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番許攸之計確實驚艷,鄴城必然克復。」又等了許久,辛評忽然再度主動開口。「待到彼時,愚兄會向明公推薦佐治你為梁期城守將,你帶族中一半家眷在此留守,要懇切奉公……而到事不可為時,你卻不妨體面請降,在衛將軍處為咱們辛氏求一個生機……家族傳承百年,不能毀在咱們兄弟手上。但要記住,一定是魏郡大局崩壞,實在是沒有出路後才能降服,之前一定要儘量用心防守,顯出自己本事之餘絕不可以輕易負了袁公,以免貽笑大方。」

  辛毗心中劇震,然後緩緩起身向辛評行禮。

  辛評心情極度糟糕,又疲憊至極,仰頭閉目受了對方一禮後,卻是揮手趕人了。

  辛毗小心告辭,終於是沒有問自家兄長有沒有接受郭圖的建議……因為自家兄長的選擇已經不言而喻了。

  …………

  夜色深遠,秋風瑟瑟,公孫珣正在邯鄲城下大營中寫訃告,或者說是這年頭的死亡通知書……這是當然的,雖然是大勝,但公孫軍中也不可能避免死傷殘廢,而雖然絕大多數時候兵員的性命來由其實並不可考,但從遼西一戰後,如果能做公孫珣從來都是讓身側義從來做,然後儘量親自參與的。

  「公達何事?」而好不容暫時停筆,準備先休息之時,公孫珣一抬頭才發現居然有人相候以久,卻是有資格未經通報入帳的荀攸。

  「有件事情忽然想起,所以來問一問明公。」荀攸趕緊正色向前。

  「說來。」

  「明公,審正南在廣宗為誘餌,固然看起來誘人,但袁紹一定會中計嗎?若其人留在魏郡死守,我軍真要攻城拔寨打硬仗不成?」

  「當然不會,攻堅城,打硬寨之事,除非事關生死,否則我能不做就不做。」公孫珣坦然答道。

  「那明公必然有讓袁紹東走廣宗的計策了?」荀攸難得疑惑。

  公孫珣見狀不由失笑:「公達也有不知的時候嗎?」

  「人非神聖,何能全知?」

  「你是燈下黑罷了。」公孫珣以手指向案上蠟燭笑道。「我且問公達,郭圖是何等人,你知道嗎?」

  荀攸半是醒悟,半是難得輕笑,卻依舊有一絲疑惑。

  「那辛評是什麼人,你知道嗎?」公孫珣繼續追問。

  荀攸依舊微笑點頭:「不瞞明公,這些都是郡中舊人,而且郭公則還與我同時奉公於郡府中過……不過,主公若是用反間之策,那郭公則其人或許略可調動,辛仲治到底是有幾分士人姿態的,還有沮公與,聽田元皓說是個真正的才德兼備之士。」

  「不止是才德兼備,還有大志。」公孫珣一聲嘆氣,復又愈發失笑起來。「與元皓,還有公達你一樣,都堪稱國士……說起來,公達還記得咱們初見之時嗎?」

  「未央宮前明公雄姿英發,鞭笞天下,屬下不敢忘記。」

  「那你知道我為何明知天下英才皆出身世族,卻依舊要當眾喝罵,並推天下崩壞之責於彼身嗎?」

  「……」

  「因為那本就是實話。」公孫珣端坐在案後,不顧旁邊做文書的賈逵、楊修、法正等人偷看,也不顧荀攸立身在前,揚聲而對。「這天下落到今日這份上,漢室落到今日這份上,就是他們和天子、權貴做的孽……我其實知道你們的意思,你們是想說,世族中是有道德楷模的,就像你荀公達不就是如此嗎?他們不比靈帝之昏悖天下盡知,也不比豪強不法隨處可見。但是你想過沒有,天下本就是你們世族和豪強、天子共有的,那天下壞成這樣,不是他們做的孽,難道是這些連名字都一個個伯仲叔季、三四五六亂取的庶民做的嗎?」

  「……」

  言至此處,公孫珣不由搖頭:「我不否認天下之英俊出於世族,但彼輩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明明和豪強一樣為州郡之主,和天子、權貴一樣為天下之主,明明心裡還覺得地方和中樞都該自己一力做主,而且一以貫之的去爭權奪利,可等到出了事情後,卻說地方只是豪強弄壞的,中樞是天子和權貴弄壞,自己殊無責任!這不是很可笑嗎?」

  荀公達無奈俯身請罪。

  「不是說你。」公孫珣繼續笑道。「你荀公達的道德我是欽佩到極致的……我說的不是某一個人,你同鄉辛評、郭圖,還有之前的陳宮,看似清濁不一,看似德行不同,看似性情分明,但實際上卻都是一回事!地方上的,都覺得這地方事情應該是自己做主;袁紹身側的,都覺的這中樞事該自己來為!」

  荀攸一聲嘆氣:「屬下明白了……陳宮既死,袁紹身旁權責空缺,兗州、冀州,南陽、潁川,諸派系之間不爭也得爭,這與他們的首領能否看重大局無關;這正如鞠義之事,便是兵敗之後,軍心渙散,便是沒有鞠義武夫難制,也有其他將領漸失畏懼之心。總之,既然兵敗,袁軍便會失控離散,這就自然有了用反間之策的縫隙。」

  「不錯,我在聽說鞠義在鄴城舉止之前,便以公達的名義讓人給郭圖送了咱們的軍情布置。」公孫珣望著明顯怔住的荀攸微微笑道。「因為我知道,但凡袁軍內部生出間隙,無論誰占上風,壞事者必然是郭公則,其人必然會助我一臂之力……還望公達不要怪我擅自處置。」

  荀攸回過神來,一時苦笑。

  「還有多少人的訃告未寫完?」公孫珣忽然扭頭向那邊同樣發愣的幾個小子詢問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