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母子二人一時沉默,一時間,只有車輪和馬蹄與地上冰渣相碰的聲音,外加車廂內那隻肥貓打呼嚕的聲音紛紛入耳罷了。

  「其實,母親也不必過於掛懷。」又行了幾步之後,眼見著杜陵在前,公孫珣方又勉強笑道。「亂世也是亂世好處的……刀把子下面,度田也好、民屯也罷,他們最多編個童謠,還能如何?反觀光武帝,他倒是等到都統一天下了才去度田,結果不還是動了刀子?咱們不是在太原議論過了嗎?到了我這一步,又被你教了那麼多東西,要說沒有定鼎易幟之心,那是胡扯。但既然取之,就要予之……如今咱們母子能做的,一個是要速速掃平亂世,省的那麼多糟心事;一個卻是要借著這個天下大崩壞的時機,堂而皇之的清理一番……不指望千秋萬代,卻也能無愧於心。」

  公孫大娘莞爾一笑,便也不再多提。而車隊隆隆向前,也很快就來到杜陵。

  話說,公孫大娘這次來杜陵並不是來遊山玩水的,而是來接收工坊的……要知道,關中作為西漢首都所在,所謂首善之區,數百年來早已經形成了完備的工商業體系,雖然經過王莽之亂的破壞和東漢定都洛陽後的緩緩衰敗,但其中的某些體系無論規模還是技術水平依然遠遠高於大漢帝國其他地區。

  舉例而言,就好像這天下足足四十多處鐵官,而整個帝國技術最發達、規模最大的冶煉基地當然是南陽鐵官,但除了南陽呢?

  答案是河東、青州、關中三處最佳。

  濟南最佳是因為這年頭採礦有需求,而青州非但有大批鐵礦,還要針對幽州、冀州提供鐵器支持,所以存在著大批武庫和冶煉基地。而河東……河東的鐵之所以跟河東的鹽相提並論,說句不好聽的,誰讓她屬於司隸呢?

  這是出於政治和軍事上的考量而強行設置的冶煉基地。

  實際上,青州那裡也有政治上的緣故……帝國太大,河北又有邊患,所以總得有個大型冶煉基地和武庫就近調度,而青州雖然理論上屬於『河北四州』,但實際上卻大部分在黃河之南,將最大的軍事冶煉基地放在這裡,乃是出於中央防範河北地域勢力的考量。

  這裡多說一句,這其實也是為什麼天下一亂起來,白波匪和泰山賊這兩股黃巾餘孽折騰的力度最大,因為青州和河東民間都不缺兵器,更不要說當地還有武庫了。

  同樣的道理,關中這裡,因為政治、歷史、軍事原因,工商業,尤其是工業之發達,可能僅次於南陽、河南,而部分民用工業的規模和發達程度甚至冠絕天下。

  就比如眼前的杜陵,杜陵這裡存在著全大漢帝國最大的陶器生產基地,以至於董卓遷都時都拿這個來說話。

  回到眼前,衛將軍母子來到杜陵城外,杜陵縣令自然早已經帶著本地官吏、士民出迎,而有意思的是,禮畢之後,其人抬手介紹這些隨之出營的士民,卻不是什麼地方三老、世族名士,而是城中某某氏,擁有多少陶器作坊,每年能產多少件陶器云云。

  弄的公孫珣當即蹙眉……要知道,這可是公孫大娘進入關中後,第一個來看的產業基地,所以他才會扔下府中諸多軍政事物,親自陪同,而且為了確保能夠拿下,此番他還專門帶來了數百白馬義從沿途護衛,那些安利號掌柜、會計根本就不顯眼。

  換言之,準備用安利號吞併、壟斷關中工商業的這個目的應該不為外人所知才對,如何又被人當眾戳穿呢?

  是眼前這個縣令自己過於聰明,還是說河東的杜畿在河東便知道了自家母親此來關中的目的,然後提前給他老家這裡通了風報了信?

  但杜伯侯沒這麼愚蠢吧!

  實際上,不止是公孫珣,便是公孫大娘都有些疑惑了,以至於遲遲沒有下車。

  就這樣,城門外,車隊停駐不動,周圍白馬義從環環圍住城門,而公孫大娘、公孫珣這對母子卻一個車裡一個在馬上,心生疑惑,半日沒有多言……驚得那杜陵縣令和本地這些陶器大戶們紛紛恐懼,以至於俯身不敢抬頭。

  而就在這時,旁邊一名騎著白馬的束髮少年義從,卻忽然醒悟,然後徑直打馬上前,越過為首的張既、龐德,並在馬上昂然拱手相告:「將軍,你恐怕誤會杜陵上下了……非只是他們,關中上下,恐怕人人都猜到老夫人此來是要以安利號吞併關中工商。」

  車內『咦』了一聲,公孫珣也好奇回頭,卻見到是楊彪之子楊修。其人之前作為公卿子弟,在洛陽時被董卓拉過去充當內衛,乃是和天子一起充當人質的意思,後來公孫珣驅除公卿,便把這些公卿子弟一股腦的塞入了自己義從中,也是繼續半人質半人才儲備的意思。

  而既然知道是這個聰明人,公孫珣便立即信了三分:「仔細說來,這是何故?」

  「回稟將軍。」楊修不慌不忙的解釋道。「這是關中風俗,源自前漢,彼時關中產業盡歸少府直接經營,便是後來不歸少府經營,也依舊是少府管束。而前漢時便有公開制度,田賦與丁算(人頭稅和財產稅)歸國,工商稅收歸於天子……而到了世祖中興,彼時度田成功,算賦大增,便棄了少府的國營產業,連鹽鐵都放給民間經營,避免與民爭利……而話雖如此,商賈無力,卻只能託庇於權貴,才能維持經營的。今日,將軍你平定三輔,又度田清理豪強大戶,偏偏家中又有成制度的產業,那這些關中商賈、坊主,自然明白要將產業託付給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