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諾!」董昭俯身稱是。

  「殿下仁慈!」司馬懿也頓時渾身釋然了下來。

  「老魔小丑,不堪一對!」定下罪名,宣告了自己的野心後,公孫珣懶得多言,直接拂袖欲走。

  「殿下!」

  就在這時,之前一直沒有回到座中的首相賈詡卻忽然喊住了對方。「臣還有條陳!」

  公孫珣陡然駐足回頭,卻迎上了賈文和那雙顯得格外從容的眼眸,君臣二人對視了一陣,出乎意料,原本幾乎有些暴走姿態的公孫珣卻是瞬間冷靜了下來,而片刻後,這位燕公更是回頭安穩坐回到了位中:

  「首相請言。」

  「稟殿下,臣才德疏淺,自為首相,常常惴惴不安。」賈詡立在大殿正中,不卑不亢,緩緩相對。「但一日為首相,便當一日思天下安危,佐殿下長久……天下定前,軍事未靖,制度不全,臣以為,殿下自可『下不為例』,自可行今日恣意之態。但正如殿下所言,天下早晚要全為殿下全取,既如此,臣敢問殿下,若天下定,若燕覆漢,如殿下今日之恣意,難道可以再為嗎?」

  公孫珣沉默許久,方才迎著對方的目光點頭:「不可以!」

  「臣記住了,但恕臣冒昧,自蒙陛下恩德至此,這些日子臣一直在思索將來之事,並與諸相商議,斗膽以天下定、燕覆漢為前狀,再詢問陛下幾件事情……不知可否?」賈詡說著,居然從懷中取出一張薄薄的紙來,上面筆畫清晰,儼然早有準備,而其餘五名相國,從審配開始,到臨時被降格的戲忠為止,齊齊起身。

  至於董昭,倒是原本就立在殿中,省的再起身了。

  「今日殿中儘是燕臣,孤亦直抒胸臆,諸位相國又有何不可?」公孫珣長吸了一口氣,卻是在位中正色相對。「請首相試言。」

  「其一,先漢之桓靈二帝荒悖,嚴刑峻法,動輒勾連無度,敢問殿下,若天下定,燕覆漢,則當寬宏仁恕為先,盡行法治,可否?」隨著賈詡此問,因為事關刑罰尺度,連帶著刑部、大理寺還有些許冀州本地官吏紛紛起身,儼然是認可賈詡此問。

  「孤以為……當寬下而嚴上!當仁於政略而約束於個人!」公孫珣稍作思索,正色做答。「至於勾連之事,自當盡力限制。」

  「臣知道了。」賈文和緩緩頷首,不置可否,只是繼續詢問不停。「其二,漢之一朝,如桓靈二帝信任閹宦無度,喉舌之任盡出於閹人,以至於有閹尹為尚書事,統攬天下政務。臣冒昧,敢問殿下,若天下定、燕覆漢,建制宮禁,不論閹人是否復用,不知殿下可能約束閹宦,不使彼輩沾染政事?」

  「自然如此!」公孫珣這一次回答的格外利索,而此時,六相一牧以外,四台屬吏,六部官吏也都漸漸醒悟,紛紛起身,便是武將隊列中諸如田豫這種讀書較多的也都警醒起身了,驚得張遼等人匆忙隨從。

  「其三,漢以外戚染指權柄,竟有鴆殺漢帝之事,若天下定、燕覆漢,殿下可能約束親貴,不使彼輩以姻戚驟得使用,荒雜班序?」

  此言既出,趙平、馮芳、公孫域等人各自打了個激靈,也是立即起身。

  而公孫珣卻也依舊乾脆:「此事孤早有思索,不僅是外戚,便是宗室,也當以功論職,日後更當以科考入仕,自行轉任,不可以皇親國戚而越階得顯位!」

  「臣明白了。」賈詡繼續問道。「其四,前漢用兵西涼無度,屢費國帑,至於涼州叛亂數以十年計,而百年不停,至於黃巾起,天下已遭兵禍十三四年,幾乎無處不戰,無處不亂,若天下定、燕覆漢,殿下可能不以邊功為耀,撫民以休養生息?」

  「止戰休戈,使民生息,本治亂之首要。」眼見越來越多的人起身,公孫珣愈發出言慎重。「但邊功之論,當謹慎計量,若以利害計算,有益國家,孤是不會放棄開拓的。」

  「臣懂了。」賈詡依舊不置可否,只是繼續相詢不止,而此時,滿殿文武,幾乎人人起身,便是司馬懿也不敢跪著了。「其五,漢室衰落,多少是因為帝後權貴篤信巫道、讖緯,若天下定、燕覆漢,殿下為至尊,可能禁絕官造佛寺道觀,少問鬼神?」

  「可以!」

  「其六,天命流轉,世事難料,若天下定、燕覆漢,殿下為至尊,可能還劉氏昔日任用之恩德,不使漢室祭祀中斷?」

  「孤願盡力為之。」公孫珣愈發懇切相對。「但有些事情不是孤能決定的……若劉氏行為激烈,不願自安,孤又能如何呢?」

  「那就不關殿下的事了,只要殿下有此心,並恪守此言,則天下人自有公斷。」賈詡收起手中紙張,緩緩相對。「而凡此者,加上一開始請殿下留步的問答,一共七問七答……臣以為,若殿下能恪守今日所有七答,則不止是公斷,天下人心也當自歸於殿下,天命也自當由漢轉燕!」

  言至此處,賈詡正色下拜,大禮參見:「臣無話了,唯以燕臣之身,願殿下早日一統,承此天命!」

  其人言罷,自審配、婁圭以下,文武百官,還有殿中義從,也都一起下拜,紛紛重複此言:「願殿下早日一統,承此天命!」

  公孫珣張口欲言,卻又無言,許久方才從殿中各處收回目光,最後盯著賈詡幾人的後背一聲長嘆:「諸君不負我,我當不負諸君!願與諸君共開太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