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面環水,這在農業時代自然是一種上天的饋贈,所以此地水利發達、土地豐沛,以至於天然成縣,內黃城就在這個三角形的正中間。

  天上有些雲層,但並有完全遮蓋住夕陽,早在中午就控制了渡口,下午還搭起浮橋的孫策七軍已經有四軍有驚無險的全軍渡過清河,進入了被大澤、河水包圍的三角區內,孫策本部也已經大部過河,唯獨孫策本人再度拖後,乃是專門囑咐李進,要後者越過此河後,務必搗毀浮橋,以防于禁部可能的回援。

  而等到最後一絲隱藏雲層後的光亮即將消失之時,倒數第二的曹洪部終於渡河完畢,連殿後的李進部都開始進軍了,似乎一切順利。但也就是此時,摸黑來到內黃城下的樂進遇到了些許意料之中的麻煩。

  他們詐城失敗了。

  打著河北旗幟,偽作是程昱部營州兵的樂進部遭到了城上拒絕,理由是按照制度,內黃這裡沒有接到營州兵馬往鄴城駐防的通知,而且即便是軍務機密且軍情緊急,也沒有理由將這麼多兵馬放入城中安歇的道理。

  除此之外,城外甚至還詢問城下為何這麼多兵馬從營州來,卻不從北面過界橋順漳水去往鄴城整備,反而從東南方向過來?

  被問的啞口無言的樂進部軍官回身稟報,而樂文謙卻並不以意……因為內黃城的作戰本就在計劃之內,難道還真指望一路偽裝摸到鄴城,然後把鄴下燕國權貴們嚇得直接投降嗎?

  「跟身後黃漢升將軍知會一聲,讓他做好接應準備,王司馬繞到內黃北門、韓司馬繞到內黃東門,西門也派一曲甲士埋伏,以防有人走脫。」

  樂文謙一邊說一邊兀自披甲整備,卻是直接在腰中、背後綁了足足六七把環首刀,然後便徑直引親兵向前,從容吩咐。「本部甲士,隨我先登!」

  周圍軍官各自領命而去,也無人試圖勸阻樂進身為一軍主將先登之舉……這不廢話嗎?樂文謙何戰曾落於士卒之後?河南河北,何人不知?

  黃昏光線暗淡,樂進徑直引數百甲士來到城下,卻並不著急登城,反而是再度示意,讓手下軍官繼續試圖詐城,或者說拖延時間,等到天色徹底暗淡,方才方便懸鎖而上罷了。

  「城上可有能做主的人?便是不讓我們營州軍馬入城,可許我們幾位軍官入內?」一名年輕點的樂進部軍官受意向前。「我等連日行軍辛苦,實在是想入城稍歇。」

  城上即刻有人嚴肅應聲:「按法度,軍官領兵,雖在領內,亦要謹守軍營。」

  樂進部這軍官眉毛一挑,也即刻囂張起來:「聽你也是河南人,如何,可曾聽到我的河南口音了嗎?須讓你知道,我姓程,營州牧程公乃是我族叔!速速開門!」

  城上分明也是黃河南岸口音的那名對答者不由一滯,引得樂進低頭一聲嗤笑,卻也忽然插嘴,粗著聲音威嚇起了對方:「如何,嚇到了吧?我告訴你,不止如此呢!城上知道我又是誰嗎?!我乃營州平原郡都尉郭援……雍州牧鍾公的大名你們聽過沒?那是我親舅舅!」

  城上依舊沉默,片刻之後,隨著城上忽然點燃數座火盆,一個標準的中原口音旋即憤然在城頭響起:「樂文謙,你竟如此不要臉嗎?我郭援生平見過搶財搶貨的,卻未曾見過當人面搶舅舅的!」

  夕陽已經消逝殆盡,城頭火光之下,樂進陡然抬頭,一時變色。

  ————我是一時變色的分割線————

  「漢末,杜子緒烏巢敗,倉皇引潰兵入烏巢澤以避,遙望我軍輕騎發矢如雨,甲騎蹈陣如林,曹軍苦苦難支,欲死而不能,乃仰天嘆曰:『欲聞潁上鶴唳,此生可復得乎?!』遂割冠而出,披髮以降。」——《世說新語》.尤悔篇

  PS:果然周末日常懶癌……一覺難醒,但不要臉多了居然已經習慣了。

  請假一日

  rt,讓我構思一下這一卷該怎麼結尾。

  明天早上應該能看到新章節。

  此致道歉敬禮……尤其是新盟主三杯?大佬,格外抱歉

  《覆漢》請假一日

  第二十八章 天時懟兮威靈怒

  日落時分,就在樂進忽然發現沛國故人郭援居然真在城頭上的時候,烏巢一戰也基本上落下了帷幕。

  黃蓋的到來為曹操爭取到了一個救命的喘息之機,使得後者沒有被全面包圍,得以趁著夜幕到來突圍向南,遁入黑暗之中,但也僅此而已了……因為黃公覆所部從昨日半夜時分便離開大營,往來奔馳一整日,行程六十里,兩次越過濟水,基本上就是強弩之末。不像奔襲的樂進部,還在清河那裡稍微休息了一陣子。

  而且,別忘了黃蓋麾下士卒如今基本上就是個樣子貨。

  真的是樣子貨,黃蓋部乃是當日官渡血戰後四營殘部的集合體,恰如夏侯尚、車胄那兩千騎兵一般姿態,而且這一戰本身就是棄子,曹操也好,黃蓋本人也好,都不會真的將真正的戰力放入其中。

  只是為了表演的真實一些,確保了旗鼓甲冑這些裝備而已。

  故此,眼見著黃蓋北來,燕軍騎兵匆匆掉頭,只是奮力驅敗兵一衝,繼而做出鐵騎踐踏的姿態,黃蓋全軍便徹底失控,一時四散於原野之中。不少人更是為了躲避燕軍騎兵的銳利,直接一頭扎進了烏巢澤內,然後又因為天色已黑外加身上甲冑之累,多有陷入泥淖,再難爬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