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孫珣沉默以對。

  「除了這一個可能有些惹人笑的大道理,其實還有一件事情要告知。」王謙繼續言道。「今日送君侯去長安,其實確實有人暗中謀劃,並有所針對……正是袁本初,其人謀劃許久,結黨營事,實在是不想讓君侯這種天下至利之刃留在洛中,壞了他的大事。當然,如我所料不差,便是沒有袁紹,蹇碩也會針對君侯有所為的,只不過洛中確實離不開大將軍。」

  果然!

  公孫珣聽到這話,反而釋然了起來,他正準備出言致謝,但不知為何話到嘴邊卻又咽了下去,轉而問了另外一個問題:「敢問王君,你們這些大將軍屬吏,就坐視袁本初如此肆無忌憚嗎?還是說……」

  「誠如君侯所想。」王謙不喜不怒。「大概是大將軍出身太低,袁本初出身太高,而且大將軍雖然有些氣度,卻多少才智上欠佳,所以大將軍幕下智謀之士多有所偏向……當然,也是有耿介之臣的,比如陳主簿,就一直暗中提醒大將軍要警惕袁本初,只是大將軍未必聽的出來。」

  公孫珣頷首以對。

  片刻後,王謙先回去,而又隔了一段時間,認清楚大勢所在不容自己肆意的公孫珣也帶著三名心腹轉回帳中,甫一入內,便上前與何進開門見山:「遂高兄,我意已決,願意替你出鎮長安!」

  何進不由大喜。

  「但有三件事情,得請你事先答應。」公孫珣不待對方有所示,就立即提出了條件。

  「文琪儘管說來。」何進哪裡會在意。

  「其一,我知道西園禁軍動不得,但北軍五校還是要給我壓陣的,兼起三河騎士、關中本地材官、壯丁。」

  「此番出征要想顯示你的主帥之威,也只能依仗三河五校了。」何進也是一聲嘆氣。「但你要有所準備,如今北軍不比當年,三河騎士連年啟用,也多有逃竄,倉促間怕只有一萬兵。至於關中那裡,我即刻發令啟用皇甫嵩,動員關中本地兵勇,想來也能有兩萬。」

  「這就足夠了……其二,此番無論勝敗,戰事結束後,還請遂高兄依然許我冀州牧,至於驃騎將軍、共和之治,咱們以後再說吧!」

  「若文琪執意如此,我並無強求之意。」

  「那就好……最後,請讓袁本初出關東,去汝南替我募兵!我一日在長安,他便一日在汝南,否則恕我心不能安,人不能為!」公孫珣忽然拉下臉來言道。

  何進怔了片刻,但立即點頭:「我知道了,我明日便攆他走,文琪一日不勝,他就一日不能歸洛陽。」

  「如此,請遂高兄在洛中安坐,靜候捷報。」公孫珣緩緩拱手。

  何進也是再度緩緩頷首。

  冬日寒風依舊,得到了承諾的何進為了不耽誤事,再度連夜步行過河返回洛中。

  而走到冰封黃河正中央的時候,被吳匡攙扶著的何進忽然駐足,然後於黑夜中的火把下看向了王謙:「長史是用袁紹之事說服了文琪?」

  「是!」王謙猶豫了一下,但看到身旁只是何進的心腹,便乾脆承認了。

  「哈……」何遂高半是苦笑半是嘆氣了一聲。「其實,我也知道,我幕下之人雖然因為我大將軍的身份而應募,卻多半看不起我,他們多少更偏向袁本初。」

  寒風中,堅冰之上,裡面穿著皮袍卻依舊哆嗦的王謙默然不語。

  「而且,袁本初、公孫文琪借我的名號潛心用事,各有所圖,我也是一清二楚的。」何進繼續言道,但表情卻越來越嚴肅了起來。「可是長史啊,你說我又能如何呢?自從我做到大將軍以後,一開始懵懵懂懂,可後來讀的書多了,聽到事多了,就也明白,我並無後路了……本朝前後綿延數百年,自衛青出任出任大將軍開始,唯一一個善終的也就是衛青本人了,其餘俱皆身死族滅!」

  王謙依舊神色不動。

  而何進已然是情緒難捱起來:「故此,每日間,我其實都如此時這般立在寒冰之上,一面寒風刺骨,無避風之處;一面四下漆黑,不知道路在何方!故此,袁本初也好、公孫文琪也罷,若真能助我,我是真心不計較分權給他們的,也不計較他們的私心……但怕就怕,我明明只是求得家族延續,卻還是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長史,你說,天下有這般道理嗎?我們何氏到底做了什麼,要遭這種對待呢?」

  此言一出,旁邊的吳匡再也忍耐不住,直接俯身跪在寒冰之上,眼淚都流出來了:「大將軍放心,我輩蒙大將軍恩養,雖然只有一勇之力,卻必然會傾身以報!」

  王謙也只好俯首相對。

  何進拍了拍吳匡之手,卻是示意對方起身繼續前行。

  而二世三公的王謙也再度低頭跟上……其實,他剛才很想問一下何進的。

  首先,你知不知道『我們家做了什麼,要遭這種對待』,並不是你何進一人如此言語?

  要知道,昔日前漢董賢恩以斷袖之癖受盡榮寵,握有天下之權,他的父親試圖與別人家結為姻親,結果嚇得對方跪地苦苦哀求,也曾有此類似感慨……但結果還是身死族滅,並遺臭百年。

  為什麼?因為握天下權柄而無能為,便該如此!而且,握天下權柄而說出這樣的話,本身就很可笑!

  你們何氏做了什麼,要遭這種對待?我們王氏又做了什麼,以至於竟然有人餓死在路上呢?天下百姓又做了什麼,以至於要受這種苦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