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審配一時沉默,卻還是搖頭:「話不是這麼說的……鄴下大學不僅僅是關乎地域,更重要的是彼處分科射策,與中原等地學的東西都不一樣。譬如欲入戶部、司農寺,就要日常數學考試優異,然後專門選數學類的試卷為科考主卷之一,至於考試時所依據的數學教材,根本就是鄴下大學中泰山劉元卓(漢末著名數學家)與太后共同編纂的新書……這種情形下,你讓太常寺專門對南方新降之地開專科,又該怎麼考呢?」

  「既然是為了施恩所加的專科,何妨暫時棄考這些,只以經學相對,加評人品、家世,稍作應對?」孔融依舊從容。

  「這就更不公平了!」審正南愈發蹙眉。

  「左相,咱們就又把話轉回來了。」孔文舉忽然失笑。「事情不就是這個樣子……此事本就是特例,本就是為了讓燕公布恩德於天下,若天下士人歸心,何愁大事不成?」

  審配心中一時猶疑,而二人身旁坐著的董昭則忍不住瞥了眼座位上開始變得饒有興致的燕公本人……講實話,董公仁原本還等著御史台那群愣頭青出來把事挑明呢,誰能想到這位孔文舉這麼迫不及待?這麼幹脆直接?

  看來是想穿麒麟袍想瘋了!

  當然,想穿麒麟袍沒問題,誰都想穿,然而,這位孔聖后人未免眼界太淺薄了一點,也太自以為是了。

  「請殿下明斷。」看到審配沉默許久,首相賈詡又閉目不言,孔融終於忍不住直接朝公孫珣請示了。

  「孔卿的思路孤大概是明白的,但有點稍微不懂啊。」公孫珣帶著笑意朝台階下的孔融好奇問道。「那便是孤為何要施恩於天下士人呢?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嗎?」

  孔融也不由笑了起來,其人拱手從容相對:「燕公,身為天下之主,是不能問天下人要好處的,為天下主,當施恩收天下心,這是理所當然之事……」

  「只這麼做,便足以收天下心了嗎?」公孫珣似乎是默認了什麼,愈發追問不及。

  「或許還是不足,只是臣為太常卿,分內之事,只能說這些……」孔融不由乾笑。「其他的不足,殿下應該問御史。」

  「御史今日可有專奏?」公孫珣好奇詢問。

  「回稟殿下。」御史左丞張承出列,俯首相對。「並無專奏,但近日有一事,臣等紛紛奏上,尚無結果,今日願聯名再奏……」

  「若是之前奏過的事情,孤與賈相自然會有方略回復,何必如此著急?」公孫珣明顯猜到了對方所言何事。

  「因為人心惶惶,以至於上下不安,臣等受任御史,不敢不急!」張承俯首相對,身後御史也是紛紛起立,就在座中俯首。

  「是靖安台正使戲忠違制,私與漢中太守郭嘉二十武士一事嗎?」公孫珣躲無可躲,倒是乾脆挑明了。

  「是!」張承代身後諸多御史應聲。

  而戲忠早早起身立於殿中。

  「志才,你可有話說?」

  「臣無話可說,此舉確實違反制度。」戲忠低頭認錯。「願受懲戒。」

  「罰俸三月,貶為靖安台副使,代行正使權責……給他換個凳子。」公孫珣儼然給予了嚴厲處置,而就在馬岱親自搬來一個普通凳子的時候,燕公復又看向了張承。「御史台彈劾戲忠違制,戲忠認罪,孤如此處罰,御史台可有他論?」

  張承稍作思索,低頭相對,便要退回位中,而其餘御史相顧無言,不是沒有人猶豫,但最後也還是紛紛坐回位中,是儀更是不快不慢,從容坐回。

  但另一邊,眼見著是儀乃一言不發坐了回去,孔融卻是不由大急,忍不住親自開口:「殿下,此事引起海內議論,非只是戲忠一人失職之故,實乃靖安台私豢死士,難稱正大光明……欲平人心,欲施恩於天下,當去靖安台大權為先!」

  是儀心中暗嘆,遠處郭圖忍不住冷笑。

  而燕公公孫珣卻又不明白了:「文舉,怎麼又是施恩於天下呢?施恩於天下,天下歸心了,又能如何呢?」

  「殿下……」孔融明顯察覺到了公孫珣態度中的異樣,更因為原本的助力多沒有出現,所以不免有些慌亂了起來。「這天下,臣剛才說的很清楚了!昔日秦皇滅六國而苛待六國貴族,故二世而亡;而世祖光武度田天下時,遇到叛亂,也曾稍緩,就是怕失了人心……現在遼西出了地震、漢帝有了嫡長子,又有這種事情出現,怕是會被人議論,說是殿下失德的,不足以承漢命。」

  「孤明白了,孔卿說了半天,是想說收人心方能以燕覆漢嗎?」公孫珣忽然失笑。「收人心,孤才能登基為帝,稱天下主人,是這個意思嗎?」

  孔融登時羞赧無言。

  「這有什麼可遮遮掩掩的?」公孫珣環顧左右,失笑相對。「漢帝那邊,皇后都割據造反了,董卓更是鴆殺了太后和少帝,袁紹更是不認如今這位天子,這天下哪還有什麼體面?而你們呢?又都是燕國臣子,是我的私臣……有什麼可諱言的?而且如今不比往日了,人人家中都有紙筆,個個又都是聰明人,回去日記寫點謠言什麼的,總能流傳後世。有些東西遮遮掩掩,反而丟人!」

  孔融一聲嘆氣,便要放下包袱再言。

  然而,坐虎皮上的公孫珣忽然靠著身后座位,冷笑相對:「然而,孤什麼時候說一定要做這個天子了?孤本遼西一匹夫,素無形狀才德,只是觀靈帝禍國,見董卓暴虐,因天下板蕩至此,海內煎灼無度,方拔刀而起,率群雄清廓天下,領豪傑鞭撻海內……凡數載,方至於此!至於什麼天子之位,以孤今日的局面,若說沒想過,怕是要被天下人嘲笑虛偽的!真不是沒想過。但孤讀《孟子》有言,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而今日我也想問問孔卿,如今我既然不足承漢命受天下,那若以官祿寬縱而購天下,則天下於我何加焉?要孤來說,這天子之位,有則有之。可若真無此天命,此生能清平天下,亦足可告慰平生。屆時何妨還政於天子,率諸位私臣往回遼西封地,坐觀天下太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