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天子在何處?所有人都說天子被劫持出宮,但具體在哪裡,混亂之中,並無確切消息。

  「張讓等人劫持天子與陳留王出宮,必然還是心存僥倖。」顯陽苑內,李儒望著有下午有些陰沉的天色,捻須而言。「然而當時東面有橋瑁,西北有丁原,我們也在西南,他們所能走的道路只有兩條,一個是走小平津往河內,一個是出緱氏往南陽或潁川……去潁川和南陽沒道理,反而是河內有朱公偉,說不定可以依靠著這個素有威望的老臣,引河內兵反撲,也只有這一條路了。」

  「那就走吧!」趕了一日路,坐在一旁稍作歇息的董卓聽到此處,卻是扶著自己腰帶長身而起。「只要五百騎兵,隨我去洛陽北面尋天子儀架,其餘就地安置。」

  「為何只是五百騎兵?」旁邊的牛輔大為不解。

  「若是三千兵,如何能瞞過北面的丁原?」董卓不以為然。「而且這種事情,越快越好,步兵只是拖累!」

  牛輔這才醒悟。

  「算了,你不用去了。」董卓見狀也是無語。「安守此處,讓文優還有李傕、郭汜、華雄隨我去就行。」

  牛輔愈發無言以對。

  其實,此時洛陽周邊兵馬已經不止是丁原什麼的了,就在同一時間,董卓不知道的是,黨人出身的鮑信,已經引三千泰山勁弩日夜兼程來到了洛陽城東,與董卓幾乎是前後腳的關係。甚至張遼都已經引新募兵千餘來到了五社津,正在渡河而來。

  但是,無論是橋瑁還是鮑信,無論是丁原還是張遼,都沒有想到參與其中,只有董卓一人當機立斷,先來到洛陽城下,然後知道天子與陳留王被劫持出洛後,又直接輕兵去尋儀駕。

  就這樣,到了二十七日傍晚,董卓就到達趕了小平津,而等他確定天子未至後又即刻出發,轉向北邙山北面的洛社(小平津到北邙山亭舍所在)。

  果然,等到了洛社,當地亭長立即匯報,剛剛有兩位年輕貴人在此處吃了一頓飯,居然又連夜出發去洛陽了。董卓大喜過望,立即引兵再往南,果然被他尋到了天子與陳留王。

  話說,人家董仲穎從來不是瞎貓碰上死耗子……按照他這種找法,找不到才怪呢!

  實際上,完全如李儒所料,張讓之前正是準備走小平津去河內尋朱儁朱公偉,希望靠著天子來脅迫朱儁這個忠直之人能為他們所用。

  只不過,走到黃河畔,王允派出來的下屬,河南部掾閔貢就引數十人尋到了天子儀架,並且將張讓等人團團圍住。閔貢乃是王允下屬,如何會跟張讓等人客氣,立即動手,一邊格殺宦官一邊要求張讓、段珪等宦官釋放天子。

  到此為止,張讓等人真的是窮途末路,只是朝天子劉辯叩首,然後就轉身投河而死……後漢歷史上延續了百餘年的宦官集團,至此全部覆滅。

  當然,閔貢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多麼偉大的事情,他見到張讓等人俱死以後,只是趕緊尋來一輛農家用的露車,也就是雙輪架子車了,讓疲憊至極的天子和陳留王兄弟兩個坐上去,遣人慢慢推著,往洛社而行。

  到了那裡,劉辯劉協二人稍微吃了口飯,便重新上路,這一次,由於洛社中有比較好的馬匹,再加上天子劉辯終於也有了些力氣,便讓天子獨自騎一匹馬,陳留王坐在了閔貢懷中,繼續趕路。

  不過,除去閔貢,董卓依然不是最搶先到達的頂級大臣,故太尉、現在閒居在家的崔烈引著一眾洛中公卿往北走,正好搶在董卓前面匯集了天子,此時正在詢問之前的事跡呢。

  而就在此時,董卓引五百騎兵,馬蹄隆隆,直趨駕前。

  時值二十八日清晨,被驚嚇了數日的天子當即面無血色。

  「有詔退兵!」崔烈也是驚慌失措,但還是咬牙向前。

  「退兵?」董卓遠遠聽到崔烈的呵斥,卻是勃然大怒,其人下馬扶刀而來,竟然直接指著崔烈的鼻子大聲呵斥了回來。「你們這些公卿,不是國家大臣嗎?現在國家被你們弄成這個樣子,怎麼還有臉讓我這個國家功臣退兵?」

  崔烈被呵斥的羞憤難耐,只能低頭不語。

  而董卓不管不顧,卻是向前數步,來到被人簇擁的天子身前,躬身一禮:「陛下,臣為并州牧董卓。」

  五百騎兵在旁,董卓氣勢雄渾,劉辯居然喏喏不能答。

  董卓見狀一時氣節,居然指著天子嘲諷了起來:「陛下看到沒有,這就是你與先帝信任閹宦與這些廢物的下場,今天你遭的苦累,全都是這些人和那些死了的閹人一起弄出來的!」

  天子愈發不能答。

  而董卓不以為意,復又去看一旁年紀尚小的陳留王,眼見著對方盯著自己看個不停,卻是主動牽來自己的馬匹,然後直接上馬,並向閔貢索要起了陳留王……那意思是要陳留王來自己懷中乘馬。

  閔貢半驚半怒,既不敢答覆,卻也不願意將陳留王交出,一時間也是僵持了起來。

  而就在董卓不耐之時,年方九歲的陳留王卻忽然插嘴:「并州牧大腹便便,我若過去,恐怕馬上擁擠。」

  董卓聞言大笑,然後到底是再也沒有提及此事。

  就這樣,插曲過後,獲得主動權的董卓護住天子與陳留王,眾人一路南行,然後在上午時分終於趕到了洛陽城。

  此時此刻,整個洛陽真正的主政者其實只有一位袁隗袁太傅。這位以尸位素餐聞名的袁氏魁首,終於因為自己兄長早逝,兩個侄子又格外出位,再加上袁氏本身的強橫實力,被推到了歷史舞台的最前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