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白騎留下!」就在左手邊第一位之人也起身後,張燕復又喊道。

  張白騎,也就是張晟了,聞言一聲不吭,直接在其餘首領見怪不怪的目光中重新坐了下來。

  「俱是滑頭!」其餘人一走,張燕便再無定難中郎將的姿態了,而是直接頹然起來。

  「彼輩此時說不定也在議論你裝模作樣呢!」一身單衣,愈發清瘦的張晟依舊面無表情。「區區一山賊,居然戴著中郎將的鶡冠……」

  「我本就是朝廷赦封的定難中郎將!」張燕勃然作色。「若非以制度管束他們,北太行早就亂的和南太行一般了!更何況,我擁眾數萬,人口數十萬,且太行綿延千里,寬闊百里,怎麼說都不亞於天下一大郡國,難道不能為一兩千石嗎?」

  「但是他們之所以願意服你管束,不是因為你的定難中郎將之名,而是因為你張燕雄健勇猛、統兵善戰,也是因為張牛角死前指定了你為首領,更是因為無人能取你而代之!」張晟毫不留情。「賊就是賊,如何能成官?」

  「我前些日子在紫山上仔細讓人替我讀了安利號版印的史書,才知道英布亦曾做賊!」張燕似乎在忽然間就冷靜了下來,語氣格外平緩。

  張晟愣了片刻,然後方才反應過來:「袁紹的使者是用這個來勸說你的?」

  「不錯。」張燕昂然答道。「如今天下的局勢跟秦漢之交何其相似?而我與英布又何其相似?你我皆知,衛將軍強,而袁紹稍弱,恰如項王與劉邦一般;而我做賊,又曾隨過衛將軍,恰如英布隨項王……而如今兩強相爭局面,我也只要如英布一般,撓衛將軍之後,便足以成大功!」

  「這倒是挺有道理的,想來也是你的目的。」張晟若有所思。「你從未指望過能勝衛將軍,但只要衛將軍前方作戰,你以太行山為根基,四面騷擾,疲敝其後,便足以成大功……確實讓人無話可說。但……」

  「但英布後來為高祖所殺,分屍六塊……白騎是想說這個嗎?」張燕反問一聲,引得張晟當即閉口。「我不會像英布那麼不知進退的,區區一個賊寇,竟然指望著能做一個長久的異姓王,還保有封地?這豈不是自尋死路?若真有功成那一天,或者只等袁本初統一河北,我便樂意扔下軍隊,安心去做個空頭將軍和侯爺,然後恢復褚姓,讓我們褚氏成為常山一世族,便死而足惜了!」

  張晟緩緩點頭,頜下無須微微顫動:「我早該想到的……這個東西,多半只能是袁紹與你,衛將軍不可能與你!因為若是直接降服於衛將軍,你哪來的功勞封侯蔭子?只怕是立即便要以一個空頭兩千石閒置。」

  「其實也說不定有機會,因為衛將軍用人上還是挺大度的,未必就會真的閒置我,但我不敢賭……因為咱們的出身你也知道……他入主長安都一年多了,我卻毫無動靜,說不定早已經對我心懷不滿,想要除我而後快了。」張燕一聲感慨,卻又起身過來到張晟身前,俯身懇切相對。「而白騎你與我處境絕類,下面那些人倒也罷了,但咱們二人投衛將軍卻未必有隨袁車騎有前途……若你能隨我賭一賭,將來我功成退下,一定向袁紹那裡推薦你,讓你來領我舊部,征戰一方,將來說不定也能封妻蔭子,成一個開國侯!」

  張晟抬頭盯住對方,緩緩頷首:「既如此,請中郎將明示吧!此戰,你意欲何為?」

  「簡單!」張燕回身坐下,正色相對。「衛將軍雖然兵少,卻皆是精銳,以他的明智必然知道我們軍中良莠不齊,說不定確實是輕視我等才背河列陣,故此,我欲反主為客,效淮陰侯置之死地而後生之策,一面詐敗誘其來攻我大營,一面遣精銳繞其後攻其大營,讓他進退失據……白騎覺得如何?」

  「可以!」張晟也揚聲而起。「如此一來,成了,咱們便揚名天下,不成,大不了退入山中……反正本來也只是要『撓項王之背』嘛!有何不可?」

  「正是此意!」張燕大喜過望。

  ————我是大喜過望的分割線————

  「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史記》.淮陰侯列傳

  PS:這次真不怪我,我得上傳了二十分鐘……不停的伺服器崩潰,最後手機複製上傳的。

  第二十九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下)(三合一)

  張燕得到張晟支持,大喜過望之餘,卻依舊小心,甚至為此更加謹慎。

  實際上,早在他與張晟獨自交談之前,趁著軍事會議的時候,其人的心腹部屬就已經接管了整個大營的外圍防務。而等到他得到張晟支持以後,更是直接下令,除中軍外,各部不得擅自派遣斥候,甚至於打水、砍柴等必須事物,也只能從後營方向出去,往身後太行山深處去處置,不得越過前營半步……違令者斬!

  後面四個字,可不是一句簡單的軍令,而是用一個白日數十個散漫士卒的腦袋來闡釋的。

  而當日晚間,召集各部首領的新軍議中,除了定下了方略之餘,更是確定由張燕本部同時承擔起了大營留守和別動隊的任務……此戰是以倉促對倉促,公孫珣只有五千人,張燕也只有兩萬,但其人主力直屬部眾一萬眾卻是盡數而來,之前發兩千人往井陘東口兜底,現在剩下八千眾,一分為三,兩千留守,一千迎戰,足足五千別動,卻是頗顯決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