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並且楊靜嫻單純,毫無心機,很得宇文博欣賞。
宇文博即刻吩咐下人,設了酒宴,兩人談論道法,把酒言歡,成了知己。
他相信楊靜嫻所言,她跟申時乙只是偶然相識,也不再因為送她進宮之人是申時乙,而多加揣摩。
想要留下楊靜嫻,放入後宮就行,宇文博破格封她為昭儀,賜住凌霄閣。
老管家跟申時乙回報此事時,他正在府上,秘密宴請晉國的使者。
“好啊,不愧是最優秀的棋子。”申時乙拍手叫好,人才送進去,就封了從二品的昭儀。“宇文博,你把楊靜嫻捧得越高,他日,你們就跌的越重。”
晉國使者不知楊靜嫻為何人,申時乙湊到使者耳邊,如此那般交代了一番,使者跟著拍手叫好,“那,全仰仗少府大人了。”
他們約定好,晉國助他得到王位,他給晉國包括胡州在內的三州。
兩人默契十足般,相視一眼,仰天大笑。
兩人談罷大事,申時乙派老管家親自送使者離開,交代他千萬小心,不可走漏晉國使者在陳國的消息。
老管家給使者準備黑色斗篷,小心翼翼地送使者出城。
這邊,申時乙抓緊時間,接下來的幾天,私下又秘會了幾位朝中大臣,幾人達成一致,願意唯少府大人馬首是瞻。
處理完朝上大臣間的事,接下來,就到了該出動楊靜嫻的時候。
申時乙算著時間,在公主大典的前幾天,以朋友的名義,備上禮物,進獻給昭儀娘娘,並讓丫鬟傳話,約她到御花園一敘。
楊靜嫻如約前去,夕陽下,御花園的亭中,被灑上一層微光,申時乙背對著她,站在微光下,像是等候已久。
看著申時乙的背影,讓人莫名的,生出一種落寞的情緒來。
許是楊靜嫻盯的目光太過真實,讓申時乙似乎感覺到背後有人,轉過頭來,正是接下來這場戲的主角。
他規規矩矩地,向如今的昭儀娘娘行了禮。
楊靜嫻倒是不在乎這些,但是申時乙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
兩人坐在亭中,等著茶點端上後,申時乙便揮退丫鬟等人。
楊靜嫻不是很喜歡申時乙這個人,連裝作喜歡都做不到,“你有什麼話,就趕緊說吧。”
申時乙給楊靜嫻倒了茶,又給自己滿上,“我跟娘娘,也算是的上是朋友,朋友之間就不能坐下來,喝杯茶,敘敘舊?”
楊靜嫻不置可否,端著茶,拿著點心,不停地往嘴裡送。
☆、第 32 章
申時乙站起來,走到迴廊上,望著天,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在跟楊靜嫻解釋,“我是征戰過沙場,見過地獄黑暗的人,知道安寧來的有多不容易。”
他莫名其妙的一句,楊靜嫻不懂。他接著說:“那天嚇到娘娘,是臣的不是。”
楊靜嫻轉著腦袋思考好一會,才明白他說的,是那天當著她的面,處決陳五的事情。
申時乙又說:“等到王被平民百姓,隨意詬病的情況下,離國家滅亡也就不遠了。我的做法,的確過於殘忍,可國家不存,毛將焉附?最後受罪的還不是百姓?”
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存在於陳國,列國都是如此。
她吃著點心,結合他曾經說的,“王”的特殊性,如今又說到安寧的問題,大約能明白他當時所作所為的一二。
心裡對他的厭惡,降低了一些。
申時乙認真讀著楊靜嫻的表情,“這跟列國之間,送公主和親,是一個道理。”
楊靜嫻不高興了,放下手裡的點心,“男人的天下,為何要用女人,去做那犧牲品?”
她就是不明白,女子毫無地位可言,竟到了如此地步,被人當做商品,送去討好別人。
討好成功,便是男人高瞻遠矚,不為私人感情放棄前進的的腳步。討好失敗,便是女子無能,接著又培養下一個倒霉的女子。
申時乙反問楊靜嫻,“難道戰死沙場的男人,就該死麼?”
