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馬騰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旁邊一直聽的有趣的馬岱卻慌忙起身握刀,但依然不敢拔刀,不僅僅是因為這是他堂兄和叔父之間的家庭倫理事端,更重要的是,此時他才注意到自己堂兄所部居然全都沒有卸甲,而且隱隱將自己這三人給人圍住了。

  另一邊,馬超沒有理會馬岱,只是跪在地上,繼續懇切相求:「父親大人想一想,以衛將軍的大度,你無論是投降過去還是被綁去,反正結果都只是在鄴下享福而已,該有的待遇都還會有,並無太大區別;可我有沒有擒住你,卻是關乎咱們扶風馬氏的將來……兩個弟弟,還有阿岱,他們將來的前途不都還是要靠我?既如此,父親大人何妨辛苦一遭為兒子我鋪一鋪路?而且我也不瞞父親,這個道理不是我一時想出來的,而是早在昌平的時候就憂慮前途,彼時恰巧有個叫王粲的與我一同長大,常常替我出主意,他當日隨口一言,說若有今日一事,便該如此,而我卻記在心裡許多年了!」

  馬騰被自己兒子握住雙手,居然不能反駁。

  ————我是父慈子孝的分割線————

  「是以周、鄭交惡,漢高請羹,隗囂捐子,馬超背父,其為酷忍如此之極也。」——《漢末英雄志》.王粲

  第十四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8k為白銀盟加更)

  公孫珣說到做到,九月十一,他便親自提陳倉之兵,也就是三千白馬義從與徐榮所領的五千關西兵,合計八千眾,以渭水為道,逆流而上,九月十三那日,更是平生第一次邁入涼州之地。

  照理說,從此刻開始,這位衛將軍假道伐虢之策才算是正式暴露,涼州大局才算是正式拉開。但實際上,隨著公孫珣的深入,涼州東部各郡卻展現出了一種詭異的、塵埃落定般的局勢。

  其人領八千兵西行,甫一進入漢陽,沿途漢陽(天水)諸豪族、部落首領便紛紛引族兵相從,進駐漢陽郡治冀縣匯集張遼部後,其兵力竟然已經達到了一萬七千之眾……這種詭異的聚兵模式,讓公孫珣恍惚中似乎回到了十年前的遼西,只能說,天下事內里大多相通了。

  而也就是這個時候,他才得知馬超的神操作——這廝大義縛親,居然把他爹綁來了,而且直接送到了冀城。

  對此,公孫珣無動於衷,甚至有點想笑。

  講實話,對於這些理論上有撫養之義的人,也就是養在家裡的質子,還有舊交遺孤之類的人,公孫大娘也好,公孫珣也罷,甚至還有最近又當了爹的公孫越,都不可能真的面面俱到的。

  小一些的還好,從小養在家裡,提供合適的食宿環境與教學條件,跟公孫定那幾個人一起同吃同住,上限不提,下限總不會太差。

  但稍微大一點的,諸如馬超、王粲這種,還有後來在鄴下讀書卻是孤兒之身的諸葛亮、溫恢等人,一來來的時候就已經十四五歲了,而且個個早熟,見識、經歷都有,性格也定型了,不好調教;二來他們到底都還是有自己的家族關係,親戚友人,也不好真的去管教;三來嘛,他們年紀較大,不可能真的養在家裡,只不過是以衛將軍府的名義提供食宿,然後逢年過節讓他們跟公孫珣母子一起坐一坐,用這種方式給雙方拴上一條線罷了。

  而這其中,和諸葛亮、溫恢、王粲等人一比,馬孟起尤其顯得野性難馴,儼然是在隴西那地方跟羌人、盜匪摸爬滾打,自小野慣了感覺。後來到了義從中,也屬於被公孫珣生厭的那種,不然也不會這麼早就攆出去了……再加上身為質子的身份,以及對他那個羌漢混血父親的複雜感情,馬超今日的舉動,怎麼說呢?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吧,從利益角度而言上似乎是算計到了一定份上,但卻枉顧最重要的人心,又顯得有些愚蠢而已……他也不想想,他在公孫珣這裡最大的倚仗是什麼,真是什麼官職嗎,還不是那個理論上的教養名分?

  哦,今天你敢綁親爹,明天是不是要綁你乾爹?!

  而且更讓人難堪的是,無論如何,出了這種事,偏偏顯得衛將軍本人還總是有責任的……因為外人只會說,人家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送給你衛將軍教養,人養得挺高大,武藝也調教的不賴,心思也挺活泛,可為啥回頭四五年時間就把他爹綁了可還行?!

  衛將軍家裡專門教人不孝嗎?

  狡辯當然是可以狡辯的,自古忠孝不兩全嘛,這馬騰當時敵友不明……可誰也不傻子吧?而且今天你敢為衛將軍大義滅親,明天是不是可以為漢室大義手刃衛將軍?!

  所以說,也就難怪公孫珣會想笑了……他是被氣笑的。

  「人我就不用見了。」冀縣城中都亭後舍內,正在閱攬公文的公孫珣似笑非笑,頭都不抬便對著身側已經趕回來的龐德如此言道。「馬壽成保留將軍號,領執金吾,加……加陳倉縣侯。不要去長安,在鄴下賜宅邸,再分些安利號涼州分號的乾股,讓他直接去,在鄴城負責城內治安。至於馬孟起嘛,貶為隊率,收回義從中,你來管教!」

  龐德連連答應,卻又欲言又止。

  「不用給他求情!」公孫珣察覺到自己心腹的動靜,立即扔下手中文書,陡然變色。「若非是還對他有一二期待,我又何必把他交給你來管教?給他升個別部司馬,攆去西域看守輪台豈不更輕鬆?」

  「是。」龐德尷尬束手而言。「是屬下之前管教不嚴,只是覺得他武藝出眾,又是鄉人,這才不免多有放縱,以至於惹出今日之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