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孫珣一時大笑不止,卻又搖頭感慨:「太原世族,果然不可小覷!」

  言罷,其人也不多問什麼,直接回頭向身後負責文書的王象借了筆來,然後居然就翻身下馬,並不顧天寒地凍,當眾脫掉外袍,最後伏在馬背上於袍子上記下了這個少年的名字——所謂太原祁縣溫恢是也!

  一番折騰後,公孫珣便讓溫恢繼續上馬坐在他侍從懷中,然後並馬而行,一邊閒聊,一邊繼續催動大軍一路向南面晉陽城而去。

  然而,行不過數里,又有人來報,說是晉地千年名族令狐氏族長之子令狐華親自到了前面迎候衛將軍。

  公孫珣愈發感慨!

  就這樣,一路接納了不少太原名門之後,臘月二十,公孫珣終於是來到了千古雄都晉陽城外!

  「怪不得那楊終能被郭縕如此輕易說服,也怪不得連王公都說服不了族中……」婁圭立在馬上,驚愕一時,他身側則是剛剛從對面過來,然後一臉淡然的王澤王季道。「如此堅城,如此防備,誰敢輕言破之?而拖延日久,我等勞師遠征,則不戰自潰!」

  ———我是望城興嘆的分割線———

  「溫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嘗為涿郡太守。溫氏祁縣世族,外名於州郡,內足於財。及董卓亂起,太祖過太原,太守楊終以晉陽天下堅城,富有兵甲,欲抗之自為。恢年十三,說父曰:『世方亂,安以富為?當助英雄也!』其父從之,復遣其潛行過晉陽,往謁太祖。太祖見而奇之,乃脫衣書其名於襟上,以示不忘。」——《典略》.燕.裴松之注

  第十六章 道德幾時曾去世

  婁圭並不是演戲,而是真的被驚到了。

  實際上何止是婁子伯,便是戲忠還有之前漫不經心的田豐,乃至於軍中大小將佐,無論性格沉穩還是跳脫,此時都有些沉寂。

  最後,全軍裂開陣勢,公孫珣親自打馬向前,也居然一時沉默。

  話說,衛將軍南征北戰,履任多地,也算見過許多天下名城了。從長安到洛陽,從邯鄲到鄴城,從范陽到薊縣,從濮陽到廣宗,這些天下聞名的大城各有千秋……她們或是雕樑畫棟,或是商旅輻輳,或是精緻典雅,或是磅礴大氣,但是從來沒有一座城像是晉陽這般奇怪。

  如果非要給這座從春秋時代便以北方雄都而聞名的名城一個特色說明的話,那只能講,這是一座天生便有軍事堡壘特色的城池。

  實際上,立在這座雄城之前,公孫珣第一反應居然是想到了盧龍塞。

  晉陽城是真的很像盧龍塞——城牆高大、城門樓巍峨壯觀,而且和盧龍塞一樣分成了錯落有致的三層,同時還有河流穿城而過,而更可怕的是,它們周邊都自帶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

  如果非要說區別,那就是盧龍塞靠山多一些,水少一些,而晉陽城靠水多一些,靠山少一些……但是毫無疑問,晉陽城更龐大,更強悍,更震撼人心。

  「將軍。」打破沉寂的是跟著公孫珣來到軍前的少年溫恢,他似乎還記得自己『提供軍情』的設定。「如你所見,晉陽此地,城池分為三層。其中,西城有武庫、糧倉、官寺、學校、軍營、工坊、高台,而且每處都有單獨的小城;東城則是市場、民居居多……我記得便是貴家安利號在彼處也有一個門面,但來時已經被查封了;而東城與西城之間的中城,有汾水穿城而過,前後設立有水門,平日兼為碼頭,負責晉陽交通;至於城外,將軍應該一望便知。」

  「不錯,一望便知。」公孫珣面無表情的答道。

  當然是一望便知。

  晉陽城北,汾水從中城穿過之後,卻又被人工引流,圍繞著西城形成了一個滿是活水的寬闊護城河;同時,城北汾水引流的三岔口處的另一側,也就是汾水西側還被引流形成了一個面積巨大的人工湖,嚴重阻礙到了軍事部署與軍事推進;這還不算,高大雄壯的西城那邊,不僅身前有人工湖的遮蔽,其西面不過數百步的地方,居然還有兩座天然的石頭山!

  平心而論,這兩座山,放在并州這個山窩子裡,其實什麼都不是,但此時位於太原盆地的平地之上,與晉陽西城遙遙相對,卻顯得格外險峻了。非只如此,再細細看去,這兩座山不僅前方有湖泊遮蔽,山間居然還有河流拐出,這條河從湖泊後方沿著西城充當了又一層天然的護城河,並最終在中城水門那裡轉入汾水。

  如此地理,如此雄城,如此將城池、山水結合到極致的軍事要塞,公孫珣除了面無表情外,還能如何?

  再細細看去,山上有駐軍,遙遙可見郭字旗幟;而西城北面,從湖泊後到山下的隘口處更有一座嚴整的軍營,其中楊字大旗迎風而展,儼然是太原太守楊終引主力至此;至於東城北面,汾水引出的三岔口後面,也有一座軍營背牆臨河列陣;而三處兵馬遙相呼應之餘,眾人也注意到,無論是汾水還是湖泊,邊緣處的冰面都有些不對勁,一看便知是被專門搗爛過了……換言之,太原這裡早有準備,層層疊疊,上上下下,儼然已經完成了基本的軍事部署。

  而基本的軍事部署,沒有什麼嚴重錯誤的軍事部署,配上這座雄城,其實已經算是最出色的軍事部署了。

  「我軍多騎兵,敵軍不敢主動過隘口來騷擾,就在湖泊北面直接安營紮寨,明日攻城!」面對如此情形,公孫珣當然不會擅自試探,而其人看了半日,也只能發下這麼一道軍令,然後便不再多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