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傳令衛士匆匆告辭,李進稍作沉吟,還是遵照軍令下令退回河東,守住浮橋,並就地休息整備。

  然而,可能是因為這處浮橋所在,乃是夜間僅有的兩處全軍皆知的要害地點,所以整個夜晚李進處的信使都接連不斷……也可以說是壞消息接連不斷。

  高幹攻城受挫!

  張超派出的哨騎和斥候隔著清河發現了大股敵軍的動靜!

  曹洪順著內黃澤向北面挺進試探,然後便消息全無!

  到了三更時分,隨著孫策本部攻城失利退了下來,其人終於派貼身衛士帶來了數個確切而又致命消息——樂進戰死!城中至少有一萬兵,準備萬全,而營州牧程仲德居然就在城上!

  到了四更時分,曹洪部和向更北試探高幹部也紛紛傳回消息,明確告知了在內黃城北面遭遇大股燕軍的軍情,並且二部已經很難脫戰!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李進卻一直坐在河畔一個小丘上不動,並沒有絲毫反應。

  直到五更時分,天色微亮,隨著李進部自己的哨騎在上游親眼看到太史慈的旗號,孫策也再度派人過來,坦陳告知了黃忠部和樂進殘部已經有所動搖,雖然沒有投降卻也不再聽從指揮的事實,這種情況,他不敢從城下輕易脫離,否則黃忠說不得便會帶著樂進殘部投降,曹洪、高幹、張超三部也必死無疑……總而言之,有些東西終於是不用懷疑了。

  燕軍數倍於己,以逸待勞,張網以對,而本方大將戰死,友軍動搖……更要命的是,七軍中足足有六軍深入了以內黃城為核心的天然半封閉三角區域,疲敝、驚惶、夜幕、誘降、交戰臨敵等等等等之下,極難尋機突圍。

  這次突襲,根本就是一頭扎入了燕軍的包圍網中!

  這次突襲,拯救不了瀕臨崩潰的中原大局,只會加速南軍的潰敗!

  選擇權難得來到了李進手中,畢竟,對於前面的那些人而言,可能的確是進退不得,但對於遲遲沒有過河的李進部而言,此時卻是可進可退。

  故此,李進部的那些軍官,也就是濟陰李氏那些多年相從李進的宗族兄弟們,此時紛紛聚攏到小丘之下,等待軍令。

  俄而,李退之睜開眼睛,站起身來,面無表情,直接拔刀出鞘,以刀指北,簡明扼要:「今日之事,有進無退!全軍渡河作戰!」

  ————我是有進無退的分割線————

  「臣松之案,周泰剛強不屈,樂進驍果顯名,許褚勇猛壯烈,陳到英豪不墮,皆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可謂虎臣之風,其與張遼、成廉何差?惜乎所託非人,不識天命,一朝身死,徒扼腕爾!然以當世之論,雖不得功業,亦忠臣良將也!」——《典略》.燕.裴松之注

  PS:大章還點利息,順便感謝新盟主三杯豬,zwya兩位,分別是第120盟和121萌……說起來,以前寫影帝的時候,還真做過萬訂百盟的夢。

  但是真做到了,又不珍惜了。

  第二十九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

  李退之命令既下,便親自下坡上馬,向前渡河。

  多年積威之下,其部自然無話可說,只是有樣學樣,各部軍官自上到下默契先行而已。

  話說,清晨雖然有雲彩積重,註定了今日不是一個艷陽天,但卻不能阻止根本的日出日落之勢,所以天色愈發敞亮。而相對應的,漸漸明朗的天色之後則是漸漸明朗的局勢,等到這個時候,即便是下層知機的士卒也都會從軍官們毫不遮掩的態度中與親眼所見的事實中有所判斷……或者說,任何一個稍微有些判斷力的基層軍官或者戰場老卒都能從一些眼見為實的事實中判斷出此時的危局。

  別的不說,內黃城駐紮了一萬營州兵;數萬遼東兵再不掩飾行蹤,此時正沿著清河東岸急速向南進軍之中;內黃西北方向通往鄴城的缺口出出現燕軍大部隊,曹洪、高幹部更是直接交手失利……這三件事情,是無論如何都遮掩不住的。

  於是乎,當李進越過清河進入內黃三角區後,便開始大面積接觸散兵游勇。對此,李進並未在意,也沒有收攏和聚集的意思,只是奮力向北,嘗試去匯合內黃城左近的南軍主力而已。實際上,之前他和軍官帶頭渡河,本身就是在鼓勵一些實在是膽怯的部屬直接逃離,只是他這支軍隊宗族氣氛太強大,逃走的人不多罷了。

  上午過半的時候,李進終於趕到了內黃城西側的孫策主力所在,並在驚疲交加的孫策軍中尋到了驚喜的孫策本人。

  「李將軍果然不負我!」

  眼見著李進扔下部屬,孤身入陣,孫伯符當然是大喜過望,最起碼錶面如此。

  「事到如今,多說無益,在下想聽一聽烏程侯的打算。」李進扶刀向前,面色不變。

  「我想了一下。」孫策也趕緊揚眉以對。「事到如今,只有一條路可走,那便是扔下內黃城,全軍往西北繼續直撲鄴城……據我子廉叔叔那邊所言,內黃西北的那個缺口處其實只有萬人左右,還都是鄴城與營州倉促拉起來的軍兵,若諸軍能團結一致,或許可以搶在太史慈包過來之前突破過去。」

  李進看了看不遠處內黃城頭上的動靜,方才扭頭對著孫伯符微微一笑:「烏程侯這是信不過我?」

  孫策當即低頭失笑。

  「在下懂得,七軍來源紛雜,若進軍順利,自然團結一心,但如今一旦垂危,外加天下大局隱隱可見,自然各懷心思。」李進望著頭頂東南面並不灼眼的太陽微微嘆道。「這也是曹公當初為何準備親自引兵突襲鄴下的緣故了,因為他實在是害怕出現此時這個情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