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人趁著雨勢到院外尋舊部,商議引泗水南岸丹陽兵至此作亂之事,已經被在下直接斬了!」徐庶渾身濕透,喘著粗氣作答,卻又忍不住去看那回頭來看自己的郭嘉郭奉孝。「大局已定,擅為亂事,庶今日之斬可稱善否?!」

  「善!」劉備只以為對方是看自己,當即昂然作答,而且眼中欣賞之意格外明顯。

  「善!」陶謙咳嗽兩聲後,也是咬牙回復。

  「善!」第三個說話的卻是陳登。

  而陳元龍大聲喊出此字之後,復又拔刀出鞘來到劉備身前,然後轉身面向堂下諸多徐州達官顯要,卻又乾脆以刀刃劃開自己的衣袖,奮力袒臂而言:「劉豫州天下英雄,而徐州混沌已久,行新政以歸天下主流之事本當自然……今日就請劉豫州為徐州事,也請諸位即刻袒臂立誓相從,否則便如此袖!」

  堂中諸人,俱皆面色煞白,他們先看陳登,再看劉備,復又回頭看門內徐庶,最後又去看地上首級,隨即爭先恐後,紛紛袒臂立誓。

  一日間,徐州大局已定。

  ————我是絕不加更的分割線————

  「建安五年,三月,有民得銅雀於漳水畔,太祖大喜,使起銅雀台,左右皆諫,太祖不聽。四月河北大震,左右復諫,太祖收諫書示眾,起台如故。長史呂范不解,問於太祖,太祖對曰:『天地日月四維皆有所系,是為天人感應,而今諸儒以此來對一人,何解也?故示之於眾;至於銅雀之台,固心之所願也,不敢辭。』范乃笑。」——《新燕書》.卷二.太祖武皇帝本紀

  PS:這是今晚的,今晚不用等了,順便更正一下啊,上一章之前是151k,現在這一章之後是164k……本月超綱了,多的算白銀盟加更,可好?

  第五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

  梅雨時節的末期,郭嘉和王朗是兩個人與些許隨從一起來到徐州的,而等到梅雨季節結束,金秋七月到來,他們卻是四個人和些許隨從一起離開的。

  王朗來之前便在衛將軍長史呂范那裡告了假,他已經許久沒有去位於東海郡的老家了,著實想要回去看一看,再加上此番臧霸被關羽調略成功,舉徐州北面要害琅琊全郡歸降河北,王景興不免動了將家族從東海遷移到琅琊的心思。

  至於跟著代持節杖的郭嘉一同北上之人,卻是劉備在實際上獲取了其餘徐州大部以後派出的兩位使者——正使喚做魯肅魯子敬,乃是徐州廣陵東城人,副使喚做陳登陳元龍,乃是徐州下邳人。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陳登本人的密友,喚做徐庶徐元直的,也一同隨行,郭嘉倒是置若罔聞了。

  其實,陳登隨著全族一起投向劉備以後,再加上他關鍵時刻的表現,在劉備即將清理徐州之時得此重要任命避開風險當然是可以理解的。至於徐庶,卻是在當面拜謝過張飛昔日贈馬之恩後,公開拒絕了出仕的邀請,決定繼續遊學四方,增長見識,打磨學問,卻也不能說他什麼。

  唯獨魯子敬其人,郭嘉幾番交流之後,總覺的此人外儒而內秀,不是個簡單人物,不免格外重視。

  話說,魯肅和劉備之間倒算是有些許趣事和緣分。

  要知道,魯肅出身廬江居巢,卻在前期淮南動亂時移居到了徐州廣陵東城,而那個地方是廣陵郡在淮南地區伸入九江的一處所在,照理說不該在劉備治下。然而有意思的是,當年劉備依靠著陶謙在沛南立足之時,有過一個小插曲……沛南以睢水為界,其實有八縣,劉備堂堂豫州刺史當時卻只拿了六縣作為存身之地,為何?

  原因很簡單,乃是陶謙當時年紀未到,身體倍棒,所以性格自然一如既往的糟糕,那段時間他幹的噁心事可不止是把張昭下大獄……實際上,他當時覺得劉備能立足是靠他,於是乾脆將沛南八縣中挨著下邳國的兩個縣給當成報酬拿走了!

  而且拿的理所當然,霸道至極。

  不過,等到劉玄德得到張昭提點,三千破爛兵南下淮河,橫掃淮南之後,兵精糧足成了氣候,卻也並沒有討還那兩個縣,而是在某一次接受陶謙邀請往廣陵對付前彭城相薛禮的騷擾後,趁機將東城吞下。

  只能說劉備也不是個省油的燈。

  實際上,當時中原是真的亂,所謂劉備、曹操、孫堅、陶謙等人是無法真正掌握所有戰略空間的:

  譬如汝南有黃巾賊,有李通這種在朗陵實際上割據的小軍閥;廣陵有薛禮這種占據江海邊緣,四處騷擾的失意者;九江、廬江有數以萬計的湖匪水賊;沛北、梁國有大量塢堡,更不要說所謂宗賊、山匪之類的了……

  而且非只是這些,譬如劉備和陶謙之間的小故事,孫堅和曹操,曹操和劉備,劉備和孫堅,同一時間類似的小插曲多得是……就好像當初孫堅為什麼邀請劉備去替他平叛汝南,又要把潁水以東交給劉備?其中一個不好意思出口的原因,乃是他生怕汝南叛亂作大,劉玄德借著他孫堅在南陽抽不開身的機會,直接豫州刺史的名義用平叛的手段把那地方給占了,然後不還!

  到時候,他孫文台是翻臉呢,還是認慫呢?你總不能說,請豫州刺史劉賢弟把你治下豫州汝南郡那幾個幾個縣還給我吧?

  當時的複雜狀況還可以從孫堅許諾潁水以東地盤時的另一個小細節看出來——汝南在潁水以東其實足足有八個縣,為啥只還七個,因為城父縣在曹操手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