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遂勉力收起哀容,然後緩緩頷首,但甫一扶著麻木的雙腿在河床枯草中起身,卻忽然面如死灰。

  「韓公?」周圍人都有些慌張。

  「哪裡還能有一多半人逃出生天?!」韓遂既然失聲捶地喝問。「我現在只怕公孫珣在北面也放了一支騎兵……不要多,兩三千,足以配合漢軍騎步主力驅趕咱們的敗兵向南即可!而以公孫珣之用兵如此,哪裡會忘記如此布置?再以昨日之溫情,今日之凌厲看,公孫珣又焉能是那種網開一面之人?」

  周圍眾人俱皆變色。

  「為今之計。」韓遂忽然又眼神茫然起來,然後猝然跪在了渭水南岸草叢之中。「只能指望我軍後面的各營主力不要敗的太快了。其實若能撐到天黑,還是有些許生路可走的……」

  「……」

  「天一黑,漢軍無法辨識我等,各處都能摸黑逃逸一些,更關鍵的是……」滿身狼藉的韓文約盯著眼前渭水冰面,一臉希冀言道。「天黑以後,河冰重新變得結實,成功過河逃亡之人或許能多上不少。」

  眾人紛紛頷首,但扭頭看向高懸在遠處陳倉城上方的太陽時,卻又各自無言,然後紛紛學著韓遂跪伏在河床草叢中向北而望……

  還是那句話,事到如今,他們除了如此動作外,又能做什麼呢?難道要再爬回去?

  同一時刻,公孫珣並不知道自己昔日故交淪落到了何種可歌可泣的地步,也不知道呂布大發神威,在遍尋韓遂不見的情況下,已經實際上完成了刺穿敵軍全陣的任務。

  實際上,這位衛將軍依然在慢悠悠的趕路。

  話說,之前開戰後不久,公孫珣便獲得匯報,說是叛軍首領中實力最弱的一個,也就是前酒泉太守黃衍的大營已經被攻破,他便兀自向彼處趕去了。

  而等到公孫珣剛一到達黃衍的大營,便復又聞得另一名叛軍首領,隴西太守李相如居然也棄營而走。

  這倒不能說李相如此舉完全是錯的……要知道,叛軍五座大營,並排連橫十五里,自南向北,從渭水畔開始,分別是馬騰、王國、李相如、黃衍、韓遂這個順序。而其中,李相如的大營居中,理論上是要跟旁邊黃衍、王國的大營互成犄角的,但黃衍實力太弱,而且不知道為什麼,居然無人支援,所以上來被蓋勛這種涼州前三級別的大將率五千涼州老卒給一戰而破,以至於不得不棄營而走。

  如此局面,居中的李相如大營便也不免瞬間陷入到了多面作戰的境地,甚至很有可能會被穿插的騎兵迅速分割包圍。

  那麼為了保全實力,趁著漢軍尚未完全包圍而選擇撤退,也不能說毫無道理。

  只不過,他這一撤,到底又把自己另一邊王國的大營給暴露了出來。

  王國是叛軍名義上的首領,手下附屬的雜牌兵馬頗多,此番也沒有派出騎兵去支援韓遂,所以兵力強盛,堪稱各營支點。

  於是乎,公孫珣復又移動旗幟,自黃衍的大營出發,穿過了李相如的大營,往王國營前,乃是意圖督戰的意思。

  然而,未等他到達彼處,負責攻打此地的鮑信便同時受到了左右兩面的支援……一邊自然是李相如撤退後的當面漢軍,另一邊卻是趕到陣前注意到了這個情況的皇甫嵩,主動下令分出的援兵。

  事實證明,皇甫嵩這個臨時下令使出的戰術動作起到了奇效。

  他當面的馬騰雖然兵力不如王國,但戰力和頑強程度卻遠勝於王國,所以一時攻打不下。而此時,調度步卒轉向援助鮑信,形成三面圍攻王國大營之勢,卻是讓對方猝不及防,大營登時便告破。

  而主動撤退,與突然被三面攻入的敗退絕不是一回事,王國大營徹底失序,軍隊完全失控,幾乎是迅速淪為了潰敗之軍。

  馬騰側靠渭水立營,雖然戰力未失,但見到旁邊王國大營如此情景,自己眼見著便要淪為背水孤營,更兼派出兩千騎兵給韓遂當什麼『支援部隊』,此時卻被對方騎兵衝擊的連根馬毛都無……外無援兵,哪裡還敢身陷死地?

  於是乎,馬騰趕緊棄營而走。

  幾乎是同一時刻,最北面的董卓部也徹底攻破了獨木難支的韓遂大營,並擒獲營中主將。

  韓遂才是西涼軍最大的實力派,也是最難纏的對手,公孫珣聽得這個消息,只以為是韓遂被擒獲,所以來不及去管王國和逃走的馬騰,便復又轉向北面,試圖去韓遂大營。

  然而,其人趕到彼處,卻又發現韓遂居然開戰前便主動『騎兵遁』了,只是抓獲了成公英而已。

  未及多言,

  身後居然又來報,說是前方圍住了叛軍首領之一,前酒泉太守黃衍,彼輩知道自己不可能有好下場,正在負隅頑抗。

  而等到公孫珣繼續移動儀仗,趕到了黃衍處時,卻又只見到對方的人頭……據說是自殺……

  剛剛下令懸首示眾,那邊又說王國被俘……

  而和不停轉向,不停移動的公孫珣不同,韓遂軍營北面的一座台地上,董仲穎卻冷冷看著公孫珣的大旗南來北往、東走西顧許久了。

  實際上,從開戰後不久,董卓便移動到了這齣視野極佳的台地之上,然後就一直沒動,只是在此處遠遠眺望戰場:

  他看到遠處呂布和白馬義從的組合一往無前,一路刺穿了叛軍騎兵軍陣;

  他到了蓋元固不愧是自他之後的唯一涼州將種,一戰之下,便以強襲姿態攻破了黃衍的軍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