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此人隨行諸多之餘,居然還帶著許多箱籠,裡面瓶瓶罐罐、金屬陶器乾濕俱全,又有點像商賈。

  這還不算,明明是士人,可之前見到兵亂,這一行人居然和這裡的百姓一樣茫然驚慌,絲毫不知道江南的亂子,更是讓人生疑。

  而此時,對方邀請他過去,果然也是問及了戰事。

  「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戰事不就是這回事嗎?」對上幾句話,雖然那五旬老者沒說話,但其隨從幾名士人卻俱是中原各處有名有姓有來歷的士人,明顯不是什麼來歷不明之徒,年輕的佩劍士子便乾脆了許多。

  「兩載前破虜將軍之子孫策扶靈南下,從丹陽轉到吳郡家鄉富春,沿途趁勢攻取割據了不少霍澤(太湖)以西的地盤,彼時朱儁便已經身體不行,無法應對。不過好在南陽會盟成功,孫策也投鼠忌器,所以便以麾下首席朱治為中人,拿昔日孫朱兩家的交情說事,又讓劉豫州作保,與朱氏達成和睦……彼時雙方議定,孫策全取吳郡,朱氏則據有豫章、會稽兩郡,而丹陽太守周尚本就是廬江人,家族俱在劉豫州治下,便乾脆附了劉豫州。

  而如今兩載已過,孫策去年便加冠,表字伯符,自表為破虜將軍,立足穩固之餘自然想有所進取。正所謂此長彼消,交州牧朱儁卻是去年身亡,一死皆休,二子一據會稽,一據豫章,其中占據會稽的朱符偏偏又是出了名的貪鄙粗暴,會稽人皆不能服,所以今年春日的時候,便輕易為孫伯符所敗。」

  「在下懂了。」那為首的五旬老者一直沒開口,負責交流的乃是其下一名出身廣陵的三旬之人,喚做吳普,此時即刻醒悟。「這必然是那孫策貪心不足,取了會稽還想取豫章,乃至于丹陽,劉豫州雖然心思都在中原這邊,但為了大局無論如何都要去教訓一下自己這個侄子的……」

  「吳君通透。」年輕士子立即頷首。

  「可嘆這天下為何總有打不完的仗呢?」聽到這裡,那為首五旬老者也終於捻須而嘆。「天下安生一些不好嗎?須知醫人容易醫世難,戰亂一起,死傷無數,又何止戰場上的傷亡呢?正如剛才那群本地百姓所言,好不容易平安度過兩次秋收而已……」而言至此處,這老者卻又覺得古怪。「老夫活了這麼久,太平三十年的年景見過,戰亂十年不斷也見過,如今竟也不知道這兩載無戰事到底算是確實難得呢,還是算不值一提了?」

  「小子潁川徐庶,字元直,見過長者……」見到此人終於開口,等到對方說完話,徐庶趕緊起身問候。

  「徐元直是吧?」老者稍顯不耐,似乎根本不願意通姓名。「且坐,我看你是個有見識的,我們這些人卻又對此多有不通,這才喚你過來……我問問你,這戰事何時能平?此番壽春事了,我還想去江東走一走呢。」

  「是……」徐庶扶劍坐回長凳之上,稍作思索,卻又苦笑。「若只是論這一戰,我以為絕不會耽誤長者南行的,因為孫伯符雖然進取如火,卻絕不可能是劉豫州的對手,只怕稍一碰撞,吃些虧,其人便只能幹脆撤回吳郡、會稽去了。但在下卻並不建議長者一行人去江東……」

  「這是為何?」對面一眾人面面相覷後,那吳普順勢發問。

  「因為孫伯符這人絕不會滿足於兩郡之地的,即便是劉豫州兵強於他、勢大於他、將優於他,他也只會忍耐一時,等到中原一亂,劉豫州無暇顧及身後之時,其人說不定便會毀約動武,而到時候往哪裡打,打何處就都不好說了。」徐庶坦誠懇切相對。「而中原大亂在即,劉豫州無暇南顧也在不久……尊駕一行人,能避一避江東總是沒錯的,不是說能不能避兵禍的事情,而是要憂慮到時候能不能平安回來。」

  「明白了。」吳普稍作思索,微微頷首,卻又忍不住低聲詢問。「可中原如何能亂?曹奮武和劉豫州之間總是不會動手的吧?劉荊州、陶徐州也都不像是擅起戰亂之人吧?」

  「在下這麼說吧。」徐庶稍作措辭後懇切言道。「這個事情跟劉豫州、曹奮武,乃至於劉荊州、陶徐州都無關,正如足下所言他們應該都不會有主動動手的意思……但天下將有變,而有變必生亂,偏偏中原不比河北,乃是各路諸侯會盟的結果,並非一體,所以這亂子必然會波及中原。」

  「什麼變?」吳普愈發疑惑,那老者也蹙眉不止。

  「天子束髮讀書了。」徐庶有些尷尬的回答道。「天子去年便該束髮的,彼時便有人建議給天子選納後宮,結果被衛將軍用什麼虛歲實歲糊弄了一年,而今年四月,正是天子十六歲生辰,無論如何,無論怎麼算,也都該束髮讀書、選派講臣、設置後宮了……衛將軍也不可能再糊弄下去。」

  「我隱約明白一點,但還是不懂。」吳普也在茶肆之中,懇切低聲相詢。「還請元直看在我愚鈍的份上,直接一些。」

  「我這麼說吧。」徐庶忽然苦笑。「之前多年,天下動盪,各路將軍、州牧、刺史、太守割據州縣,征戰不停,以至於戰亂連年,想要休戰剿匪都要會盟……一件件一樁樁,好像不爭不戰就活不下去一般,那請問他們為何要爭,爭的又是什麼?須知道,他們的職務太平年間也有,彼時為何又不爭?彼時可須會盟才能聯手去剿匪?」

  吳普等人愈發茫然。

  「因為彼時有朝廷約束啊!」徐庶也不賣關子,而是直接點破了關鍵。「朝廷是有權的,漢室是有威德的,大家本來就是一體……但漢室漸漸頹廢,中樞更是無力,那屬於中樞和漢室的權威便自然下落了,這些人爭的便是這漢室丟下的權與威罷了!偏偏大家往日都是同僚,誰又不能服誰騎在自己頭上作威作福,便只好刀兵相見,一決高下。這其中,衛將軍搶占得最多,所以他是衛將軍,而劉豫州、曹奮武這些人不如他,便只能湊在一起與他抗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