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孫珣眼見著幕府中人俱皆贊同,便緩緩點頭,然後乾脆起身下令:「國家危難,我又被中樞託付為方面持節之臣,不可不為天下分憂……傳我令,即刻動員廣陽三郡與右北平、遼西兩郡兵馬,並依照子伯之前所議軍略進行分派……除一萬與程德謀屯駐漁陽,逼迫承德外,其餘盡數隨我至盧龍塞匯集!」

  眾人不敢怠慢,紛紛躬身稱喏。

  公孫珣頓了頓後繼續言道:「再讓這五郡都尉聽我節制,五郡太守俱到范陽去替我迎接天子節杖,與將至的幽州牧劉公。」

  這便是要公開讓五郡太守公開服從於自己安排,將五郡兵馬、治權全數交出了,而堂中諸人聽得此言,也是愈發低頭應諾不及。

  「至於說天子許我額外節制的中山、常山兩郡,倉促之間,不必讓他們動員大股兵馬,盡力而為便是。」公孫珣最後言道。「若是後方實在是缺少丁壯,你們自然可以以衛將軍幕府的名義予以召喚。但代郡、上谷兩郡,需要守衛邊牆,防衛鮮卑,還需要監視當地烏桓部落……非只是無須動員,還要讓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即刻回師鎮守……遼西事,我公孫珣自然會為幽州鄉梓一力為之。」

  眾人自然將腦袋壓得更低了。

  就這樣,漢中平六年二月,春耕勉強結束,而隨著洛陽局勢的突然,公孫珣居然搶在節杖到來之前,搶在劉虞赴任之前,直接下令動員幽州五郡,準備大舉出塞。

  而等到二月初十日,劉虞和同行的天子使節來到幽州最南面的范陽所屬督亢亭時,面對的卻是五位太守的越境相迎。而此時,衛將軍公孫珣已經率領自己的六百義從,輕裝來到了他本人熟悉萬分的盧龍塞。

  盧龍塞外是失陷的遼西通道和數萬敵情不明的叛軍,盧龍塞中是之前便駐紮在此的高順與他所部三千兵馬,盧龍塞下,則是以及前期趕到的遼西、右北平兩郡五千士卒……而與此同時,大量剛剛結束了春耕的五郡農夫,甚至更大範圍的良家子、世家豪強子弟還在絡繹不絕的往此處匯集而來。

  很顯然,公孫珣已經下定決心,要讓這場『註定到來』的叛亂,以某種『註定的方式』完結!

  有些話,哪怕是親近如呂范他也不會說出口,有些心思,哪怕是經過了婁圭難得的誠懇規勸他也不會那麼輕易善罷甘休……其實,何止是戲忠此番心懷耿耿,這一次公孫珣去洛中,一番施為,辛苦一戰,卻居然無功而返,他本人心中又如何不是有些惱羞成怒呢?

  既如此,他自然心有不平!

  ——————我是天註定的分割線——————

  「中平末,遼西烏桓反,舉兵數萬隔斷幽州,兼奉漁陽豪族張舉為天子,中樞以為堪憂,乃拜太祖持節督塞內諸郡、右將軍趙苞持節浮海至遼東督塞外諸郡,又以宗正劉虞為幽州牧,勉三者合力為之。未幾,洛中天子病重,時太祖在昌平,聞之,不待州牧、右將軍、天使至,即矯節發兵,諸郡兩千石皆不敢違。」——《新燕書》.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紀

  第二十六章 循循州牧道服人

  ?  漢制,兩千石太守有守土之責,輕易不可擅自離境。

  換言之,出現在幽州牧劉虞身前的這五位太守,除了一個本就是范陽所屬的涿郡太守崔敏外,其餘四個人現在都是犯了嚴重罪行的人,只要劉虞想,理論上他可以立即行使州牧權責,一邊上奏洛陽予以彈劾,一邊臨時處置這四人。

  但是,這只是在理論上而已。

  而實際上,做過一任幽州刺史,多少對幽州這地方有些了解的劉伯安面對著足足五名太守,卻選擇了對這些人的罪責置若罔聞,甚至還主動奉迎了上去,大家在范陽城內大宴一場,堪稱上下盡歡。

  然後,五名太守就護送著衛將軍的節杖,往盧龍塞去了……這下子,連涿郡太守崔敏也犯法了。

  「衛將軍咄咄逼人!」聽聞五名太守不告而別,幽州牧下榻的都亭館驛中,劉虞之子劉和當即便忍不住有些憤憤然起來。「朝廷固然讓他主持軍事,但各郡太守卻是父親這個州牧直屬,他如今驅使五郡太守如下吏,豈不是刻意要給大人一個難堪?!」

  「無所謂了。」赤腳坐在榻上讀書的劉虞倒是看得蠻開。「天子讓我來,本就有藉機勒住衛將軍,讓他不要干涉洛中局勢的意思,衛將軍自然對我頗有介懷……但等幽州叛亂平定,我也好、他也罷,都是要回洛中做事情的,到了那裡是友是敵還要重新論定,所以何必為了這裡的些許事情跟人家起了生分,以至於將來在洛陽大局上有傷呢?」

  劉和想了一下,也多少明白這個道理,但年輕人的不平之意又哪裡是輕易能罷休的?

  「父親。」劉和在塌下走了數圈,果然還是振振有詞。「話雖如此,但也不可過度示弱,否則今日若讓這位衛將軍看輕了大人,以後便是到了洛中,大家一起輔佐大將軍行政,也會被他欺到頭上的。說到底,邊郡之人雖然強橫勇武之處讓人無話可說,可終究行事野蠻輕狡……」

  「吾兒,你是今日才知道衛將軍是邊郡出身之人嗎,我還以為天下人都知道呢?」劉虞聞言不由失笑,然後便放下了手中書冊,那是一本安利號版印的新書,所謂安平崔氏名臣崔寔所著《四民月令》是也,乃是漢代莊園經濟的集大成之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