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人類的上限和下限不停的在戰爭中被刷新,愚蠢時愚蠢到讓人難以理解,聰明時聰明到讓人匪夷所思;強悍時強悍到讓人畏懼如虎,虛弱時虛弱到讓人望之便笑;高尚時高尚到讓人傳頌千古,卑劣時卑劣到讓人遺恨終生……在這種地方,所有的『合理性』討論都是馬後炮的總結,因為戰爭本身就是用種種不合理來堆砌出合理結果的一個過程。

  呂布聽了一陣子,『觀察』了一陣子,便已經明白此時的戰況了……那就是不管孫堅是用什麼法子忽然間出現在此處,但當他領著萬軍之眾出現在此處的那一刻,這場所謂淯水之畔爆發的劉表援護袁術的戰役就已經事實上結束了。

  此戰之後,劉表軍主力將徹底喪失主動干涉南陽戰局的能力,而孫堅完全可以從容等來身後援兵,掃蕩比水東岸。

  為什麼這麼篤定?

  原因很簡單,呂布敏銳的察覺到,問題不在於孫堅軍多麼善戰上面,也不在於劉表軍隊有多麼虛弱……實際上,按照他這幾日的觀察,劉表的軍隊還是很出眾的,後勤補充、軍官組織、兵員素質都挺不賴,但是,現在他們暴露出了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劉表的士兵明顯沒有應對夜襲的經驗。

  或者更乾脆一點,他們缺乏一切大規模戰場的經驗!而細細想來,這一戰似乎是劉表獲取荊州政權後第一次大規模用兵……這種部隊,怪不得之前會慘敗於新野野地之中。

  實際上,呂布不過立在自己帳前片刻,便已經感覺到了異樣,那就是戰場上明顯有兩股聲音,一股是孫堅部隊突襲時呼喊的『殺呂布』之聲,一股是荊州士兵混亂引發的雜音,而後者傳播的速度遠比前者要快!

  而這意味著荊州士卒自己的混亂比孫堅軍的推進還要來的快。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荊州士卒可能因為生在江漢,本身並不畏死,但他們真的沒有夜戰的經驗。

  得出結論以後,呂奉先搖了搖頭,便回身在自己軍帳內角落裡牽出了那匹著名的的盧馬……

  沒錯,呂布一直是和自己的戰馬一起睡的!

  話說,其人自己也說不清楚到底是被驅逐出長安還是成功逃離了長安,反正他這些日子真的不好過,沒有補給、沒有落腳處,在丹水被徐琨這種官二代仗著地利隔河阻擊,幾乎只能在南陽西部山區轉悠,一度占據了一個山窩裡的涉都鄉,然後自己也覺得可笑,便復又棄了那個鄉來投奔昔日同僚劉表。

  但是,其人從來沒有信任過劉表,或者說自從他覺得自己被賈詡背叛了以後,就從來沒信任過任何人……所以,他才將自己的的盧馬養在了軍帳里;所以,明明賈詡扣下了他的妻子女兒,許久未見溫柔鄉,可蔡瑁讓他留在城中時他還是頂著醉意回到了潮濕的城外軍營中。

  因為,昔日橫行天下的世之虓虎呂奉先是準備隨時跑路的。

  這種感覺太糟糕了!

  但越是如此,呂奉先就越要謹慎,就越要保住本錢,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取得立足之地,才能不再居於人下!

  唯獨亂世之中,區區八百騎兵,如何能在這些動輒出動數萬大軍的諸侯中間立足呢?只能說任重而道遠了。

  另一邊,城中蔡瑁也並非無能之輩,城外軍營大潰,他也立即做出反應,於是城頭上頂著嗆人的青煙燃起了火盆、火把,無數油料、燃料甚至包括食用油全都被不惜代價的搬了出來,火炬熊熊,倒是為城外軍營中的潰兵豎起了一座明燈。

  「蔡君是擔心外面荊州士卒潰的不夠快嗎?」守門之人奉命開門納兵,見到呂布自然也認得,而呂奉先單騎入得城來,卻是徑直登城尋到了蔡瑁。

  「溫侯務必教我!」蔡瑁身為世家子弟,基本的素質還是有的,可百戰方出名將,他學問再高、鍛鍊的再多也不可能如呂布這般從容的。「點火是錯了嗎?」

  「說錯固然是錯,但也無所謂了。」呂布全身甲冑,緩步而來,從容言道。「荊州兵雖然兵員頗優,卻並無多少大戰經驗,之前新野一戰便是因此而敗,而這次既然被夜襲得手,便幾乎無幸理……但此戰敗局之中卻有兩個逆轉關鍵。」

  「溫侯速速講來。」

  「一個在於孫文台所部氣力到底有多足。」呂布立在城上,遙遙指向城下漆黑一片中聲音嘈雜的營盤而言。「雨勢如此,之前有多有哨騎探查整日,都是做不得假的,那孫文台夜襲至此,必然是付出了極大代價,兵馬也必然疲敝至極,此時全靠一股得手的氣勢在強戰……而若是一開始便不照明,不開門納潰兵,任由兵馬於雨夜中亂戰,說不定巨大犧牲之下,先撐不住的反而是孫文台的兵馬。而我說足下不該舉火,便在於此了,你這麼做,反而是催促還有建制和戰鬥力的後營兵馬放棄抵抗,紛紛入城。」

  蔡瑁一時恍然,卻是趕緊再度相詢:「那此時是該熄火嗎?」

  「不必了,」呂布搖頭不止。「動身時我便知道,外面敗局已定,再熄火徒然無益……但要關城門,讓敗軍順城而走,後營維持建制的部隊早就進來了,此時全是潰兵,而潰兵再多也無用處,反而動搖城中軍心。」

  耳畔滿是『殺呂布』自身,蔡瑁當然信任對方,於是當即下令:「速關城門,令新來潰兵繞城到西面躲避!」

  「而第二個關鍵,便在於此城了。」呂布等對方下令完畢,方才不急不緩,從容言道。「夜襲如此,城外大局不可收拾,此城已經成為唯一依仗……可之前就說了,敵眾一定疲敝,若此城能夠撐到天明,屆時孫文台雖勝,可兵馬卻已經到了強弩之末,而屆時城中若能有生力軍兩三千,便足可反敗為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