。
他視察部隊時,經常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強調“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強調黨委領導。他對地方幹部十分尊重,地方幹部向他匯報工作,他總是認真聽取並詢問他們有哪些問題需要部隊幫助解決。
部隊每逢有重要任務,許世友都有具體明確的指示。一次,某部隊移防,他不顧身體有病,堅持要親自去看望。天下著小雨,他冒雨給部隊講話,鼓勵部隊到新的駐地要克服困難,勤儉建軍。他指示部隊離開城市、離開營房到山溝里去訓練,說山溝就是戰場和課堂,是鍛鍊部隊的好地方,要自己動手割草蓋房子,自己做桌椅床鋪,培養艱苦奮鬥的作風。部隊執行了他的指示,在山地野營訓練中,取得了豐碩成果。
許世友平易近人,處處同戰士們打成一片。戰士們開班務會,他要去參加。戰士們看演出,節目他雖已看了多遍,但他總是與戰士們一樣席地而坐,直到看完為止。戰士們一致讚嘆說:“司令員是我們的好首長,是我們的知心人。”
1960年深秋,許司令員乘軍艦視察某海島,因水淺艦艇無法靠岸,守島部隊的戰士爭著要背首長上岸,但許世友堅決不讓背,他把鞋一拖,褲腿一卷,踩著冰冷的海水走上了岸。在另一個海島,駐地首長帶了一二百名戰士列隊歡迎他,他不高興地對前來歡迎他的領導同志說:“這麼多人不上課訓練,為我一個人,這是幹什麼?今後不管誰來,都不能再這樣干!”
火車離開南寧市,前指的同志們頓時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輕鬆、愉快,深深地吐了一口氣,像是背著沉重的行李跑了幾千公里,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一樣,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
許世友也和大家一樣,一改過去的嚴肅態度。他笑眯眯地走到參謀們的車廂中。他說:“我們是打勝了,可是代價也不小,糧食、彈藥、油料花了不少錢。‘殲敵一千,自損八百’,我們也傷亡了不少同志。作為軍人不能怕打仗,也不能怕傷亡。但願這是我們前指指揮的同越南打的最後一仗。”
參謀們談論著8個月的緊張的戰鬥生活情景,特別是打仗的那28個日日夜夜。搞情報工作的同志說:異國作戰搞清敵人的情況比和國內的敵人作戰難多了,不過,還是基本搞清了。搞作戰工作的同志說:仗是打得好的,這是主流,但是兩個穿插部隊打進去後,3天3夜,就是不報告情況,上邊一股勁催問,真急死人啊!搞機要通信的同志說:開戰後,各級都發特急報,軍區各大部也是都發特急報,壓了一大堆發不出去,真難辦。秘書們說:不管多艱苦,也不管多難辦,反正我們是打了勝仗!這時大家都露出了笑容,齊聲說:“對!”
6月中旬的一天,許司令員對我說:“我們要悄悄地回家,為了不讓地方政府和群眾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地歡送、歡迎,儘量少給他們添麻煩,不要通知廣西自治區黨委,也不要通知廣東省委。”
在許世友看來,這次自衛還擊作戰打得很好,嚴懲了越南侵略者,完成了中央軍委交給的任務,打出了國威軍威,部隊也取得了作戰經驗,覺得自己盡到了職責。對自己來講,這可能是最後的一仗,在一生的戰爭歷史中,這個結尾也還算寫得不錯。現在要“班師回朝”了,還要發揚謙虛謹慎的作風,不能讓地方同志破費錢財,也不能給地方同志增加負擔,更不能自己把自己打扮成英雄。
軍區前指是乘火車回廣州的,許司令員也是和我們乘同一列車行動的。離開南寧市的前一天晚上,他突然下達回廣州的號令,前指各單位連夜進行準備,第二天拂曉登車。
出發的這一天,完全是按夜間動作要求行動,各機關和直屬分隊按作戰部的通告,悄悄地離開了各自的駐地,神不知鬼不覺地登上了火車。
清晨,火車從南寧市火車站開出,徐徐向廣州方向前進。
天亮後,市民們發現解放軍不見了,南寧市又有了傳說:“許司令員的吉普車會飛,昨天在市內還看到前指的同志和許司令員,今天忽然就不見了,大概是飛走了。”
說吉普車會飛,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領導機關當然不相信,但前指機關走了,這是真的。他們打電話問廣西軍區電話總機,話務員說:“軍區前指回廣州了。”
