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是語氣平淡的分割線—————

  「是役,太祖集奔騎兩萬環射不止,箭矢如雨,南軍皆舉盾藏匿,不能仰首,唯待矢盡矣。至午後過半,南軍前陣十死二三,將潰,然奔騎弓矢亦盡,操遂舉陣環次欲北歸。時太祖呼大營送矢未至,乃暗以甲騎所攜箭筒盡歸奔騎,環射不變,復以戰馬數百,負空筒盛土於內,稍夾羽矢在上,示於陣前。南軍疲敝,遙望震動,前軍自以皆不免,遂棄陣向前,盡為甲騎絞殺。旋,周泰、陳武、徐盛,三營皆破,而羽矢已自官渡至,乃進逼曹軍不止。」——《典略》.燕.裴松之注

  PS:還債了。

  第二十七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下)

  周泰既奮起向前,曹軍大陣實際上便再難維持。而其人一旦身死,卻更是讓燕軍徹底掌握了全局優勢。

  戰場之上,得到了最高指示的各部燕軍騎兵在各自將領的整飭下,開始有條不紊的整備起來,並迅速投入到了新的戰鬥之中,而且分工明確,效率驚人!

  其中,甲騎集中到了戰場西部,開始以曲、屯、隊為單位,迅速掃蕩殺傷已經陷入潰散狀態的周泰、陳武、徐盛三部。劉備攏共兩支公認的精銳部隊,一支水軍,一支步卒,皆萬人左右,現在基本上可以宣告建制消亡了。即便是最後還能聚攏個幾千殘兵,卻也註定要如今日曹孟德身側的那支騎兵一樣,不再可堪一用。

  劉備的精華部隊損失殆盡,曹操的那九千多中軍也同樣難以倖免。

  實際上,就在甲騎迅速擴大戰果,絞殺消滅劉備三營精華部隊的同時,燕軍輕騎也因為官渡大營方向真正的箭矢儲備送到,而迅速重新展開了壓制,目標正是原本陣型就有些混亂,且因為周泰忽然西進陷入到被三面夾擊狀態的杜襲部。

  不過,同樣是直屬中軍,甚至因為曹操的緣故而裝備更優一些的杜襲部,卻表現的有些不盡如人意……或者乾脆直言,跟之前的周泰、陳武、徐盛三營相比,杜襲部的韌性、戰力、戰場反應速度都明顯差了一截。

  燕軍輕騎故技重施,大面積拋灑箭雨,而不等傷亡甲騎重整衝擊,傷亡也未達到一定限度,其部便居然隱隱有動搖之意。

  這自然引起了重新逼近前線的燕軍中軍幕僚們的議論。

  須知道,按照戰前燕軍對曹劉兩家的精華部隊討論,從兩家的部隊數量和地盤人口而言,普遍性認為,兩家都應該有,且大略只能維持住兩萬左右的核心精華部隊——劉備那邊乾脆直接,就是一萬餘水軍,和一萬不到的中軍甲士,已經全都交代了;但曹操沒有水軍,所以之前靖安台分析,應該就是樂進所領的前線五千兵、三千虎豹騎,可能夏侯惇處還有少量精華部隊,剩餘的自然就是曹操中軍了。

  但很顯然,曹操中軍此時的表現明顯有些名不副實。

  「文和與公達怎麼看?」公孫珣聽著身側幕僚議論,卻是忽然參與到了這個看似無稽的問題之中。「曹操中軍為何如此不堪?」

  「恕臣直言。」荀攸默然觀戰不語,賈詡一聲苦笑,只能接口做答。「想要找說法總是能有的……」

  「譬如呢?」

  「譬如此時敵軍大陣已難維持,兵力三潰其一,戰事勝負分明,所以敵軍已然喪膽。」

  「有道理。」

  「再譬如,」賈文和在馬上繼續攏手而嘆。「將為兵之膽也。觀之前那周泰周幼平之不屈,足以稱英傑,可知其部本該就如他們將領一般善苦戰、能不屈、敢赴死。而曹孟德本就是倉促遇我軍突襲,為了立大陣,強行將原本是一體的中軍一分為三,讓兩個下屬分別立陣,兵將不遂且不說,臣並不覺得曹軍陣中這二人居然都能如周幼平這般勇壯強力……」

  「這是自然。」公孫珣也跟著一聲嘆氣。「天下有幾人能與周泰剛才那種姿態相比?更別說毛階是個道德文臣,杜襲此人更是潁川世族出身的公子哥,便是有才有智有勇,也終究少了幾分為將之血氣……天然不足!」

  「殿下所言甚是。」荀攸終於面色不變的插了句嘴。「杜子緒是個內外皆錦繡的人物,足可大用,但錦繡畢竟只是錦繡,可以做冠服,也可以置被衾,還能裹刀把,必要之時亦可勉強用來擦刀刃,卻怎麼能與刀刃直接正面相交呢?」

  「說得好。」公孫珣即刻點頭,看都不看荀公達就脫口相對。「但生於此時此世,又有什麼可埋怨的呢?被亂世蹉跎,乃至於無辜喪命者,差他一人嗎?」

  荀攸立即無話可說。

  公孫珣復又看向了賈詡:「文和適才所言,一起頭便似乎有獨到之論……如何,莫非你覺得杜襲軍陣遠不如之前三營是另有他由?」

  「然也。」賈文和也稍稍正色。「臣剛才一直在看,卻總覺得杜襲部與之前周泰三部相比,差距過大了一些……公達以為如何?」

  被問到頭上的荀攸微微頷首:「確實如此。」

  「故此,」賈文和回過頭來,正色以對。「臣以為,杜襲部似乎本就不如周泰、陳登、徐盛三部。」

  公孫珣微微眯眼若有所思。

  而賈文和卻繼續說了下去:「但是臣又以為,靖安台之前按照地盤、人口、總兵力來斷定曹操大約能維持兩萬核心精銳是絕對沒錯的,因為這種居高臨下的判斷本就不可能出錯,它就是道《九章算術》中的題目而已。故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