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趙蹇等人前面聽得極為認真,心中俱皆信服,但聽到最後,卻又不免和天子一樣悲戚難忍。

  然而,就在天子與自己生平最信任的三個內宦感時傷懷,悲戚局勢之時,卻忽然有一位不速之客請見……此人地位特殊,便是天子和內宦也不得不暫時收起哀容,放其入內。

  「陛下,大喜!」

  話說,作為天子選定的宗室託孤之臣,宗正劉虞已經是第二次參與尚書台政事了,應該早有一番氣度,但其人遠遠見到天子,卻還是忍不住有些失態,行禮之後便匆匆出言恭賀。

  「何事大喜?」天子剛才還在感慨於自己這段時間的煎熬,而且放眼過去,處處皆是危殆,哪裡能想到什麼大喜,難免一時茫然。

  「衛將軍自關中連發數封奏報。」劉虞興奮難耐,上前細細說道。「一封昨日送到了大將軍府,一封昨晚封門後送到了尚書台,俱言已破當面之賊,殺王國、李相如、黃衍,獲首萬餘,俘三萬,繳獲戰馬、輜重無數,賊人僅有韓遂、馬騰二人領不足萬數殘兵逃回到了涼州……而聽報奏之人說道,這還只是以當日戰局論,如叛軍留在陳倉的兵馬、民夫,亦有半數直接降服……陛下,無論如何,此戰後關西數年間可無憂了!」

  天子先是恍然若失,但醒悟之後卻是既驚且喜,但驚喜之後卻又悚然而驚。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旁邊趙忠哆嗦著嘴唇上前詢問道,他身為大長秋、黃門監,即便是被何進攆出了尚書台,也自然有資格問及軍政。

  「正月初十。」劉虞收起笑意,坦然答道。「按照軍報,正月初三,衛將軍忽然合併三軍,正月初六、初七渡過汧水立營,與賊眾精銳五萬相隔十餘里立營,待到正月初十那日,衛將軍忽然下令全軍出戰,連陣十五里,一日盡破叛軍,又於晚間十一抽殺,刑殺叛軍三千,渭水為之赤,而余者皆服。」

  趙忠張口欲言,卻諾諾無聲。

  「這自然是難得的上好消息。」就在此時,天子也勉強回過神來,然後儘量笑問道。「衛將軍可還有別的話說?」

  劉虞當即肅容,卻是躬身一禮後方才正色作答:「陛下,衛將軍還有一封專門的奏疏,乃是以幽州動亂,鄉梓受襲為由上疏請辭……若據他這封奏疏中所言,正月十一那日他便應該已經將節杖、軍權委以了左將軍皇甫嵩,自己領家兵快馬回幽州去了,算算日子,此時說不定已經在河東或者河內,又或者上黨某處了……臣實在是不知道衛將軍從哪條路走的。」

  「意料之中。」天子乾笑一聲,卻是忽然迫不及待起來。「關中暫且平安,幽州卻又動亂,正該衛將軍這種名將回去安撫平叛……速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三公九卿、諸尚書、常侍嘉德殿議事。」

  劉虞躬身趨步而退,只留下天子再度忍耐不住,接著旁邊張讓捧起的溫水連喝數口,然後又在上午陽光下沉默許久,直到實在是忍耐不住,方才由內侍攙扶著去了廁所,再回來卻又親自抱著病軀上了步攆,自北宮西園出發,往南宮嘉德殿緩緩而去。

  嘉德殿內,自大將軍以下,朝中重臣俱在,不過,其中真正有說話分量的,不過就是那幾人罷了。

  譬如,眾所周知,此時三公皆是木偶,反而九卿中藏龍臥虎,如袁隗、楊彪、劉虞,居然都在九卿之列;又如三位將軍,大將軍獨攬朝政,根基深厚,黨羽眾多,而車騎將軍何苗卻只是萬事不問,只過自己的小日子,驃騎將軍董重更是個笑話。

  不是正經大朝會,眾人去劍去履後自然是有些隨意……但隨意之中,政治上的交流與傳達就已經完成了。

  當然,說是交流其實也沒什麼可交流的,主要就是所有人聽大將軍一個人講而已。

  畢竟,此時袁氏與大將軍何進關係密切,而何進在楊賜死前更是拜入楊賜門下受了經學,換言之,袁楊何三者聯盟已經事實上成立,而今日要議論的衛將軍也應該算是大將軍一黨……此時此刻,何大將軍真的是舉目無敵,不然呢,真以為之前天子和大將軍掰腕子掰輸掉是假的嗎?

  而眾人聽得也清楚,大將軍的意思很明白,公孫珣原本就該為冀州牧的,但在涼州叛軍進入司隸後卻不辭辛勞入關中平叛,此番戰勝後,又因為幽州事辛苦北歸……那麼無論如何,都一定要有足夠的政治補償才行。

  只不過,如今公孫珣還要處置幽州的事情,便是想直接補償他,也沒有什麼好的職務,他一個幽州人,總不能讓他領幽州牧吧?只好暫時追授符節,讓他先處置幽州戰事,並大加封賞其舊部功臣。

  待幽州事平,再論其他。

  這話說的……雖然大家並不清楚何進是有意宰了董重,讓公孫珣入洛為驃騎將軍參政,也不知道公孫珣本身還是期待著迅速平叛,然後繼續來做他的冀州牧,但是大概的意思還是領悟到了的。

  反正衛將軍潑天的軍功在此,立場又穩,那將來無論天下事往哪裡走,都是避不開這把鋒刃為天下冠的幽州名刀的,而今天這個嘉德殿上的眾多廢物,遲早有一個要被公孫珣取而代之。

  只不過,無人清楚到底誰是倒霉蛋而已。

  就在眾人因為關中大勝喜上眉梢外加議論紛紛之時,忽然間殿後便傳來一聲熟悉的聲音。

  「朕意已決!」天子在數名小黃門的攙扶下,勉力快步走上了御座,驚得剛才還在隨意的殿下眾臣紛紛俯身行禮。「衛將軍由此大功不可不賞,但幽州事也是國朝根本……遼西通道隔斷,則幽州兩分,長久下來必然生亂,而幽州亂冀州必亂,幽冀皆亂,則洛陽亦難安……朕意,即刻派出使節,追上衛將軍,重賜節杖,讓他統幽州塞內諸郡武事,專平此亂……大將軍以為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