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章 也還要對著弟弟磕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自從梁泊昭走後,凝香每日裡只留在府里安胎,這個孩子很乖,幾乎沒折騰她,除了起先那幾日有些反胃外,餘下的日子都是順風順水,甚至連孕吐都沒有過。

  趁著這一日天好,凝香領了兩個侍女,坐在院子裡給腹中孩兒繡著小衣裳,不知何故,凝香總覺得有人在瞧著自己,那道目光落在她身上,冷冰冰的,讓人十分不舒服。

  她抬起頭來,向著周遭打量,終於在園子裡的假山後面瞧見了梁康的身影。

  對這個孩子,因著丈夫的緣故,凝香心裡也是憐憫而愧疚的,只不過梁康性子內斂,雖然只有七八歲,平日裡卻不像旁的孩子那般天真淘氣,總是繃著一張小臉,顯得老氣橫秋的。

  凝香只覺得這孩子是年幼喪父,才變得這般沉悶,是以每回瞧見也都是溫柔而慈愛的,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也都不忘讓人給秦氏母子送去,可梁康見了她還是不親,甚至這樣久的日子,連一聲嬸母都沒有喚過。

  凝香自有孕後,極是珍惜自己的身子,見梁康隱在假山中,自己生怕那些苔蘚路滑,也沒過去,只柔聲喚了句;「康兒,來,到嬸母這裡。」

  梁康倒是聽話的從假山後走了出來,一步步的走到凝香面前。

  凝香見孩子白皙的小臉上髒兮兮的,遂是拿出自己的絲帕,為他將臉上的浮灰拭去,她的聲音溫和,輕聲細氣的問;「康兒怎麼一個人在這裡,領著你的嬤嬤呢?」

  梁康沒有吭聲,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睛盯著凝香的小腹,稚嫩的一張臉蛋上仍是面無表情。

  凝香見孩子盯著自己的肚子,心裡不免浮起一絲柔情,拉起梁康的小手,微笑道;「嬸母肚子裡有了個小娃娃,再過幾個月,康兒就會多一個弟弟或妹妹,能和康兒一道玩了。」

  梁康眼珠子動了動,伸出手,撫上了凝香柔軟的小腹。

  凝香噙著笑,眼睛亮晶晶的,見梁康一動不動的撫著自己的肚子,遂是溫聲道;「康兒有沒有看出來,嬸母肚子裡的是弟弟還是妹妹?」

  這一句不過是打趣,也沒指望梁康會說什麼,豈料梁康卻是抬起小臉,對著自己很認真的說了句;「是弟弟。」

  凝香唇角笑意更是甜美,雖然這個孩子無論是男女都是自己和梁泊昭的心頭寶,可說到底,凝香也還是盼著這個孩子最好是個兒子,好彌補上一個孩子帶來的傷痛。

  「康兒說是弟弟,那就一定是弟弟。」凝香聲音柔和,望著自己的小腹,眸心處更是滿滿的慈愛與憐惜。梁康收回了自己的手,小小的手掌卻在背後不為人知的攥緊,握成小小的一個拳頭。

  凝香從石桌上取來了糕點,剛要遞給梁康,卻見梁康後退了幾步,眼睛又變成了先前的冷漠,看了她一會兒,轉身跑開了。

  「康兒?」凝香輕喚,就見梁康清瘦的身子在花園裡一閃,眨眼間不見了蹤影。

  梁康一路跑回了祖母所在的堂屋,剛踏進門,就見梁母正坐在桌前,細細的挑著一盒燕窩,連孫兒走近,都沒察覺。

  「祖母。」梁康喊她。

  梁母這才察覺到梁康,卻沒有像之前那般心肝肉兒的喊著,將他抱在懷裡,而是仍在那裡挑著燕窩裡的碎毛,嘴巴里只不以為意的說了聲;「康兒,怎生今兒個下學這樣早?」

  梁康沒有說話,見祖母一根根的將燕窩裡的細毛剔出,他知道這燕窩是要給凝香吃的,亦或說是給凝香腹中的孩子吃的,自從凝香有孕,梁母的一腔心思都是放在了凝香母子身上,整日裡讓府中的廚子變著花樣給凝香燉補品,又怕底下的人不盡心,樣樣都要自己親手打理,非得萬無一失,才敢讓兒媳吃下。

  見祖母看也沒看自己一眼,梁康心裡有些難過,頓時覺得凝香腹中的孩子還沒出生,卻已經將祖母對自己的疼愛全給搶去了。

  「祖母,康兒剛才看見了嬸嬸。」

  梁母聽了這句,才回過頭來,看著孫兒道;「你嬸嬸身子弱,你可千萬別在她面前亂跑,省的衝撞了她,記下了沒?」

  梁康自打小一直被梁母捧在手心,何曾受過一句重話,此時聽祖母話中有告誡之意,梁康垂下頭,見孫兒不吭聲,梁母也覺得自己剛才有些過了,只得將孫兒攬在懷中,溫聲道;「你嬸母肚子裡的那塊肉,可是你叔叔好容易才得來的孩子,千尊玉貴的,可經不起丁點閃失,記得祖母的話,往後見到你嬸嬸,離著她遠些,千萬別毛手毛腳的,傷著她腹中的孩子。」

