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俯首稱命!

  且不提公孫珣如此整飭安排軍務,另一邊,梁期城頭之上,強打精神的袁紹扶劍一整日都在巡視城上城下,慰問傷員、勉力士卒、收攏潰兵之餘卻久等公孫珣不至,也是心中疑慮匆匆。

  但是,一直等到傍晚,卻只是發現公孫珣按兵不動,非只如此,反而是之前被俘虜的是儀、荀諶、于禁等人乾脆被紛紛放回。

  這愈發讓人警惕。

  而等到第二日,大批被十一抽殺後的軍官倉惶歸營,終於帶來了一個讓人驚懼的消息,公孫珣左右齊出,數萬兵馬出營,一面向東,一面向西,儼然是要包裹整個魏郡。

  袁紹驚懼之餘,卻是準備提前分兵向南,退回鄴城以作觀望。

  然而,就在這時,鄴城那邊卻率先傳來一個驚人消息——昨日派往鄴城屯駐的薛房部進入城後遇到了鞠義,可後者非但沒有歸隊的意思,反而強行奪取了有軍令在身的薛房兵權,並在鄴城中大肆放縱士卒掠奪。

  同時,這廝居然還派來信使,要求袁紹給他鎮東將軍之號、平原侯之爵,並領平原相!

  這便是交回鄴城的條件了。

  而此時,袁紹才終於徹底的清醒了過來,之前一戰的後果絕非只是死了多少人,並激化了高層矛盾,也不只是引發了底層士卒對北地騎兵的畏懼,而是整個集團內部都出了天大的問題。

  大勝之後是可以肆意妄為的,大敗之後,卻是處處身不由己了……天下事本就是如此。

  ————我是本就如此的分割線————

  「少年輕銳喜談兵,父學雖傳術未精。

  一敗不能逃母料,誰憐四十萬蒼生。」——《全燕詩》.詠趙括

  PS:繼續大章還債

  第九章 上下是新月

  梁期城中,袁軍高層匯集一堂,雖然公孫珣放回了大量的被俘文吏與軍官,使得此處人滿為患,但氣氛卻比前幾日兵敗回來以後還要不堪。

  「事情就是這樣了。」堂中袁紹身側,辛評手持一份卷宗,面色陰沉,正『代替』尚在安平的逢紀主持著這次軍議。「當此危難之時,咱們有三件事不得不處置……一個是白馬賊發兵兩翼,竟然是要包裹整個魏郡,將我們一併吞下;一個是鞠義這廝忽然反覆,占據了鄴城了;最後一個乃是從前二者引申出的事情,我軍新敗,人心沮喪,何以重振?而若不重振,又有什麼法子去應對前兩事呢?」

  「所謂疾風知勁草,危難之時更見誠臣,大家都說說吧!」車騎將軍袁紹衣著整齊華麗,頗顯抖擻,卻又不知為何微微扶額,此時待辛評甫一說完,其人便乾脆催促,好像頗顯不耐。

  話說,疾風知勁草之語,乃是語出漢世祖光武帝劉秀,是他稱讚功臣王霸的言語,彼時劉秀在昆陽之戰後受到排擠,孤身北上河北,身側潁川舊將紛紛離去,鄧禹、馮異那些人或是提前出發去探路,或是尚未跟來,劉秀環顧左右,身側蕭索到極致,唯獨王霸原本是在家休養的,此時卻反而拋家棄父、孤身來隨,而光武感動之餘便對後者說出了這句話。

  後來王霸以獄吏之身位列後漢開國功臣之列,世間公論,其人就是靠一個『奉主以誠,事主以忠』而已。

  至於這個時候袁紹用這個典故,一個是自比光武,不墜志氣,提醒所有人他還是有資本和實力的,提醒將來的路還很長,他未必不能翻盤;一個是勉勵所有人,這個時候是他最危難的時候,此時謹守臣節之人他是絕不會忘記的;當然,還有一層警告的意思,自然就不必多言了……總之,這個典故此時用來,極為貼切。

  而果然,此言一出,原本沉悶的大堂上,眾人卻是不好不再說話了,前列數人更是稍作猶豫便準備出列。

  「凡事有先後,凡舉有輕重。」就在此時,倒是隊列之外,做在堂前角落裡的一人忽然直接揚聲作答。「這三件事情是有因果和權重的,不能亂了順序……」

  眾人循聲望去,卻見正是許攸。

  「子遠不妨直言。」袁紹閉目扶額,直接出聲……其人不用去看,便聽出了這個相隨自己十六年『奔走之友』的聲音。

  「第一件事,也就是公孫文琪大包抄之舉,我們此時其實並無任何應對之法,這是因為軍官士卒全都惶恐驚嚇、軍心沮喪、士氣低落,根本沒法出兵;而且便是想出兵應對,也繞不開身後的鄴城以作轉圜根基!」許攸也不出列,也不起身,只是兀自而言。「所以,這件事情實在是不得已,只能先拋下……」

  「那後二者呢?」得到兄長示意,立在許攸不遠的辛毗忽然回頭詢問。「敢問子遠兄,誰先誰後?」

  「後兩事其實是個相互糾纏的死局。」許攸冷冷瞥了辛毗一眼,繼續言道。「想要處置鞠義,奪回鄴城,不管是打仗還是威嚇,都必須要鼓舞士氣,派大軍隨行方可!然而,且不提我軍如今大敗之下,士氣沮喪,只說一事,軍中軍官、車騎將軍府幕屬的家眷大部分都久居鄴城,於毒之亂後雖然一度遷移到梁期,卻只有袁車騎一人家眷留駐,其餘盡數返還……換言之,鞠義不但據有堅城,還握有人質,車騎將軍自己的家眷無恙,卻要逼迫屬下不計家眷得失奪城,豈不是在逼迫軍中將領皆仿效鞠義,各尋出路嗎?」

  堂上冷冷清清,袁紹扶額不語,其餘文武各懷心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