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子孝到了,我終於可以閉眼睡一覺了!」

  言罷,其人鼾聲如雷,而曹仁卻忍不住抱著自家兄長的腦袋一時情難自禁,淚流不止。

  東方漸亮,同一時刻,只率百騎劫營成功的馬孟起眼見著便要回到烏巢舊營,卻忽然中途勒馬停身,然後環顧左右,面帶猶疑:「我是不是忘了什麼事情?」

  周圍九十九名志願相隨的白馬義從俱皆茫然。

  ———我是忘了什麼事情的分割線———

  「……既大破之,曹操復親提萬騎至,欲乘亂沖陣,太祖遙見操大旗,自引三千白馬義從逆而沖之,復大破之。操倉惶走,所部流離潰散,沿途遭襲不止,乃棄將旗、金盔、寶劍,復割須翻馬,幾單人入營。既入營,聞曹純、曹休、呂岱、陳到、許褚、王必紛紛死,愕然失聲,坐於門樓上不動。中有張遼臨營喝罵,太祖引眾還首,孫策引萬眾來援,馬超百騎焚營,皆不動,亦無聲。及天明,曹仁引兵三萬至,操方枕其膝而嘆:『子孝至,可眠也!』遂一眠累日。」——《典略》.燕.裴松之注

  PS:好吧,真的是要磕頭認錯了!

  第十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

  盛夏時分,官渡突然爆發的一日大戰震動天下。

  這是理所當然的。畢竟,戰鬥的激烈程度遠超人們想像,而戰鬥結果的影響也註定是敏感又深遠的……中原聯軍的三萬核心部眾一日內近乎全軍覆沒,而燕軍最核心的河北鐵騎也在一日內減員近五千眾;除此之外,燕軍到底是沒能突破官渡大營,而中原聯軍卻又近乎徹底喪失了騎兵建制。

  戰鬥的勝利毫無疑問屬於燕公與他的河北軍,但中原聯軍與曹司空卻並沒有因此而垮掉。

  「公孫文琪歷來如此,不戰則已,一戰必然傾力,如今我軍騎兵盡失,而官渡又極為寬闊,彼輩說不得三五日內便要重整軍力來攻,那麼我軍屆時又該如何應對?」

  戰後第二日的晚間,雙方都還在舔傷口,戰場上的屍首都還沒有收拾乾淨,曹孟德便忽然召見劉曄、曹仁、黃忠、孫策、黃蓋等幾名營中關鍵將領,再加上曹昂,一起討論局勢。

  只見其人顏色如常,言語平順,只是語氣稍顯嚴肅而已,若非頭髮被燎了一大片,外加雙目充血,幾乎看不出此人前一日剛剛經歷過那般大敗,也是讓帳中諸將不由暗暗佩服。

  然而,曹操氣勢不減固然讓人佩服,卻也不能對局勢有一二緩和,聞得此問,帳中幾人俱皆為難。

  「不瞞亞父大人。」孫伯符倒是個乾脆人,直接在位中脫口而出。「不止是官渡,我倉促引兵來援,潁川空虛,如果程普此時引兵出轘轅關,怕是潁川也難保……須知道,司隸舊地多有關卡,程普也好,鍾繇也罷,都可以據關而對,可攻可守。我等卻不好輕離。」

  「潁川是腹心之地,不能不保!」曹操同樣乾脆。「朱君理既然已經尋到,你就不要耽擱了,可以立即返回潁川,朱君理也送到後方安心靜養……」言至此處,曹孟德稍微一頓,卻又肅容言道。「回潁川後,陽城、輪氏等地你俱可棄掉,你只要引全軍守住陽關、陽翟便可。這樣的話,一來,可以與此處大營形成聯動;二來,在彼處囤積主力,背靠堅城,也能防範河北騎兵繞後突襲。」

  孫策微微一怔:「道理上如此,可汝水方向呢?潁川與司隸有南北兩個主要通路,小子若是將兵馬全都聚集在陽翟、陽關一帶,自然可以守住潁川,可若關西兵忽然出陸渾關走汝水這條南路又如何呢?」

  「我自寫信給呂布,請他出魯陽,臨陽人,看住南路。」曹操似乎早有腹稿。

  孫策緩緩頷首:「這倒也罷,畢竟局勢如此,拆東牆補西牆也是無奈之舉……南陽兵馬倒還是充足的。」

  劉曄在旁聽了一陣子,心裡大概明白了曹操的思路:「曹公的意思是……依舊堅守官渡?」

  「不錯。」曹操點頭以對。「事到如今,若棄官渡,便是要放公孫文琪入中原腹地,連城而守的意思……但我以為,那樣只是空耗罷了!而若能依舊舉官渡以對,則依然能存勝機。」

  「可是如今我軍忽然失去三萬主力部隊,其中還有幾乎全部騎兵……」劉曄終於問到關鍵問題。「再過幾日,河北援軍到達,屆時燕公再行南下,或強攻官渡,或遣騎兵繞後,攻擊身後諸城,又該如何?身後諸城,潁川方向的陽翟可以靠孫破虜聚兵、呂溫侯支援,如向東的陳留、向東南的尉氏又該如何?」

  「說白了就是缺兵對不對?」曹操正色相對。「若官渡這裡再補上兩萬兵,便可堅守;若身後陳留、中牟、尉氏等地皆如吾兒伯符所駐陽翟那般有足夠兵力,騎兵繞後又如何呢?屆時他們的騎兵頓挫于堅城之下,還要防著官渡這裡隨時斷了騎兵的後勤……」

  劉曄心下徹底醒悟,乾脆直接發問:「曹公準備棄多少地方?」

  這下子,原本還有些雲裡霧裡的帳中其餘幾名主要將領紛紛震動,繼而醒悟。

  是了……戰局到了這一步,戰場上的邏輯已經很清楚了,就是中原聯軍被公孫珣借著昨日一戰打破了一個缺口!這個缺口,既是地理上的概念,指得就是官渡這個大漏勺,也是軍事上的概念,說白了,就是防線上忽然兵力緊張!

  那怎麼辦?

  只能選擇性的收縮防線,集合兵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