說起坐車,許世友確實經常坐吉普車,除非陪外賓偶爾坐一回臥車。自衛還擊作戰以來,他一直都是坐吉普車。他的車,都是普通的吉普車,當然是不會飛的,許世友清晨乘坐他的嘎斯-69吉普到火車站,下車後又上了前指的那列火車,和他的指揮所的人員一起回廣州了。
在火車上,機關幹部們都在議論,有的說:許司令員這個辦法好,是高明之舉,免得勞民傷財;有的說:軍事行動就要這樣,神不知鬼不覺;還有的說:許司令員本來可以坐飛機回廣州,但他習慣和機關幹部打成一片,所以他和我們大家一起坐火車回廣州,這是他一貫聯繫和深入群眾的工作作風。
他過去也是這樣,在他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期間,每年都要深入基層到所屬部隊視察,從平原山林到沿海島嶼,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幾十年來始終保持了黨的艱苦奮鬥的作風。軍區所屬的最遠的小島、最高的山頭、最偏僻的哨所、最險要的關卡,他都要去。因此,他對部隊的武器裝備、編制、人員及地形地貌等都很熟悉,連大炮的口徑他也了如指掌。
他視察部隊時,經常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強調“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強調黨委領導。他對地方幹部十分尊重,地方幹部向他匯報工作,他總是認真聽取並詢問他們有哪些問題需要部隊幫助解決。
部隊每逢有重要任務,許世友都有具體明確的指示。一次,某部隊移防,他不顧身體有病,堅持要親自去看望。天下著小雨,他冒雨給部隊講話,鼓勵部隊到新的駐地要克服困難,勤儉建軍。他指示部隊離開城市、離開營房到山溝里去訓練,說山溝就是戰場和課堂,是鍛鍊部隊的好地方,要自己動手割草蓋房子,自己做桌椅床鋪,培養艱苦奮鬥的作風。部隊執行了他的指示,在山地野營訓練中,取得了豐碩成果。
許世友平易近人,處處同戰士們打成一片。戰士們開班務會,他要去參加。戰士們看演出,節目他雖已看了多遍,但他總是與戰士們一樣席地而坐,直到看完為止。戰士們一致讚嘆說:“司令員是我們的好首長,是我們的知心人。”
1960年深秋,許司令員乘軍艦視察某海島,因水淺艦艇無法靠岸,守島部隊的戰士爭著要背首長上岸,但許世友堅決不讓背,他把鞋一拖,褲腿一卷,踩著冰冷的海水走上了岸。在另一個海島,駐地首長帶了一二百名戰士列隊歡迎他,他不高興地對前來歡迎他的領導同志說:“這麼多人不上課訓練,為我一個人,這是幹什麼?今後不管誰來,都不能再這樣干!”
火車離開南寧市,前指的同志們頓時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輕鬆、愉快,深深地吐了一口氣,像是背著沉重的行李跑了幾千公里,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一樣,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
許世友也和大家一樣,一改過去的嚴肅態度。他笑眯眯地走到參謀們的車廂中。他說:“我們是打勝了,可是代價也不小,糧食、彈藥、油料花了不少錢。‘殲敵一千,自損八百’,我們也傷亡了不少同志。作為軍人不能怕打仗,也不能怕傷亡。但願這是我們前指指揮的同越南打的最後一仗。”
參謀們談論著8個月的緊張的戰鬥生活情景,特別是打仗的那28個日日夜夜。搞情報工作的同志說:異國作戰搞清敵人的情況比和國內的敵人作戰難多了,不過,還是基本搞清了。搞作戰工作的同志說:仗是打得好的,這是主流,但是兩個穿插部隊打進去後,3天3夜,就是不報告情況,上邊一股勁催問,真急死人啊!搞機要通信的同志說:開戰後,各級都發特急報,軍區各大部也是都發特急報,壓了一大堆發不出去,真難辦。秘書們說:不管多艱苦,也不管多難辦,反正我們是打了勝仗!這時大家都露出了笑容,齊聲說:“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