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實封國公?」黃琬等人居然並不意外。「足下是遼西人,封薊侯,起於幽州,再升為公,想要得正經美稱便只能是燕公了!」

  「燕公不正好嗎?」公孫珣凜然對道。「諸位想過沒有?燕起於召公,而召公常年不居封地,反而與周公一起共輔朝政,且分陝而治,周公治陝東,召公治陝西,在下受召公之爵,治長安之政,豈不合乎儒家典故、禮法?」

  「召公乃是姬姓……」士孫瑞一時沒有忍耐的住。

  「公孫氏亦是姬姓,且我主世居遼西,說不得還是召公嫡傳呢!」戲忠裝糊塗駁斥。

  「我非是此意,乃是說周天子為姬……」

  「好了!」黃琬忍不住打斷士孫瑞的絮叨。「事已至此,我等還有什麼可爭的,而衛將軍這番說辭也不是說給我們聽的……只是衛將軍,你今日為公,或許確實鑽了漢室典制的空子,讓不少人能夠尋得遮掩,為之心安。可是你也說了,那是別人,如我等漢室老臣,一身所系不過一個名而已,而足下今日可為公,明日便可為王,後日便可簒逆,屆時你讓我們這些被你拿天子和劉伯安之死夾住的人到時候該怎麼辦呢?還是說,你居然真是個漢室忠臣,只想安心做召公?」

  對方嘲諷之意清晰無誤,但公孫珣依舊面色如常:「在下剛剛立誓,今日不說謊,所以黃公此問,在下便不答了。不過,在下可以保證的是,且以公位處事,而漢室十三州故地,一日不復於一,則在下一日不再多進半步……而君等為天子所棄漢臣,欲退而自保者可以有足夠的時間緩緩而退,不用擔心自己的身後名;有意欲有所為者,也可以從容轉變立場……總而言之,在下絕不逼迫,也絕不會因為利用如今諸君為天子所棄的局勢讓諸位連最後一點名聲都丟掉的。」

  黃琬等人面面相覷,而後卻是司徒趙謙一聲嘆氣:「足下擁萬,自然可以大度如此;而我等只余區區存身之一,卻也不能不應!」

  「諸位既然知道我主居於萬,那就應該明白,我主今日真的已經是仁至義盡了,而諸位如果真要繼續強行逆勢而為,那諸位以為我們這些底下人也會像我家主公那般寬仁嗎?」看到對方還有人顯得猶疑和不服,戲忠不由出聲凜然而對。「真到了必要之時,居於萬者真的需要在乎據其一者嗎?」

  「當然,我等也知道,諸位也是不在乎的……」賈詡終於開口。「但那麼做到底有什麼意思?今日在渭水畔,京兆吏民聚十萬眾而同泣,是在泣漢室嗎?是在泣劉公嗎?難道不是在泣天下為何還不能一統,人心還不能徹底安泰嗎?而諸位本為人傑,應該看得清楚,漢室能安者,我主能安,漢室不能安者,我主亦能安……諸君再怎麼只繫於一,再怎麼只為人臣之道,可即便是人臣,也當先為人再為臣吧?」

  「若非知民意,何至於此?」黃琬同樣凜然而對,卻又一時喪氣到百無聊賴的地步。「也罷!事到如今,多思無益,稱公就稱公吧,年後我等自會配合!唯獨望衛將軍記今日言語,天下一日不定於一,則你一日不再進!」

  「絕無虛言。」公孫珣趕緊出聲作答。

  「那便走吧!」黃琬直接起身。

  公孫珣也即刻起身相送。

  然而,當黃琬等人來到屋舍的門檻處時,其中最年長,也是與公孫珣私交最好的趙歧卻又忽然回頭,就在門上與公孫珣行了一禮:「不管如何,此番雖然是衛將軍處心積慮所至,但衛將軍能夠儘量光明正大,不以勢壓人,尤其是能與劉伯安與我等一番老臣一個好結果,我等還是感激不盡的……」

  趙歧都快九十歲了,公孫珣如何敢拿大,忙不迭的引身後三人還禮。

  「還有一事。」趙歧等對方剛一起身便張口再問。「適才見將軍言白馬誓而笑,又是為何?莫非是覺得白馬將軍破白馬誓,此乃天意嗎?」

  「然也。」公孫珣脫口而出,旋即與其他人一起怔住。

  「那天下定於一後又該如何?」趙歧繼續立在門上,堵住對方而問。「燕何以對漢?」

  「當覆漢!」只有喘氣聲的舍中,回過神來的公孫珣乾脆懶得遮掩了。

  「何為覆?」趙歧緊追不捨。

  「覆而滅之為覆,覆而蓋之為覆!」公孫珣扶著腰中斷刃坦然答道。「就是此意了!趙公接下來是不是要從袖中掏出一把鐵錘來,與我生死相博?以你的年紀和聲望,若是死在我這裡……我怕是也和天子一樣可笑了。」

  「博不動了。」趙台卿在其餘諸如黃琬、趙謙、士孫瑞、馬日磾等人的恍惚中與龐德的警惕中轉過身去,攏手而走。「而且昔日董卓我不能博,黨錮我不能博,為平涼參軍羌亂不能博,為并州刺史而鮮卑不能博,今日又何至於與足下博呢?只還是借黃公剛剛那句話,望足下記住今日之言罷了。」

  趙歧既走,黃琬趙謙等人沉默片刻後也紛紛隨從,諸人多已顯老,在寒氣之中不免畏縮,更顯淒涼之態。

  而等到公孫珣重新追上,親自送這幾名漢室僅存的老臣踏出衛將軍府的時候,尚未來得及道別分手,忽然間,寒氣之中,隔壁街上卻傳來一陣清脆的響聲……幾名哀傷了一整日的漢室老臣和公孫珣這邊幾人先是一起怔住,繼而無言以對,他們怎麼可能不知道,這是有著急的幼童忍不住提前燃燒起了竹子,來聽爆竹除歲之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