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何苗倒也罷了,北宮實際上的主人何太后死活護著十常侍就很讓人無奈了,饒是袁紹、荀攸、荀彧、許攸、郭圖、逢紀、劉表、蒯越、盧植……等等等等吧,這些人的智力值加一塊能爆何太后幾十倍,但此時面對一個深宮女主,居然無可奈何。

  何進這個當哥哥的都無可奈何。

  於是乎,沒辦法,在所有人的勸諫下,何進不再猶豫,立即按照原定計劃召外兵入洛!

  當然了,這個時候肯定不是一上來就要撕破臉,此時何袁聯盟所想的,還是以外來兵馬恐嚇何太后,逼迫對方就範為主……

  沒錯,所有人都想到了撕破臉皮大開殺戒,但所有人卻都沒有真的做好準備。別看何進跟公孫珣寫信,說什么九路大軍,但其實那只是走程序不成的所謂後備計劃。

  不過,公孫珣與戲忠曾經討論過此事,隔岸觀火,他們看得更清楚,這個時候走程序是必然難成的的,維持平衡也極度困難,撕破臉反而是必然的。

  一切都如計劃中的那樣,五月初,袁紹為司隸校尉,假節;王允為河南尹;董卓、丁原、橋瑁也各自引兵來到洛陽周邊,其中橋瑁在洛陽城東面鞏縣,丁原在西北面孟津,董卓在西南面河南縣幾陽亭。

  這裡多說一句,董卓沒那麼囂張跋扈,他從函谷關過來後進軍到距離洛陽城只有數里的顯陽苑後,何進派出了使者,其人就老老實實的按照命令,帶著兵馬轉向到幾陽亭駐紮了起來。

  這裡距離洛陽城足足三十里。

  總之,除了一些不傷大雅的小細節外,三路兵馬總體上沒有任何超出控制的跡象,他們完全按照何進、袁隗等洛中那個已經事實上結盟的誅宦共同體的指示行事……也就是假裝不聽中樞的命令,打起誅宦的旗號嚇唬人,但實際上本身並未有什麼出格的表現。

  而真要說出格,也只能是丁原了,這位前并州刺史,現任武猛都尉,居然一把火燒了孟津,火光映照幾十里,洛陽北宮都看的清清楚楚,然而依然是奉命而為,也就是奉何大將軍之命嚇唬太后的。

  與此同時,董卓則非常默契的上了一個奏疏,殺氣騰騰的要求太后允許他引兵入洛,殺光張讓等輩。

  這個手段……怎麼說呢?

  效果居然非常有效,甚至遠遠超出了何進的預料……因為這個宛如亮刀子一般的動作提醒了所有人,在十常侍出賣了蹇碩而外兵又已經到來的情況下,宦官們其實已經喪失了武力反抗的基礎。

  何太后被嚇到了,宦官們也倉惶而又無奈,甚至於公開在嘉德殿上朝何進下跪求饒。

  政治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此處,這個時候,何進明明可以直接下令衛士動手抓人,卻偏偏只是訓斥了對方一番,然後居然只把這些人趕回各自在洛陽的家中去了!

  為什麼?

  何大將軍不想誅宦了嗎?

  當然不是,事情到了這一步,何進只有誅宦一條路,否則他將面對公族、士人,甚至邊將的憤怒!早在數年前,韓遂就把話說的很清楚了,天下局勢越來越糟糕,而天下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只能去誅宦!

  那是何大將軍愚蠢嗎?

  或許的確有點蠢,但也不是沒有理由的,實際上,何進也只是想再等等而已。

  而公孫珣的捷報,就是在這麼一種詭異的僵局中來到洛陽的。

  「董仲穎是太傅(袁隗)門人,橋瑁是黨人,北軍、西園兵來源太過混亂,也不可靠……大將軍此時不願誅宦,乃是怕此時誅宦引發動亂,反而袁氏獨大。」這日傍晚,洛陽劉寬故邸中,剛剛送走了曹操的公孫越正與某人閒談。「所以曹孟德之前才說,大將軍在等人!」

  「在等他派出去的募兵嗎?」坐在公孫越身側的居然是田疇,其人半路收到公孫珣命令,復又引百餘人轉入洛陽,也對洛陽局勢頗有了解,所以稍微一想便明白了是怎麼回事。「還是說他看到了今日君侯送到的捷報,準備再等等君侯?須知,誅宦的大好時機就這麼放棄,未免會失人心。」

  「倒也不必等太久。」公孫越從容答道。「子泰有所不知,袁紹等人對此極為不滿,屢次三番催促,再加上局勢出乎意料的好,所以大將軍已經緊急派人將各處募兵之人速速召回了。如所料不差,三五日內,王匡、張遼都能回到洛陽,張楊、鮑信也能在七八日內折返,唯獨一個去了丹陽的劉玄德,可能要晚一些,但此時說不定已在路中了……我以為,大將軍應該只會等幾路募兵回來便動手,因為士人們的忍耐只會到此為止!再拖下去,正如你所言,天下人就要懷疑大將軍的居心了。」

  「三五日嗎?」田疇一時感慨。「還是希望三五日後不再起波瀾的好,天下已經夠亂的了。但若大將軍能在內安定朝局,衛將軍在外能掃蕩地方,說不定這天下還是有救的。」

  「子泰想多了。」向來不假顏色的公孫越聞言突然失笑。「我在黃門監數年,對天下事看的未免多一些……這天下哪裡還有救呢?」

  「文超兄這是何意?」田疇微微動容。「天下動亂,禍源正在閹宦,若能剪除彼輩,再清掃叛逆……」

  「禍亂天下的,何止是閹宦與叛逆?」公孫越幽幽答道。「不過是閹宦行事最惡,又不懂文過飾非,如此而已。」

  田疇一時異色,卻反而不好多說什麼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