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話說,王匡如何在此?

  原來,之前張楊受了戲忠的勸說,棄了上黨、賣了於夫羅,倒也輕易攻取了河內的王匡轄地,然後俘虜了王公節……卻不知道該如何處置其人!

  留在河內養著以收人心吧,其人在河內素來只有惡名,留著怕反而會引起民怨;殺了吧,一個討董的諸侯,堂堂正經兩千石,張楊偏偏又不敢殺!

  所以,只能送走。

  但是,送給袁紹呢,袁紹根本不要!他要這個廢物幹嗎?添堵嗎?

  讓他歸鄉呢?也是不行,因為張楊擔心他在泰山募兵後捲土重來!

  思來想去,張楊便只好以上黨換河內的名義,將此人作為當日那番合作的一部分,給送到了上黨!

  牽招礙於『商業信譽』,無奈接手了此人,也是為難到頭疼……一來他不好處置一個兩千石,二來王匡當日也算是牽招『郡君』,於是無奈何下,牽招便以老師樂隱的名義,將人送到了軍前,交給公孫珣這個個高的人處置!

  算算時間,不過是剛到了兩三日而已。

  「諸位!」公孫珣稍作介紹,然後隨手一指,倒是乾脆利索。「我剛才說了半日,何為亂政為禍!放在咱們王太守這裡卻也明顯……其人在河內,討董而兵敗,割據而殘民,就算是對上自己來做使者的妹夫,也居然不能保全,致使自己兩個外甥無所依靠,家鄉故人都棄他而去!便是他故交蔡伯喈,居然也寫文章說他是個惡賊!諸君,你們見到這種人,還想跟我說什麼能不能容人嗎?我今日與諸位直說好了,我此行討董,不是因為對方是董仲穎便來討伐的,乃是因為董卓亂政為禍在先!至於其他人,不要覺得自己未曾投靠董卓便如何如何,若有為禍之舉,我也絕不會輕易放過!而且別人不敢為的事,我公孫珣敢為;別人不敢處置的人,我公孫珣敢處置!」

  言至此處,公孫珣乾脆回頭,昂然質問:「王府君,你可還有什麼話說?」

  王匡面色憔悴,在火光之下失措無能,幾次張口有所言,卻居然不能出聲。

  「到底在說什麼?」公孫珣有些不耐。

  魏越見機的快,趕緊起身來到王匡身前,聽了幾句,這才拱手回報:「君侯,他說他妹妹早死,然後妹夫死前雖然恨他入骨,卻又只能將兩個外甥託付給他,如今也隨他到了上黨……他無顏撫養兩個外甥,卻又不知道該讓誰來養!」

  「我知道了!」公孫珣微微頷首。「胡毋班位居九卿,更是黨人八廚之一,他的兩個遺孤既然到了我這裡,我便不能不管……這樣好了,我族弟公孫越在晉陽,他家中孩子多,便讓他來收養!可還有別的話?」

  王匡面色蒼白,卻終究不再開口。

  公孫珣見狀也不猶豫,直接一揮手,魏越便帶著幾個甲士在座中大部分人驚疑之中將此人推下去了。

  片刻之後,魏越更是親自來匯報:「君侯,王太守自知有罪,已然自縊身亡,還請吩咐……」

  「懸其首掛於轅門前,待明日祭祀聖君之後,便和之前的戰死士卒一樣,一起葬在堯祠周邊就是。」一片寂靜之中,公孫珣乾脆直言,卻又轉手指向座中另外二人。「別忙走……這幾日叔治已經詢問清楚了,李樂、侯選這兩人,平素劫掠鄉里,素無法度,即刻推出去斬首,然後罰沒全部家產,並其部眾!」

  魏越當即引甲士上前拿人,而李樂、侯選二將驚懼之餘剛要破口大罵,卻陡然想起自己尚有族人在軍中,親眷在河東本地,也是雙目圓睜,不敢多言,然後居然就被甲士徑直拖出,也和之前王匡一樣不見了蹤影。

  可憐這二將,在另一個時空中原本一個官至征北將軍,然後病死家鄉;一個趁亂割據關中,最後投降曹操得封列候,並守渭口善終……此番卻徑直身首異處,前者終年三十九歲,後者今年不過二十八歲。

  至於王匡,若無公孫大娘來此世中,原本應該很快死在胡毋班親屬和受了袁紹指示的曹操手中,倒不必多言了。

  剛剛殺了一鎮曾經擁兵過萬的諸侯,又殺了兩個降將,座中早已經鴉雀無聲,唯獨剩餘白波軍中的楊奉、程銀、韓暹等將不敢怠慢,只能戰戰兢兢,紛紛避席叩首稱罪,而且個個都願獻出家產、部眾,只求苟安。

  公孫珣不以為意:「我行事自有度,何必求饒?韓暹、程銀二人,雖然平日裡並無大惡,但終究是頗有驕橫為禍之舉,而且既然割據一地,舉旗作亂,刀兵相見,總有處置才行……罰沒你二人家中賓客、徒附,保有祖宅及百頃田地,本人行假司馬,領部眾留在軍中以觀後效!」

  程銀、韓暹半驚半喜,卻又忙不迭的叩首謝恩。

  「楊奉,」公孫珣復又指向一人。「你在鄉中多有善評,郡中也說你有才,但既然作亂,當知有此結果……罰沒一半家產與田地,徒附、賓客、私兵皆不可留,表你為一部司馬,繼續在軍中效力!」

  楊奉這真是喜出望外了!

  「其餘再往下白波降將,皆以楊奉此論!」公孫珣繼續吩咐道。「但要牢記,今日爾等能存此身,乃是郭太捐身在前,我再行威福於爾等,身為降將,若有差池,短時日內,必會格外嚴懲不貸!」

  楊奉以下,還有投降的其餘小帥、小將自然叩首不及。

  「哪個是徐晃?」公孫珣忽然又喊出一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