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猶豫了半日,李文優只能折返舍中,給自家岳父寫起了告狀信!

  當然了,不管李文優如何書生氣,其人的才智擺在那裡,基本判斷還是正確的,董越部見到主將被殺,大部分人是被順利收編了,而一小部分人卻在驚慌之下立即折返逃竄回到澠池,並將消息傳播開來。

  故此,第二日,但李蒙率部到達澠池,聞訊後卻停在那裡,沒有任何去陝縣的意思了;而第三日上午,胡軫到了新安,卻也駐足不前……這當然是正確的選擇,這種時候誰敢去陝縣?握住自己手裡的兵馬,等待董太師的處置下來再說吧!

  不過,就在這兩位兩千石各自遲疑的時候,又一日下午,具體來說乃是四月二十四日傍晚,有一位中郎將卻率領本部五千眾不辭辛苦的出現在了陝縣城南十五里的路中。

  正是徐榮徐伯進。

  話說,徐榮當日下令全軍南行,其實是順著洛水往西南方向而去,但走不過幾十里便在金門這個地方也就是後世的洛寧縣左近,忽然來了個大轉向,辛苦走小道往北面陝縣而來……或者說,他一開始就是要去陝縣,之所以繞一個大圈子,無外乎是想避開澠池的董越,和被董越握在手中的崤山狹道罷了。

  陝縣在前,徐伯進下令全軍就地休息,吃飯引水、飲馬整兵,但稍作歇息之後,不知道是不是又想起了董卓對他的厚愛,這位中郎將居然再度遲疑了起來。

  但就在這時,身後山中數里外卻忽然火起,時值夏日,山谷中枝葉繁茂,瞬間便大火燒山,勢不可擋……原來,徐榮族弟徐興見到兄長又犯了政治上幼稚的老毛病,便主動出此下策,逼迫其兄速速進軍!

  暮色之中,徐榮看著身後越燒越大,越燒越近的大火,又看著扶刀催促進軍的族弟,只能哀嘆一聲,下令全軍速發陝縣!

  大火既然起來,暮色之中光照何止二十里,陝縣張遼立即便披掛完全率眾往城牆上而去,而陝陌大營中的公孫珣也毫不遲疑,立即擊鼓聚將,下令全軍出動!

  —————我是下令全軍出動的分割線—————

  「珣既入弘農,雄關在前,厚兵在後,所謂困於重兵之中,受制於東西之間。或勸之,當走河東。珣乃揚聲對曰:『行百里者半九十,正所謂也,艱難之時,愈見人心,且勉力支撐,勝敗未可言也。』俄而,又聞袁紹提關東軍往平兗州,將赴河北,左右復勸,當歸河北,已定人心,珣亦喟然對曰:『人不負我,我不負人,關中百萬士民翹首以盼,焉能棄之?如袁本初空談大義,棄擲國家,吾恥之焉!』」——《漢末英雄志》.王粲

  PS:昨天又多了好多盟主和飄紅,豬豬、無字旗、人間煙火語、阿越、幻羽大佬、君憶星、牛頭山上放羊娃、那一抹鼻血、管長管粗管能彎……感謝大家厚愛,不過這裡面尤其要祝福一下阿越……他老婆懷孕六個月了,祝他家的寶寶健康出生,快樂成長!

  第四十章 將軍何不持之向燕市?

  晚間陡然火起,任誰都知道是出了大事,牛輔和李儒再怎麼不著調也是跟著董卓多年的人,軍事經驗也是有的,自然不敢怠慢。

  於是乎,二人也顧不得多日冷戰,稍微一碰頭,便立即分為兩路,牛輔自提兵去南城防備,而李儒也要往西面城牆上督戰……畢竟,雖然大火是在南面燒起來的,可公孫珣所駐紮的陝陌卻只距離陝縣不過七八里,須臾便可到達,而公孫珣又怎麼可能輕易放過如此戰機呢?

  實際上,全身甲冑的李儒登上城牆之後不久,便遠遠見到城西的大路上有點點火把映入眼帘了,而見到對方來的如此之快,他也不禁憂慮叢生……須知道,這一次咱們的李博士倒是反應極快,才一會功夫便已經大概猜到是怎麼一回事了。

  當然,由不得他不快,不要說李文優了,就算是牛輔和其餘大小將佐也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了,因為這個時候能從城南過來的敵軍只能是徐榮及其所部,而且也只有徐榮的反叛算是『合情合理』!

  不過,相比較於李儒的憂慮,牛輔此時只恨自己沒有早點殺個兩千石立威……若是早一點決定殺兩千石立威,他肯定是要殺徐榮啊!還有那些巫師巫婆,他們明明算出來自己此戰有難厄,也算出來罪魁禍首是一個自己陣營中的兩千石,但卻為何沒有算出來是徐榮而非董越呢?

  南城處早已經嚴陣以待,更有無數兵馬在後方往來調度支援,而隨著大批的軍械、箭矢、火把,甚至還有珍貴的油料和惡臭的糞水被抬上城以後,但不知為何,登上城門樓上遙遙觀望等待的牛中郎將卻愈發心亂如麻。

  話說,中國古典軍事技術在守城方面的頂峰要等到唐宋時期才能達到理論上的頂峰,而在這之前,一般而言只有著名的雄關和特殊的大城才擁有完備的防禦體系……最起碼在這個時代,軍事上普遍性還是以城垣高大而城門稀少為先,卻非是宋代明文所說要『低牆多門』的那種防禦特色。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變化和進步不是自發形成的,而是根據攻城軍事技術的進步被動演化的。

  換言之,這年頭普遍性的高牆和數量較少的城門是有存在理由的——大規模投石機出現之前,高大的城牆本身就是一種倚仗。

  但是李儒和牛輔依舊非常不安,這種不安來自於徐榮的突然襲擊;來自於公孫珣甫一到城下,便毫不遲疑作出攻擊姿態;也來自於原本應該在,此時卻並不在的胡軫、李蒙二人的近萬兵馬……事發突然,外加此消彼長,難免讓人心驚肉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