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都說了,全軍連戰連勝,哪來的閃失?」公孫珣似乎頗為憤怒。

  「我請問衛將軍。」衛覬依舊不懼。「你這三戰皆勝,一共降服、擊破了多少白波賊?」

  「八千有餘!」

  「然後下襄陵,若又是三五千當面,將軍又該如何?」

  公孫珣立即有些醒悟了過來。

  「在下直言好了。」衛覬看到對方醒悟,也是趕緊解釋。「將軍順汾水而下,前面還有平陽、絳邑、臨汾、冀城、皮氏等諸多白波匪所占城池……若是郭太依舊避戰,領五六萬人到北面呂梁山中躲避,將軍該如何應對?河東近二十縣,地廣人稠,屆時將軍若放過他們不管,倉促直入關中,難道不怕後勤被斷?若是沿途布防,這麼多城,該留多少兵?將軍唯一的策略,便是要將河東徹底掃清,方能放心無虞,大膽過黃河與董賊決戰!」

  公孫珣一時沉思。

  倒是婁圭忽然在馬上拱手出言詢問:「南陽婁圭,請問伯覦先生,你為何篤定郭太會避戰,又為何要我軍留在楊縣這裡,莫非停在此處,反而會逼迫郭太主動決戰嗎?」

  「見過左軍師中郎將。」衛覬禮數不失,卻是反問一句。「敢問中郎將,你知道河東的局勢嗎?」

  「不就是世族聚於涑水南面,所以保我那師兄王太守在安邑不失,而豪強、良家子居於汾水兩岸,所以聚眾為匪嗎?」戲忠插嘴言道。

  「大致如此,卻有紕漏。」衛覬指著北面汾水從容言道。「其實河東被涑水和汾水一分為三……世族名門,多聚居於涑水南黃河北,以古都安邑為根基,這點諸位沒說錯;而豪強、良家子居於汾水兩側也沒說錯,不過是豪強居於汾水南涑水北,而良家子多居於涑水北面……」

  公孫珣面色微動。

  「但再往北,呂梁山中,因為之前關中大亂,也多有關中、涼州、并州逃亡百姓。」衛覬繼續言道。「當日郭太以黃巾餘孽起兵,便是先在北面山中匯集饑民,一路南下,先裹挾汾水北岸的良家子,到汾水邊上的白波谷正式起事,然後過河攻城略地,引得無數豪強大戶紛紛相從……此時,在各地阻攔衛將軍的,其實是各地豪強大戶擅自為之,而郭太和汾北百姓,此時卻有所布置,屢屢後退避讓……」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公孫珣忽然直接打斷了對方。「你是說郭太本就指揮不動那些汾南的豪強……若是我一路南下,勢若雷霆,他反而有理由避戰,並趁勢拋棄那些豪強;但若我停在此處,四處派遣騎兵襲擾,如刀懸於頂,這些汾南豪強反而可以有時間串聯起來,一起逼迫郭太前來決戰。」

  「正是此意。」衛覬拱手行禮,懇切言道。「衛將軍……我並不懂兵法,只不過久居此處,微微懂得河東情勢而已,將軍何不暫駐此處?若我所言對了,趁勢決戰,以除後患,若我所言差了,稍待幾日,並不礙大局!」

  「說的極好。」公孫珣手握韁繩,在馬上望著北面汾水微微頷首。「確實是我一時大意了……只是伯覦先生,這本不關你的事情,你不在安邑坐觀成敗,反而冒著戰亂孤身來此,又是圖的什麼呢?據我幕屬剛剛所言,你少年成年,家世、名望號稱河東第一,卻一直都未出仕,如今為何反而孤身犯險,來此處專門助我?」

  衛覬搖頭不止:「天下未亂,我潛心於典章書法,難道不行嗎?而如今天下動亂,身為士人,撥亂反正不是理所當然嗎?」

  「話雖如此,天下動亂,群雄並起,為何以我為撥亂反正之人?」公孫珣居高臨下,似笑非笑。「我可不是什麼禮賢下士之人。」

  「我非是諂媚之人,但見到衛將軍過春耕方動兵馬,卻也明白衛將軍絕非浪得虛名之輩,兼有安撫之心。更不要說,此時董卓強暴無度,噬需能壓制他的英傑!」衛覬抬頭嚴肅答道。「這時候我不來尋將軍,難道要指望郡中這些亂匪去平亂嗎?」

  「我師兄王邑如何,他不是你郡君嗎?」

  「王公頗得郡中上下擁護。」衛覬坦然答道。「而且禮賢下士,唯獨不會用兵,而且也沒兵……這個時候,能指望他什麼嗎?」

  公孫珣不由訕訕,倒是尷尬下馬,然後朝著對方微微拱手以對:「是我多疑,誤將國士做空談之士……敢問伯覦先生,既然河東兩河三地,情勢不同,那到底何以平河東?」

  中軍眾人見狀也趕緊紛紛下馬。

  「汾水以北,皆無辜百姓。」衛覬絲毫不拿喬作勢,反而只是一拱手便全盤托出,甚至有些迫不及待。「若能擒殺郭太,將軍就不要再過追究,反而應該安撫他們,讓他們歸家耕作。」

  公孫珣心中一動,倒是愈發認真了起來。

  「至於汾南那些豪強大戶,這些人其實沒有什麼野心,只不過他們動輒聚集數千戶徒附、民戶,坐擁成百上千的賓客,實力使然。再加上時逢動亂,所以便一個個的起兵盤踞城邑、鄉亭,名為作亂,實為割據,苟且安樂罷了。唯獨河東民風強悍,他們又多善戰,不可不制……若將軍能一戰而震懾河東,不妨趁著戰事將這些人收入軍中,擇其中知恥良才為將,借軍法除其中昏聵無德之輩,然後兼併其眾!總之,不能讓他們繼續留在河東,否則一旦動亂,彼輩食髓知味,遲早再反!」

  公孫珣此時看向衛覬已經有了欣賞的味道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