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意料之中。」郭太到底保持了幾分姿態。「五里外汾水邊的蘆葦盪呢?」

  「也被採伐一空。」這騎兵繼續無奈匯報導。「我親自去看了……沿河蘆葦也被幽州軍提前砍斫一空,連臨時做火堆、火把都不成!郭帥,回來的路上王小帥讓我告訴你,天黑之前若不能奪取幽州軍的營寨,以作立足之處,咱們今日怕是要一敗塗地。」

  郭太終於再度嚴肅了幾分,卻也是依舊無奈:「也在意料之中了,人家畢竟是名將……所以還是那話,還是要眼前拼命拿下營寨才行。」

  「那……」

  「你留下吧!」郭太一時搖頭,卻再度傳令不止。「再去人,去前面見楊奉、程銀、李樂、胡才、侯選,把沒法立寨甚至沒法準備火把的事情告訴他們……然後再替我去問問他們這些將軍、小帥,這仗不是他們要打的嗎?此時為何還心存僥倖?!為何不奮力死戰?!」

  除了剛剛回來這一騎,中軍處僅有的些許騎兵紛紛馳走,前往各處傳令,而郭太依舊是那副嚴肅、疲憊中帶著放鬆的詭異姿態,說是從容也好,說是凜然也罷,總之,是立在這個亂七八糟的雜物高台之上不說話了。

  前面的李堪遠遠沒有郭太嘴中所描述的那般不顧大局,實際上,早在郭太的傳令兵到達之前,其人便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攻勢了。

  全軍壓上、督戰隊上前,更重要的一點,身為一軍之將的李堪居然拎著腰刀越過道路複雜的壕溝,來到前面,親自冒著箭雨去拔除鹿角!

  數名親衛舉著大盾替他遮蔽箭雨,一桿標記著『李』字的旗幟也孤零零的插在了一旁……這種行為儼然是在激勵士氣,而且頗為有效。

  畢竟,這些河東大豪們的軍隊本就是私人所屬,李堪所部本就是圍繞著李堪本人組建而成的,所以其人既然不顧生死,那其部便再無人敢退、敢走,而鹿角的拔除速度也在不計傷亡的努力下大大提高。

  終於,小半個時辰過去後,日頭明顯西斜之時,在扔下不知道多少具屍體後,李堪終於是奮力將士卒送到了大營跟前。而此時,西面的韓暹不過是剛剛開始拔出鹿角,或者是剛剛開始被箭矢殺傷罷了。

  「河東男兒到底是有幾分敢戰之意的。」公孫珣『且觀之』了半日,終於是笑出了聲。「可是國家不幸,卻將如此出眾的兵員給逼到了反賊的位置上,而匈奴人和烏桓人卻成了我定亂時的爪牙……也是時也命也!」

  「所以才要扶危定亂!」有人在旁出言接了一句。

  但也僅僅就是這一句話了,因為話音剛落,就見營寨前突起波瀾……就在李堪所部剛剛搬除那五十餘步寬的密集鹿角,來到營寨之前,營寨牆體上本就顯得比較多的營門卻又忽然紛紛洞開。然後幽州軍的步兵統帥,身居兩千石校尉的高順高素卿居然親自率領千餘甲士迎面殺出!

  戰鼓隆隆,旗幟分明,鐵甲耀眼,刀槍閃光,養精蓄銳久候於弓兵身後的高順部陷陣之營幾乎是如猛虎出柙,只是一瞬之間便殺傷無數。

  李堪及其所部辛苦至此,本就疲憊難耐,此時又猝不及防,自然是瞬間潰退!

  然而,當他們轉身逃竄之時,卻又被身後壕溝所阻攔,有人倉惶落入溝內,有人惶恐止步,卻根本止不及,只能被後來人推入溝中,踩踏身亡。

  身後河東程銀部,還有部分沒有過溝渠的李堪部後軍紛紛向前,試圖接應,卻也被這區區幾條可笑溝渠所阻攔。

  危急時刻,慘叫聲中,李堪奮力嘶喊,雖然聽不清其人具體言語,但很明顯,他是在號令本部兵馬隨他反衝回去,不要徒勞將後背賣給幽州軍。

  高順親自出營反撲,窺的清楚,如何不明白這人正是此部軍隊首領?然後其人也不說話,也不親自迎戰,只是遙遙一指,便有百餘甲士從他身後負盾持矛直撲而去。

  而李堪見狀也是不懼,反而直接擎出兵刃,迎面衝上,試圖肉搏。

  但是,這百餘甲士來到李堪這堆士卒跟前,卻不與他們直接交戰,而是忽然翻身立起大盾,結成盾陣,並奮力向前推擠,只有陣型被影響到之時,才以短矛從大盾上方扎入驅趕。

  李堪目瞪口呆,其人和其部屬一樣,空有武藝和勇力,卻被紀律性更好的高順部用這種結陣之法給一路倒退,最後硬生生的推入到了溝渠之中,然後登時被自己身下一名士卒的兵刃給扎破胸膛,又被自己親衛當頭砸下!

  唯獨可憐一個堂堂擁兵數千的河東大豪,在另一個時空里,其人甚至在白波軍解散後一度割據關中部分縣邑,並占據了猸塢……如今卻要活活悶死在這屍體堆中,連個聲響都沒法再發出。

  時年三十三歲。

  百餘步外,隔著數道溝渠,程銀看著自己的同鄉、同僚死的如此窩囊,也是渾身冰冷。

  李堪既死,白波軍軍事建制的短處再次顯現出來,其部幾乎是瞬間喪失抵抗能力,高順部本部這千餘甲士奮勇向前,幾乎是如屠殺一般將這些人盡力殺傷在溝渠與營地之間的空地上。

  程銀隔著溝渠本能想拍出弓箭手遮護一二,然而這個時候他才發現,幽州軍營寨前的鹿角、拒馬的寬度,溝渠的寬度,溝渠區域的寬度,都是經過細緻計算的……數道溝渠,加一起寬約百餘步,正好是普通弓矢拋射時的有效殺傷距離,他的弓箭毫無用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