  梁康抬起眼睛,聲音清脆;「若嬸嬸的肚子裡是個小弟弟,等小弟弟長大,是不是叔叔的爵位,還有這王府,都給了小弟弟?」

  梁母見梁康小小年紀,便懂得這些,不免好笑道;「你這孩子,若你嬸嬸真給你叔叔生了個兒子,那還不是子承父業,你叔叔可是定北王,他的兒子,日後定然也是王爺,就連你長大了,也還要對著弟弟磕頭呢。」

  梁康眼瞳一閃,繼而便是沉寂了下去,梁母鬆開了孫子,對著梁康道;「去外頭玩吧,再待會兒,你娘也該考問你功課了。」

  見祖母又是撿起了燕窩,梁康一聲不吭,轉身走出了祖母的宅院,雖是小小年紀,眉宇間卻籠著與年齡極不符合的戾氣,他在花園裡拾起一根木枝,雙手一個用力,便將那木枝折成了兩段,發出清脆的聲響。

  六月的北疆,酷熱炎炎。

  烈日下,梁泊昭與士兵共進退,一張臉被曬成了小麥色,一些將士俱是打著赤膊,在軍營中操練著,不敢停歇。

  自大軍奔至北疆,一路連奪三城,到了如今,還有四城仍是落在敵手,眼見著將士遠途疲乏,梁泊昭下令休戰,只與北疆駐紮的將士先行匯合,在謀戰事。

  這一仗的不易,遠勝於當日攻打神鷹,當初大赫雖也是派出騎兵五萬,與神鷹聯手抵抗大齊,但區區五萬兵馬對大赫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壓根不曾撼動大赫根基,而大齊在滅了神鷹後,已是兵力不繼,新兵尚未訓成,無法上戰場抗敵。原先的老兵又多是死的死,傷的傷,此時的北疆,倒是面對著青黃不接的局面。

  梁泊昭數日不眠不休,力挽狂瀾,終是雷厲風行的穩定了北疆軍心,他先是從北疆周邊的一些常年受大赫欺壓的部族裡徵收士兵,胡人驍勇抗戰,即便是未曾受訓的男子,也比大齊尋常的將士更要強壯彪悍,這些小部落多年來受盡大赫欺壓,卻又敢怒不敢言,其中多數是被大赫的鐵騎趕出家園,連年遷徙,部族中原先豐盛的水草被大赫所侵占,並將這些人趕到大齊邊境,不得不在這荒涼的北疆尋得一條活路。

  這些胡人早想投靠大齊,可大齊這些年與胡人一直開戰,他們雖有心臣服,卻也生怕大齊會是第二個大赫,如今梁泊昭親自蒞臨,與各部族的首領一道歃血為盟,共抗大赫,梁泊昭更是立下承諾,一旦將大赫打回漠北腹地,這些部族原先被大赫侵占的草原大齊將盡數歸還,並送與牛羊萬頭。

  梁泊昭成名多年,在北疆聲名赫赫,他的話在北疆,比朝廷還要讓人信服,於是,大齊的第一支胡人騎兵就此齊集,配以大齊精銳的武器,「以胡抗胡」,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再有,梁泊昭在北疆設立都護所,庇佑那些在戰亂中飄零的邊疆百姓,不分民族,不分胡漢,俱是一視同仁,這些百姓在戰亂中受苦多年,梁泊昭未費多少工夫,便將諸人多年來對大赫的積怨已久的恨意點燃,在大赫鐵騎再次襲來時,不論胡漢,俱是老少齊上陣,與大赫鐵騎殺的難解難分。

  如此,終是稍稍解了燃眉之急。

  梁泊昭修書一封,上奏朝廷,請求朝廷從西北軍中派出一支精銳疾馳北疆增援,請兵的摺子去了一道又一道,北疆仍是遲遲不見援軍的身影。

  大赫鐵騎再次氣勢洶洶殺到北疆,定北軍雖是苦苦支撐,而那些胡漢百姓,雖然空有一腔熱血,卻終究無法和精銳的騎兵相抵,更是死傷慘重。

  清晨,梁泊昭登上高台,望著台下那一雙雙將全副身家交給自己,信任自己的眼睛,他們當中有那麼多都是與自己一起風裡來雨里去,一起流過血與淚的兄弟,想起即將而來的大戰,梁泊昭心頭微微惻然,只一瞬,神色間已是恢復了慣有的沉穩冷峻。

  「各位兄弟,朝廷援軍遲遲未至,這一仗,咱們孤軍奮戰,哪怕血染沙場,馬革裹屍,化成大漠裡的一具屍骨,我們也要拼死守護北疆,朝廷可以棄我,皇上可以負我,但我梁泊昭,永不會背棄自己的國家。這一仗,我們都可能會死,但我們要讓大赫人知道,大齊的男兒永不退讓!就讓咱們砍了他們的馬蹄,殺了他們的腦袋,吃盡他們的肉,喝乾他們的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