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等到這些河東出身的大豪反賊們,引著弓弩大盾做護衛,簇擁著郭太這唯一一個頭裹黃巾之人親自上前觀看了高粱亭的部署後,卻是紛紛憂色全無,甚至轉憂為喜。

  原來,遠處懸掛著白馬旗的幽州軍大營處,居然只有數千步卒據營而守,觀其旗幟,乃是一個姓高的什麼將領所統,聽也沒聽過。

  「一鼓而下吧!」頭裹黃巾的郭太今年四五十歲,神色疲憊,滿面皺紋,但眼見著如此局面,卻也是不由放輕鬆了起來。「讓側翼長槍弓弩,防住騎兵突陣,然後選調精銳,直撲向前,等奪了高粱亭,再論其他!其實,但凡能勝此人一陣,我也算是對得起天公將軍了!」

  「這哪是黃巾軍啊?」幽州軍營地高台之上,公孫珣居高臨下望著對面密密麻麻的軍陣,同樣心生感慨。「連借屍還魂都算不上吧?」

  而就在此時,對面軍陣忽然騷動起來,其中一股足足四五千之眾的部隊涌到了最前方。

  「這是何人?」公孫珣輕鬆回頭詢問。

  「李字大旗,應該是絳邑大豪李堪所部。」衛覬遙遙一望,便道出了此人底細。

  「且觀之。」公孫珣仰頭看了看已經西斜的太陽,然後巍然不動。

  ———————我是沒了戰馬的分割線———————

  「智謀勇略已過人,況擁幽州突騎兵。

  拉朽摧枯功蓋世,可令縱掠損威名。」——《詠吳漢》

  PS:希望大家踴躍參與書評和本章說活動啊……起點官方活動,貌似有起點幣的……

  今日無更

  rt,讓我請個假緩緩……希望大家諒解。

  《覆漢》今日無更

  第二十七章 夕陽西去水自流

  日頭西斜。

  白波軍,或者說河東軍,從襄陵出發用了半日時間走了二十里路,而且沿途遭遇到了幽州軍騎兵的反覆撕咬,雖然說步兵大隊沒有什麼實際上的損傷,卻也是疲憊不堪。但即便如此,白波軍的首領們也還是迅速做出了決斷,即刻組織起了進攻。

  這不是愚蠢,恰恰相反,這是河東軍這些首領們出色軍事素質的表現,他們和對面的幽州軍一樣,很清楚敵我雙方的命門在那裡,而長處又在什麼地方,然後才做出了這個決斷。

  想想也是,河東這個地方位於黃河以北,北接匈奴,西臨羌眾,向來是大漢帝國的重要兵源地,著名的三河騎士之一便是河東騎士……關羽、徐晃都起於此處不是沒有緣由的,賈逵家中窮成那樣照樣有家傳兵法學習也不是沒有緣由的。

  實際上,河東軍出色戰術素養的展示並沒有到此為止:

  兩軍南北相對,就在那個李堪率本部出列,來到高粱亭大營正南方列陣之時,很快又有兩支白波軍同時開始了集結,一支打著韓字大旗,約有三四千之眾的部隊去了李堪軍陣西側,儼然是想要從大營西側與李堪兩面夾攻;而另一支打著楊字大旗,足足有五六千眾的部隊卻以長槍大盾加弓弩的姿態來到了李堪軍陣的東側立陣……很明顯這是在援護攻打營寨的兩部,防止在東側集結幽州軍騎兵突然蹚入,在營寨前玩經典而又最實用的錘砧戰術。

  甚至,就在這三部立陣的同時,後面已經有其他白波軍部屬開始做準備了……顯然是要隨時接替前面的軍陣,或攻或守。

  這還不算,公孫珣在營寨正中高台上看的清清楚楚,一支並沒有任何旗號的部隊,也開始從白波軍後軍處散開,然後往身側汾水方向而去,不知道是在想要布防還是想找什麼東西又或是單純的探查撤退道路。

  各部兵馬,錯落有致,攻防兼併,而且還另有準備……對方高層軍官的基本軍事素養,確實很不錯。

  「韓字旗應該冀城大豪韓暹所部。」衛覬見到前面軍陣聳動,趕緊再言。「楊字旗應該是襄陵大豪楊奉無誤了,這都是頗有勇力智計之人……尤其是楊奉,此人在白波軍中兵馬僅次於首領郭太,平日裡也多有見識,在郡中倒算是一時人物。」

  公孫珣聽到楊奉二字,多少是點了下頭,卻依舊還是那句話:「且觀之吧!」

  衛覬當即無言,便和中軍諸多軍吏一起,立在台上,遙遙觀望戰局。

  中午的春日陽光下,楊奉親自率本部兵馬列陣隔斷東面幽州騎兵後,幾乎沒有浪費任何時間,李堪部便率先往營寨正面攻來,而韓暹部此時剛剛往西面而去。

  「敵軍狡猾!」婁圭遠遠望去卻是首先看出了端倪。「韓、李兩部雖然是夾攻,卻有先有後,有正有側……若是我軍不去理會韓暹動作,傾力於正面李堪部,則側翼薄弱,那白波軍必然出援兵援助側翼韓暹,從側面破寨!而若是被韓暹部吸引,往側翼派遣兵馬應對,說不定馬上就有支援從正面而來。」

  「還有一個說法。」田豐在旁攏手插嘴道。「平原之上一望無際是不錯,但對方匆忙而來,連個高台都還沒來得及搭建起來,視野為營寨所擋,只能看到正面軍隊,恐怕也擔心西面側翼營中有埋伏,所以才讓韓暹部緩緩而去,兼做偵察。」

  「不錯。」婁圭當即捻須頷首。「元皓兄所言甚是,不過無論如何,彼輩怕還是太小瞧高素……」

  就在二人說話之時,忽然間,前方營寨前的陣地上發出了一陣巨大聲響,然後整個白波軍軍陣居然一起鼓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