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是偵察,明顯是想要去搶劫了……但是搶劫歸搶劫,為什麼現在才出去搶劫?而且澠池也是有駐軍的,虎牢關與成皋被破以後,董卓軍收縮,董卓又任命了一位中郎將董越去澠池,專門接收之前的虎牢、成皋敗軍,也是在弘農囤積力量,以隨時支援陝縣的意思。

  所以,這明顯是越界劫掠!

  而李儒到底是個才智之士,其人茫然半晌,枯坐半日,臨到天黑時忽然想起一件舊事,然後趕緊讓手下軍吏去打聽……果然,正如他所料,牛輔是聽了他手下巫師之言!

  原來,牛輔這人出身邊地大豪,當地風氣,素來迷信,而牛輔本人尤其迷信,其軍中向來養著一群巫婆巫師,並對這些人百般信任。今天,就是這些人一大早在縣寺中拿烏龜殼起了一卦,說是今日牛輔運勢分明,不利於向西,而利於向東,然後還只能午後出兵!

  於是乎,持節都督河南諸將,兼領陝縣本地萬餘大軍的牛輔牛中郎將真就這麼幹了!

  李儒聽完匯報,簡直是心驚肉跳……他終於明白這位連襟如何在河東大敗了,至於今日的事情,他也是心如明鏡了。

  話說,諸位中郎將之中,董越最是看不慣牛輔的那些巫師巫婆,所以但凡遇到,一定要鞭撻幾下出氣才行,只是董越雖然不是董卓族人卻也是董相國身邊的親信之人,牛輔平素也不好如何。

  而如今,董越來到牛輔手下做事,那這些巫婆巫師此舉明顯是在找董越的茬!至於什麼西向不能,不過是為了東向出兵『偵察』找的藉口……以董越的脾氣,大晚上的被人越界劫掠,指不定便要動手教訓,甚至火拼,而如此做的後果到最後只會讓牛輔更加憤怒!

  然而,李儒既然清楚了這件事情的來由,卻居然無法……他畢竟只是一個書生,不然何至於讓牛輔這個廢物領兵?

  思來想去,李文優也只能緊親筆寫了封書信,然後喚得一名親信來,讓對方領著數名護衛趕緊出城,從南面桃林饒過公孫珣所駐湖縣,去潼關那裡尋賈詡,讓其人往長安傳遞一二。而等這名軍吏出去以後,稍微一想,李儒忽然再度醒悟,又趕緊寫了第二封告狀信,卻是喚來第二名心腹軍吏,讓其人從東門出城,繞城、繞道而往潼關報信。

  ——————我是長得像環首刀的分割線——————O

  「牛輔、李儒者,俱董卓婿也,初平元年,二者領兵屯陝,共督河南諸將,時輔為正,持節;儒為副,佐之,二婿不合,相構不止。一日,儒得輔過,即書上於董卓,輔則持節封鎖西門,得之,即殺。儒聞之大嘆:『今始知,儒遇兵者,有理而難書也!』」——《世說新語》.忿狷篇

  PS:感謝書友20170429221000411的飄紅打賞,這是位轉正的書友啊!

  第三十六章 被驅無異犬與雞(二合一)

  自西向東,長安、潼關、弘農、函谷關、洛陽、虎牢關……這是一條直線,而且是中國文明史和軍事史上最重要的一條直線。實際上,由於這條線上的三個關卡、兩座城市的絕對敏感性,所以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連鎖反應。

  那麼,當公孫珣引兵越過黃河從河東來到弘農以後,雖然一仗未打,卻立即在這條線上引發了絕對的動盪,而等到他轉向東面,牛刀小試拿下弘農郡郡治弘農城後,就更是立即引起了全盤的連鎖反應。

  長安的董卓下令,讓自己的弟弟董旻離開長安,進駐潼關身後的華陰,這個地方可以從容支援前方的潼關和北面的蒲津;而直面公孫珣壓力的賈詡、呂布,還有牛輔、李儒無一不採用了最保守的軍事策略,一個閉關不出,一個屯兵自保;而與此同時,函谷關東面的洛陽周邊部隊也立即收縮防守,拱衛在了洛陽周圍……甚至有傳言,董卓不惜通過南陽繞道下令,讓洛陽部分軍力回援函谷關,以確保要將公孫珣鎖死在弘農境內。

  其實,這就是董卓之所以難打的問題所在了,別看他的部隊根本不到十萬,而且還各自分開屯駐,咋一聽好像跟白波賊、匈奴亂軍都差不多,但其實後兩者只是『賊』,而董卓和他的下屬是一個完備的軍事集團。

  從軍事角度來說,只要董卓——牛輔這個指揮體系在,那他們就是一個整體,就是一個附屬於董卓這個政治核心的軍事體系,就是一個有活力、可以補充延續,而且還願意聽指揮的正式軍隊。

  這樣的部隊,想指望像對付白波賊和匈奴人那樣,通過一次兩次的軍事勝利來瓦解,太過艱難……按照那句說老了的話,想動搖董卓大局,只有攻入關中!

  同樣的道理,公孫珣的部隊也是如此,河北那邊不打到昌平,他在那個地方的政治勢力是不可能垮掉的,這邊的遠征軍不宰了公孫珣本人也毫無意義。

  甚至還有袁紹,你不殺了袁紹,那以他的政治聲望,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東山再起。

  這就是所謂政治威信的可怕之處,這三個人可能還有半個袁術,跟天下其他的人不是一個階層的,沮授那天對著袁紹的一番話確確實實是精闢至極——就是要利用這個先發優勢,迅速建立起一個完備的軍政體系和軍政集團,而一旦形成一個蒸蒸向上的嚴密軍政集團,那對誰都是可以挺直腰杆子懟上去的。

  而想要建立一個這樣的集團,沮授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袁紹本人、人才、軍隊、地盤、名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