楊靜嫻愣住,她不知道,也沒有想過。
“如果陳國也有那一天,我會死諫和親。”
申時乙有些激動,“男人為天下而犧牲女人,的確為人所不恥,但是和戰爭相比,和死亡、百姓流離失所,天下塗炭相比,和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現在的陳國,是列國中最弱小的,一旦開戰,國破家亡在所難免。
陳國當下,不適合戰爭,犧牲公主一人,換得一定時期內的太平,足夠陳國休養生息,養精蓄銳,到時候再迎公主,又有何不可。
公主既然生在王家,必然懂得王家的不易。
楊靜嫻被申時乙的高談闊論,唬的怔住。
楊靜嫻點著頭,仔細思考,承認申時乙所說,有一定道理。
雖然,她還無法接受他的說法,卻明白,這都是在情理之中,真到了那一步,和親,的確是不得不做的,最好選擇。
申時乙回到亭中,飲下一杯茶潤潤嗓子,“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只要能讓百姓過上安定平穩的日子,如果到時候天下人要罵,就讓他們來罵我吧,我甘之如飴。”
楊靜嫻覺得他,無論是胸懷還是智慧,並不比王差。
申時乙見楊靜嫻面露欽佩之色,他知道此行的目的達到了。
楊靜嫻直直地看著他,他恍然大悟般,右手握拳,放在嘴前咳了兩聲,有些不好意思。
他恭敬地向楊靜嫻行了君臣之禮,“微臣僭越了,娘娘不要放在心上,都是些胡言亂語。”他看看天,“天色不早,外臣不便在此逗留,微臣告辭。”
不等楊靜嫻開口,申時乙便離開了。
申時乙讓她不要放在心上,楊靜嫻越是忘不掉。
她回到凌霄閣後,還思索著方才申時乙的話,越想越覺得申時乙是國之棟樑。
那只不過是申時乙放下的,一個小小的餌,楊靜嫻被他表面誤導,還不知道。
“垂釣”才剛剛開始,而他申時乙,正好,有的是耐心。
幾天後,便是及笄大典,宇文博在太極殿,宴請各國使者。
按照陳國古法,由陳國最為德高望重,有德有才的夫人擔任正賓,為公主梳頭,及笄,此人自然非王后莫屬。
公主的姐妹,擔任贊者,協同秀敏行禮。
依照古法,經過賓盥、初加、叩拜等等繁瑣的禮儀行完,便算是禮成。
接著內侍宣讀聖旨,冊封宇文秀敏為端孝公主,賜公主府一座,賞金銀無數。
秀敏公主剛剛謝過陳王,晉國使者出列,代表晉國太子,直接向陳王表達了求親的想法。
他國喜歡秀敏的公子,自知比不過晉國,都不敢再多提。
公主及笄大典,其實也是變相的,為公主挑選夫婿。
宇文博雖然不喜歡晉國,可如今,是晉國的太子求娶秀敏。
陳晉兩國多年來,時有矛盾發生,擾的邊界的百姓不得安生,要是秀敏嫁過去,兩國是不是就會冰釋前嫌呢。
宇文博即刻吩咐下人,設了酒宴,兩人談論道法,把酒言歡,成了知己。
他相信楊靜嫻所言,她跟申時乙只是偶然相識,也不再因為送她進宮之人是申時乙,而多加揣摩。
想要留下楊靜嫻,放入後宮就行,宇文博破格封她為昭儀,賜住凌霄閣。
老管家跟申時乙回報此事時,他正在府上,秘密宴請晉國的使者。
“好啊,不愧是最優秀的棋子。”申時乙拍手叫好,人才送進去,就封了從二品的昭儀。“宇文博,你把楊靜嫻捧得越高,他日,你們就跌的越重。”
晉國使者不知楊靜嫻為何人,申時乙湊到使者耳邊,如此那般交代了一番,使者跟著拍手叫好,“那,全仰仗少府大人了。”
他們約定好,晉國助他得到王位,他給晉國包括胡州在內的三州。
兩人默契十足般,相視一眼,仰天大笑。
兩人談罷大事,申時乙派老管家親自送使者離開,交代他千萬小心,不可走漏晉國使者在陳國的消息。
老管家給使者準備黑色斗篷,小心翼翼地送使者出城。
這邊,申時乙抓緊時間,接下來的幾天,私下又秘會了幾位朝中大臣,幾人達成一致,願意唯少府大人馬首是瞻。
處理完朝上大臣間的事,接下來,就到了該出動楊靜嫻的時候。
申時乙算著時間,在公主大典的前幾天,以朋友的名義,備上禮物,進獻給昭儀娘娘,並讓丫鬟傳話,約她到御花園一敘。
楊靜嫻如約前去,夕陽下,御花園的亭中,被灑上一層微光,申時乙背對著她,站在微光下,像是等候已久。
看著申時乙的背影,讓人莫名的,生出一種落寞的情緒來。
許是楊靜嫻盯的目光太過真實,讓申時乙似乎感覺到背後有人,轉過頭來,正是接下來這場戲的主角。
他規規矩矩地,向如今的昭儀娘娘行了禮。
楊靜嫻倒是不在乎這些,但是申時乙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
兩人坐在亭中,等著茶點端上後,申時乙便揮退丫鬟等人。
楊靜嫻不是很喜歡申時乙這個人,連裝作喜歡都做不到,“你有什麼話,就趕緊說吧。”
申時乙給楊靜嫻倒了茶,又給自己滿上,“我跟娘娘,也算是的上是朋友,朋友之間就不能坐下來,喝杯茶,敘敘舊?”
