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本初啊。」許攸也是低頭一嘆。「誠如你言,咱們多年故舊,雖然一直沒有主從之名,卻也一直有主從之實……今日我便與你開誠布公好了。」

  「請子遠賜教。」袁紹撒開手,也是還了許攸一禮。

  「先說冀州四郡。」許攸也不去扶袁紹起來,而是在閣樓上背身向東而言。「本初畏懼和公孫文琪打仗,我何嘗不怕?這要是上來被打的落花流水,被白馬義從踩成肉泥怎麼辦?但是怕又如何呢?本初我問你,你想要學秦皇、高祖那般掃平四海,御宇天下,最大的敵人是誰?」

  「自然是公孫珣。」袁紹毫不猶豫。「董卓雖然強暴,可其人太過於強暴,而且出身太低,不得人心,更不要說他一把年紀了;至於我弟袁術,不是我小瞧他,我便是小心劉焉、劉表都不用小心他,他在別人面前威風一時倒也罷了,在我面前不足一提;唯獨公孫珣,今日我也不瞞子遠,早在數年前的孟津宴上,我便認定了他是我成大事的唯一之敵,而非之前所想的北地主人!」

  「這不就結了嗎?」許攸沒好氣的回頭攤手反問。「既然公孫珣是你最大之敵,你怎麼能把河北的地盤讓給他?!若公孫珣打了關中再回來吃了河北,你還有爭勝的希望嗎?這種東西,你不爭,就是讓給他!同樣的道理,公孫珣為何要爭天子,因為他不爭,就會有人拿天子對付他!」

  袁紹宛如醍醐灌頂:「我懂了,就是因為冀州四郡挨著公孫珣,所以一定要取!就是因為公孫珣最強,所以一定要上來便與他為敵……若是今日避讓一時,那將來便再無勝機了!」

  「正是此意!」

  「可是……」

  「我知道你在憂慮什麼。」許攸繼續正色言道。「你是不是覺得,公孫文琪如今占有形勝之地,居高臨下,而其餘四郡便是輕易得手,也會被他借著幽并突騎之利,直接把我們衝下來?」

  「卻有如此憂慮。」袁紹也是越來越認真。「但是子遠你剛剛說的也對,河北四郡是萬萬讓不得的……如之奈何?」

  「那就不要只取冀州四郡!」許攸懇切言道。「本初,青州雖只六郡,卻皆是富庶之地,平原國百萬人口,北海八十萬人口,其餘濟南、樂安、齊國、東萊,皆四五十萬人口,加一起就是近四百萬人口,而如今青州無主,這不是天賜良機嗎?公孫文琪可以取并州以作倚靠,你難道不能取青州以作後援嗎?」

  袁紹微微頷首:「換言之,那就是公孫珣以幽并,我以青州,然後雙方在冀州爭雄?」

  「還不夠。」許攸上前一步,貼住一身素衣的袁紹繼續言道。「還有兗州,我讓你去冀州與公孫珣當面而對,卻也不是讓你放棄中原的!兗州現在就在身後,兗州各路諸侯此時都在你手下,如何不能取?要我說,應該是公孫文琪以幽并之虎士,本初你以青兗之富庶,然後雙方親臨冀州,一決雌雄!」

  「可是……」袁紹卻又微微搖頭。「胃口太大,會不會反而一事無成?公孫珣此去關中,真能給我留下那麼多時間?若是叩關不成,他折身回來又如何?而且,青州、兗州、冀州都是有大麻煩的,冀州在公孫瓚與韓馥;兗州在各路諸侯;青州在泰山周圍百萬黃巾……你之前說的四百萬青州人口,我怕有一百萬都成了黃巾。」

  「他什麼時候回來我不知道,」許攸冷笑一聲。「我也管不著。但是青、兗之事我現在就有一個絕佳之策……」

  「子遠教我!」袁紹趕緊再度拱手。

  「驅虎吞狼外加連環之策如何?」許攸繼續捻須冷笑道。「公孫瓚不是求渤海太守嗎?給他這個印綬便是,反正渤海早就是他的了……然後請他跟咱們一起去打青州!還有泰山的青州黃巾,為何不讓劉兗州、鮑國相、橋太守他們去討伐呢?他們三人的地盤可是緊挨黃巾賊所在的。倒時候,咱們藉機吞併三人,再破黃巾,然後告訴青州士人與當地世族,就說咱們是來替他們防禦公孫瓚的……本初,你畏懼公孫文琪,難道還畏懼黃巾賊和公孫伯圭嗎?」

  袁紹幾乎是瞬間醒悟,卻又大喜過望

  「那張邈、張超……」袁紹剛要欣喜開口,卻又陡然想起兩人。

  「當斷不斷……」許攸忽然變色,卻是只說了兩句半截話。「至於劉岱、鮑信、橋瑁,這三人若是識時務,自然更好……」

  袁紹緩緩點頭,然後又問了一句話:「可若如此,河北河南大河相隔……我在河北與公孫珣必然是苦戰,誰來為我當後呢?」

  「這個事情我這幾日也仔細想過。」許攸一聲嘆氣。「如公孫珣,尚有公孫越、公孫范可以倚重,而於本初你來說,袁公路反而是個對手,你也確實無人能制方面。」

  「孟德怎麼樣?」袁紹忽然開口。

  「孟德極佳。」許攸微微蹙額道。「唯獨太佳……而且我幾日看的真切,他是真想討董心復國家的!」

  袁紹一聲嘆氣:「若以長久論,得慢慢發掘英才了。」

  「但曹孟德依舊可用。」許攸忽然又道。「依舊可以依仗他來穩定兗州局勢。」

  「這是何意?」袁紹一時恍惚。

  「他不是豫州人嗎?」許攸捻須眯眼道。「又是本初你信重的英才,讓他去豫州做個豫州刺史如何?」

  袁紹只覺身前豁然開朗……這簡直是絕妙之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