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錯。」張超面色煞白,也立即起身解釋。「不是我們不想聚精兵強將而為,實在是之前盟主未至,無人調配……」

  「胡扯!」袁紹扶刀看向張超,滿臉嘲諷。「我又不是瞎子聾子,兩日前的晚上,孟德設宴請你們全力而為,也向你們求精兵合力,你們卻只都不應,氣得孟德直接拂袖退場,這難道是假的嗎?還有之前青州刺史焦和病重,我讓臧洪去青州查探局勢,結果你也推三阻四……之前搪塞,如今當面扯謊,你們兄弟二人到底想做什麼?莫不是覺得此處你們兄弟獨大,兵馬強盛嗎,果真起了異心。」

  張氏兄弟一時惶急,偏偏又無話可說……平心而論,他們兄弟和曹操關係反而是各路諸侯中數得著的,但是,大家因為曹操地位低、實力弱,更兼其人其實為袁紹代言人,所以不想聽其人指揮,卻也是事實。至於臧洪,袁紹想要挖牆腳,張超不捨得,也是人之常情嘛!

  而矛盾,就是這麼一件件來的。

  「本初想多了。」就在這時,倒是曹操起身解了圍。「孟卓、孟高俱是國家忠臣,他們之前不願意合力聚集精銳,依我看,未必是有心保存實力,而是一時輕敵,以為華雄可以輕易擒拿……如今已經知錯了,想來也願意合力破賊。」

  「是這樣嗎?」袁紹冷笑不止。

  張邈、張超雖然憤恨,但著實不願意被扣上『心懷叵測』這樣的帽子,而且這二人雖然有保存實力的本心,卻也真的沒有枉顧大局的意思。於是乎,兄弟二人對視一眼後,到底是捏著鼻子點頭稱是,算是向袁紹服了軟,也算是願意表態盡出精銳以對了。

  袁紹滿意點頭,剛要回身到上首主位中說話,卻忽然聞得身後有人出聲抗辯:「華雄驍勇,我等無能,須合力為之,如此固然可行;而虎牢關天下雄關,我等勞師頓挫,數月無進,也是事實。但是,盟主同樣須知道,這天下間還有比我們更可笑、更包藏禍心之人……彼輩坐擁州郡,號稱討董,其實卻是半點兵馬都未到前線,也未曾見識彼輩如何為天下大局而盡力!今日,車騎將軍只敲打我們,未免讓人不服!」

  袁紹回過頭來,看到是濟北相鮑信,倒也不覺得奇怪,反而是依舊從容落座,然後方才緩緩詢問:「濟北相總不會是在說我吧?還是在說陶恭祖他們?陶恭祖那些人我們如何管得到?」

  「非也!」鮑信搖頭應聲道。「我所言之人,乃是說河內張楊、冀州韓馥、南陽袁術……這三人,不敢說寸功未立,但終究未至前線,讓人難以信服。」

  袁紹連連搖頭:「我既然至此,河內張太守便要負責洛北三津一線戰事,何談未至前線?而韓冀州和我弟,雖然未到軍前,但南北兩處兵馬的輜重、補給全賴二人。甚至我部將佐兵員,孫文台處的士卒兵馬,也全靠這兩位分別在後方供給……濟北相苛刻了。」

  「非是我苛刻,而是心不服罷了!」鮑信一聲嘆氣。「天子蒙塵、國家板蕩,我們這些人號稱盡起義兵,可數月間卻無半點進展,好不容易打了幾仗,卻場場落敗,若是不讓這三位有所見識,怕是將來他們會因此輕視我們這些人。」

  「那你意欲何為啊?」袁紹乾脆問道。

  「聽說袁車騎麾下本就有韓冀州派來的援兵,能否讓我們見識一下河北名將的風采?」鮑信也是乾脆直言。「不管勝敗,只要出戰,便算是理順了人心……而若勝,自然不必多言;而若敗,我等也絕不推辭,必然盡出精銳,再行合兵之事,那也來得及吧?」

  帳中諸將多有遲疑。

  不過,袁紹倒是痛快,其人坐在上首位中,左右環視,卻是忽然指向身側一將:「潘將軍,你為冀州上將,素來為韓冀州所重,可能替我等去試一試華雄斤兩,也順便堵一堵中原諸侯的嘴,讓他們莫要再以為韓冀州只是空口坐談之輩?」

  那將略顯遲疑,剛要應聲,旁邊一人卻忽然失笑出列,卻正是如今家在冀州,人在袁紹幕中的辛評辛仲治。

  「諸位恐怕不知道,」辛評團團拱手。「這位潘鳳潘將軍,乃是冀州上將!其人若出手,雖華雄驍勇,怕也要束手就擒的!」

  座中諸侯,還有諸侯身側、身後的將領、文士,紛紛側目以對。

  而潘鳳想無可想,只能低頭對著袁紹承諾。

  「速去準備吧!」袁紹輕鬆言道。「我此行帶了兩萬餘大軍,湊出三千精銳總是有的……」

  潘鳳更無話可說,便微微一拱手,然後轉身而去。

  座中最後一位的劉備盯著此人走出門去,卻是一時蹙眉……他有自己的門路,也是知道一些內情。

  話說,當日袁紹河內兵敗,損失慘重,相對應的,負責向袁本初提供兵員、甲冑、戰馬的韓馥也不免心生腹誹,於是一邊稍微減少了供給,一邊卻派遣了自己信得過的將領親自引兵過來,頗有監督和保全兵馬之意。

  而這潘鳳,貌似便是後來新來的冀州將領了。

  當然,雖然明白袁本初有借刀殺人的意思,但劉備卻並未有絲毫動容……因為沒必要,如果這個潘鳳真的有本事,最起碼也能全身而退吧?而若其無能,如今天下大亂,便是不死在這裡,一個將軍,難道還能指望他繼續活下去嗎?

  便不是是將軍,只是此帳中的這麼多諸侯,或是出身高貴,或是飽讀經書,再過幾年,又有幾個能活下來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