楊靜嫻不置可否,端著茶,拿著點心,不停地往嘴裡送。
☆、第 32 章
申時乙站起來,走到迴廊上,望著天,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在跟楊靜嫻解釋,“我是征戰過沙場,見過地獄黑暗的人,知道安寧來的有多不容易。”
他莫名其妙的一句,楊靜嫻不懂。他接著說:“那天嚇到娘娘,是臣的不是。”
楊靜嫻轉著腦袋思考好一會,才明白他說的,是那天當著她的面,處決陳五的事情。
申時乙又說:“等到王被平民百姓,隨意詬病的情況下,離國家滅亡也就不遠了。我的做法,的確過於殘忍,可國家不存,毛將焉附?最後受罪的還不是百姓?”
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存在於陳國,列國都是如此。
她吃著點心,結合他曾經說的,“王”的特殊性,如今又說到安寧的問題,大約能明白他當時所作所為的一二。
心裡對他的厭惡,降低了一些。
申時乙認真讀著楊靜嫻的表情,“這跟列國之間,送公主和親,是一個道理。”
楊靜嫻不高興了,放下手裡的點心,“男人的天下,為何要用女人,去做那犧牲品?”
她就是不明白,女子毫無地位可言,竟到了如此地步,被人當做商品,送去討好別人。
討好成功,便是男人高瞻遠矚,不為私人感情放棄前進的的腳步。討好失敗,便是女子無能,接著又培養下一個倒霉的女子。
申時乙反問楊靜嫻,“難道戰死沙場的男人,就該死麼?”
楊靜嫻愣住,她不知道,也沒有想過。
“如果陳國也有那一天,我會死諫和親。”
申時乙有些激動,“男人為天下而犧牲女人,的確為人所不恥,但是和戰爭相比,和死亡、百姓流離失所,天下塗炭相比,和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現在的陳國,是列國中最弱小的,一旦開戰,國破家亡在所難免。
陳國當下,不適合戰爭,犧牲公主一人,換得一定時期內的太平,足夠陳國休養生息,養精蓄銳,到時候再迎公主,又有何不可。
公主既然生在王家,必然懂得王家的不易。
楊靜嫻被申時乙的高談闊論,唬的怔住。
楊靜嫻點著頭,仔細思考,承認申時乙所說,有一定道理。
雖然,她還無法接受他的說法,卻明白,這都是在情理之中,真到了那一步,和親,的確是不得不做的,最好選擇。
申時乙回到亭中,飲下一杯茶潤潤嗓子,“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只要能讓百姓過上安定平穩的日子,如果到時候天下人要罵,就讓他們來罵我吧,我甘之如飴。”
楊靜嫻覺得他,無論是胸懷還是智慧,並不比王差。
申時乙見楊靜嫻面露欽佩之色,他知道此行的目的達到了。
楊靜嫻直直地看著他,他恍然大悟般,右手握拳,放在嘴前咳了兩聲,有些不好意思。
他恭敬地向楊靜嫻行了君臣之禮,“微臣僭越了,娘娘不要放在心上,都是些胡言亂語。”他看看天,“天色不早,外臣不便在此逗留,微臣告辭。”
不等楊靜嫻開口,申時乙便離開了。
申時乙讓她不要放在心上,楊靜嫻越是忘不掉。
她回到凌霄閣後,還思索著方才申時乙的話,越想越覺得申時乙是國之棟樑。
那只不過是申時乙放下的,一個小小的餌,楊靜嫻被他表面誤導,還不知道。
“垂釣”才剛剛開始,而他申時乙,正好,有的是耐心。
幾天後,便是及笄大典,宇文博在太極殿,宴請各國使者。
按照陳國古法,由陳國最為德高望重,有德有才的夫人擔任正賓,為公主梳頭,及笄,此人自然非王后莫屬。
公主的姐妹,擔任贊者,協同秀敏行禮。
依照古法,經過賓盥、初加、叩拜等等繁瑣的禮儀行完,便算是禮成。
接著內侍宣讀聖旨,冊封宇文秀敏為端孝公主,賜公主府一座,賞金銀無數。
秀敏公主剛剛謝過陳王,晉國使者出列,代表晉國太子,直接向陳王表達了求親的想法。
他國喜歡秀敏的公子,自知比不過晉國,都不敢再多提。
公主及笄大典,其實也是變相的,為公主挑選夫婿。
宇文博雖然不喜歡晉國,可如今,是晉國的太子求娶秀敏。
陳晉兩國多年來,時有矛盾發生,擾的邊界的百姓不得安生,要是秀敏嫁過去,兩國是不是就會冰釋前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