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甚至萬一公孫珣後勤線崩潰掉了,說不定還能保有金城呢對不對?

  就是抱著這種想法,韓文約乾脆撤離了榆中城。

  對此,公孫珣也即刻醒悟了過來——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於是,其人進入榆中之後,直接下令,全軍休整半日,明日一早集中騎兵,尤其是西涼本地騎兵,立即向西追擊、繞城追擊、強渡黃河、湟水、洮水交叉口去追擊,總之無論如何,必須要在韓遂這廝潛逃前抓住,而且在哪裡抓住就在哪裡弄死……不要他做什麼西域都護和平西將軍了!

  然而,就在第二日一早,韓文約忽然調頭回來,直接引其人心腹七千餘眾來到榆中城西門外,跪地請降了。

  「怎麼說?」時隔數年,端著粥碗登上城牆的公孫珣又見到了這位相識多年的涼州『故人』,卻不免好奇。「韓平西拖延後勤一策不是挺對路的嗎?」

  「末將想通了!」當著全涼州豪族的面,遠離全軍,扔下器械,免去頭盔,獨自一人跪在城門前的韓遂在黃河畔的榆中西門外叩首以對,復又抬起頭來對著城上之人涕泗橫流。「西域漢家故地,衛將軍既然有心於一統天下,撫平四海,臣受衛將軍大恩,又怎麼敢不為主公去拼卻這身老命呢?唯獨七千涼州子弟未免太多,請主公許臣清汰一二,只帶三千子弟西行!」

  「三千兵就可以嗎?」都已經喊主公了,公孫珣卻依舊是莫名其妙的,心中疑慮不堪……他是真不知道這廝是在玩哪出。

  「三千涼州子弟,足以橫行西域,重疏商道!」韓文約以手指天,奮力放聲而言。「臣願立誓,此去西域,只帶三千子弟西出玉門關,不破輪台誓不還!」

  公孫珣依舊茫然不解,久久不應,直到其人居高臨下,忽然在左右張遼和龐德的齊齊示意下遠遠看到西面煙塵四起,然後一彪騎兵匪夷所思的出現在了韓遂所部身後。

  而當先一面大旗,卻是繡著四個熟悉的大字——『騎都尉趙』!

  見此旗幟,公孫珣不由仰頭大笑。

  ——————我是偷渡狄道的分割線——————

  「建安五年秋,太祖伐涼……雲既下散關得池陽,通武都道,時有氐王楊千萬等七八部,受韓遂命,各擁眾萬餘鎖武山、氐道,隔絕隴西,道險狹處,步徑裁通,賊等壁其上。

  雲本欲棄之北歸漢陽,聞太祖已至勇士,迫韓遂於榆中,乃復西行觀其地理,歸告程銀曰:『賊眾雖眾,且塞武山狄道,然各不統屬,互難支援,可破也!』銀與諸將皆曰:「此言或是也,然兵少道險,雖勝一二,難用深入,恐難盡破!」雲對曰:「此所謂一與一,衛將軍所言狹路相逢勇者勝耳,破其二三,其眾自潰。」遂進到武山下安營,全軍六千,仰攻之,斬楊千萬與一氐王首,未至其三,賊盡潰而走。遂通武山至隴西。隴西空虛,雲復以銀引眾守鄣縣,自選精騎八百,親逆洮水北行出狄道。至黃河,方立寨,逢韓遂棄榆中西行至此,眾七千不止,雲乃使左右偃旗藏於寨中,單騎橫槊立旗於營前。遂遙望之見旗幟營盤,大恐至泣,乃東歸降太祖。太祖聞之,嘆曰:『子龍一身是膽!』以平涼第一,加冠軍將軍,贈秩。」——《典略》.燕.裴松之注

  PS:感謝新的白銀盟sly射n大佬,今天喜事很多,新的白銀盟自然是讓人感激萬分;然後管理員阿越又添了一個女兒,祝賀他當爹;然後大娘生日活動已經展開,即將邁入高潮……所以一定要8k!

  第十五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續)

  「照理說,咱們情分已盡,但你既然願意西行,又自稱為臣,奉鄙人為主,那就多少又有了幾分君臣之義,所以來送你一送。」十月初,這日上午,涼州重鎮榆中城城西,黃河畔的一處台地上,衛將軍公孫珣親自率幾名隨行文武出城,然後在此地召見了昔日西涼霸主韓遂。「可還有話說?」

  頭髮凌亂,多少有些狼狽的韓文約聞得此言,尚未開口,倒先鬆了一口氣出來。

  話說,這十來日,韓遂及其部七千眾,連榆中城半步都未進入,一直都在城西一處軍營中駐紮,然後遴選西行的三千兵馬。非只如此,這七千眾還被收走了兵甲戰馬,基本上是以戰俘姿態被看周圍大軍看押的。

  所以,此時塵埃落定,公孫珣又出城見他,韓文約反而一時輕鬆。

  「請主公示下,此行該當如何?」韓遂想了想,俯首而問。「出玉門關是個什麼策略?」

  「這個事情,你不問我也要講的。」公孫珣負手望著身前這人的腦勺,面色平靜,語調乾脆。「加你為平西將軍,領西域都護,屯駐它乾城,三千兵若遴選好了,便讓冠軍將軍引三千騎押送你出玉門關……出了玉門關,便發還你們衣甲、兵器,還會給你移交一些軍資、糧草之類的東西。再往後,就靠你了。」

  韓遂微微抬起頭來,明顯帶有疑惑,他這些天其實是被看押的,自由局限在軍營內,不免有些消息延誤:「敢問主公,冠軍將軍是哪位?」

  公孫珣頓了一頓,還是認真告訴了對方答案:「就是仰攻突破武山,後又八百騎兵偷渡狄道的那位騎都尉趙雲趙子龍……我以他智勇雙全,抵定涼州事,所以昨日武都下辨氐王與白馬羌來降後,論平涼之功第一,加了他冠軍將軍,額外增秩三千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