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約行得距離袁軍大營不過數百步外,甚至有些望樓已經發現了暗中影影綽綽的人影……當然,彼輩只以為是自家軍馬,卻是半點警惕全無,居然也不管不問……不過呂布卻自己忽然駐足。

  其人迫不及待,根本毫不掩飾,只是一聲令下:「舉火!」

  早有準備的五千鐵騎相互協助,立即點燃了此行兩根備用火把的第二根,一條火龍幾乎是瞬間在袁軍大營西側顯出身形。

  袁軍西側望樓上的士兵目瞪口呆,竟然不知所措。

  而接下來,呂布也不再下令,卻是抬矛相對敵營,揚聲而言:「洛中故人,九原呂布,前來拜會袁車騎!」

  話音剛落,其人一馬當先率眾直驅敵營,五千鐵騎手持火把疾馳跟上,四面繞營放火。毫無防備,甚至兵力顯得有些稀疏的袁軍大營登時火起。

  回到一個多時辰前,眼見著上游小平津王匡大營火起,早早接到王匡傳訊,知道王匡主力不在小平津的袁紹即刻調度兵馬,卻是準備大舉救援友軍。

  然而其人一邊下令集合軍隊,一邊召集高級將軍與幕中智謀之士商議援軍首領人選,還有進一步對策時,卻有一人上來便反對他的救援計劃。

  「敢問明公,之前是否是明公感慨於衛將軍如臂使指,驅北地諸侯如下仆,名為合盟,實為君臣?」問話的乃是潁川辛評辛仲治。

  話說,其人早在袁紹尚居家養名之時便有所追隨與襄助,不過後來黨錮解開,他一度歸家自行出仕,卻是暫時離開了袁紹。而此番荀彧歸鄉,正逢冀州牧韓馥派人回鄉借家人去鄴城,便勸諫荀氏以及潁川世族趁機去冀州以避家鄉戰亂。有部分人沒去,但也有不少人選擇認可荀彧的見解,然後舉族往鄴城而走。

  其中,陳氏、部分荀氏、鍾氏沒有離開,而辛氏、郭氏,和另一半荀氏卻是一起出動,來到了鄴城。後來,韓馥選擇依靠袁紹來防禦公孫珣,派出了大量援軍和糧草來河內支援袁紹,這些世族精英因為多與袁紹是故識,所以多有來軍前效力之人。

  辛評作為當日故人,自然是上來便得到了信重,而此人此時出言,袁紹也是立即有所醒悟。

  袁本初早早便有了自己的心思,他被董卓逐出洛陽後,一開始還是想回去的,包括組織討董的前期階段,也是真心想回去的……畢竟嘛,那是洛陽,政治意義毋庸置疑。

  然而,眼見著公孫珣整合北地,出兵雁門,袁紹卻是動了一些別樣的心思——他心知肚明,如今天下能對他袁本初構成威脅的不過是區區三人,一個董卓、一個公孫珣、一個袁術,而董卓、公孫珣之所以能如此,靠的是底盤和兵馬。

  於是乎,理所當然的,袁本初便有了壯大實力之意,不說就此割據,最起碼是有了試圖全方位控制關東聯軍的意思。包括之前他不願意去酸棗露面,還擺出盟主的架勢對那些諸侯呼來喝去,與其說是與袁術慪氣,與其說是小人得志,倒不如是利用自己在討董大局中的必要性,對關東諸侯進行了一場服從性測試。

  當然了,結果很讓人失望。

  但來不及多想,很快,就在數日前,隨著酸棗聯軍的兀自歃血會盟,董卓居然鴆殺廢天子劉辨,卻是在政治上將了袁紹一軍,而這位自表為車騎將軍的昔日天下楷模,也是陡然醒悟,確實要放棄政治上的努力,用地盤和兵馬來解決問題了。

  那麼地盤和兵馬何處來?

  此時此刻,最簡單,也確實是最合理的掠奪對象,恰恰是這些關東諸侯——全面統合關東聯軍,收編其中的服從者,兼併其中的反抗者,才是袁紹如今的首要任務。

  當然了,得打著討董的旗號,利用好聯軍盟主的身份才行。

  所以說,當辛仲治其人有所提醒後,袁紹自然立即醒悟——雖然王匡向來恭順,但此時乃是趁機吞併王匡的絕佳時機!

  操作的好,本就在屁股底下的河內便可以直接入手了。

  「五千騎兵,一萬步卒,未免太多了些,不划算。」許攸也捻須對辛評的意見表示了認可。「盡出營中五千騎兵就足夠了!」

  「不錯,雖然王匡王太守今日下午去了更上游的地方,但小平津有危險,他才是最著急的人,其人必然再引全軍回師救援。」逢紀更是暗戳戳的提出了坐山觀虎鬥,再趁勢吞併的意思。「不妨讓王太守先行奮戰,我軍以騎兵之利馳援,觀察形勢,確保小平津不失便可。」

  對此,已經完全領會一眾幕中智謀之士意思的袁紹頷首不止,這才派出了區區不到五千人的騎兵部隊。至於說,顏良之前之所以有所猶豫,不是不敢戰,也不是不知道該怎麼戰,而是他早就受到提點,要利用好騎兵優勢,確保王匡實力大損後再出兵保住小平津。

  只不過,他此番倒了八輩子霉,遇到了一個呂布和賈詡的組合,來了個出師未捷身先死,友軍沒事我先亡。

  而顏良既然引兵而走,一萬步卒也已經裝備完畢,卻又要解散,而許攸卻是忽然趁機建議,何妨趁機奇襲河對岸的胡軫部,以確保此戰勝負?

  畢竟,這還在打仗,在討董,偏偏敵人首先開戰示威,那正該打回去,所謂以其人之道還諸彼身,以正視聽!

  於是乎,袁本初愈發大喜,便即刻以文丑、張郃、高覽、韓猛等軍中出眾四人為將,引兵偷襲對岸五社津,甚至還親自帶著諸位幕中智謀之士將四將和他們的兵卒送上了大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