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孟德去哪兒了?」公孫珣送完滿意而歸的王謙出去,回到帳中,卻先是問了另外一人。

  「回稟兄長。」之前一個下午,一直立在几案後,宛如侍者一般的劉備恭敬上前,應聲而答。「孟德兄拉著子伯兄到外面看黃河落日去了。」

  「他就這么小覷於我嗎?」公孫珣一時失笑,然後隨意坐回到了帳中主座之上。「玄德且坐。」

  劉備猶豫了一下,到底是面色如常的坐到了一個空位上。

  「你這是何必呢?」公孫珣失笑作答。「莫非以為我會像為難張溫一般為難於你嗎?」

  劉備一時嘆氣,卻是默然不應。

  話說,上月時,他眼見著公孫珣藏身在廣陽數載不動,而洛陽一時雲波詭譎,更兼之前王芬死在他的治下,心中多少是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兼大志,這才挺身而出,而且自以為不負任何人。

  可是誰能想到公孫珣卻忽然出山了呢?而且其人甫一到此地便震動京師,改變大局,讓他之前的辛苦化作泡影兼笑話。

  更重要的一點是,若如此,他劉備之前的行為又算什麼呢?若公孫珣心生怨氣,以二人之間的關係,自己又能如何相對?

  不過,劉玄德絕不是敢做不敢認之輩,這才有了第一時間便與洛中禁軍諸位舊識一起來拜會對方的舉動。

  劉備心下坦然而決絕,坐在對面的公孫珣也是心下怪異而又感慨。

  講實話,公孫珣此時居然格外理解劉備的心態,因為這個時候的對方正如數年前的自己一般,他甚至可以替劉備說出那些不負天下之類的話來,甚至可以想像對方是用什麼理由才說服他自己才做出這種舉動來的。

  但是話又得說回來……自己在冀州、在河內、在洛陽安排了那麼多人,為什麼別人都能忍住,都願意相信他公孫珣,但劉備就不願意呢?是其他人都不生疑慮?還是其他人都是凡夫俗子?

  說到底,在疑慮之餘,到底還是他劉玄德打小心裡便有一股志氣!

  大丈夫生於世,豈能久居於人下?!

  公孫珣相信,此時在外面看落日的曹操,之前恭敬告辭的呂布,或許心裡都有這麼一句話!

  那該怎麼辦呢?

  找機會殺了他們?殺了所有人?

  為什麼殺他們?因為有野心就殺了他們,那真正被天下人視為怪物的反而是他公孫珣吧?而且這天下缺少野心之輩嗎?殺了曹操,中原戰亂就會少死很多人嗎?甚至之前在河內這地方殺了韓遂,西涼就會不反嗎?

  而如果不是因為野心,那莫非要因為曹操聰明而殺他?因為劉備有魅力就殺他?

  簡直可笑!

  勢是勢,人是人,公孫珣這些年想的最多的就是這個東西。

  而具體到眼前這樁事情,其實來的路上,接到了審配的傳信後,公孫珣便已經想的很清楚了。

  自己若能鞭撻天下,定平河山……劉玄德也好,曹孟德也罷,自然不足為慮!而如曹操這種聰明豁達,如劉備這種仁義魅力之輩,放在外面填充空間,總比呂布、袁術那些人在外面要強吧?

  收拾河山,不靠自己的強橫與德行,難道要靠對手太爛?

  「玄德不必掛懷。」公孫珣忽然失笑開口道。「你以兄事我,我以弟視你,皆為漢臣,難道還要再相互視為君臣嗎?便是真為屬吏,也只是向上稱德,向下無礙……天下洶洶,你有激盪之心,我只會高興。」

  劉備定定看了看公孫珣,起身俯首而拜:「兄長在上,備自束髮起,便受兄長恩遇,雖非君臣,也是兄弟之情兼知遇之恩……備在此立誓,朝堂雖然詭譎,但備此生絕不會與兄長相對,如違此誓,必讓我血盡而亡!」

  公孫珣再度失笑:「不求你此番誓言,只求你日後不要負了此時心中決絕之意。」

  「滾滾大河啊!」帳外河畔,曹操負手而嘆。「子伯啊,你還記的咱們少年時的煌煌大言嗎?」

  「不記得了!」婁圭當即嗆聲。

  ——————我是不忘初心的分割線——————

  「中平六年,冬,大將軍何進以信與太祖,言失兵權,或礙誅宦事,太祖聞之,自引私兵輕騎至河內,洛中北軍、西園多太祖舊部,紛紛來謁。洛中宦官聞之,乃語於靈帝,以詔付司隸校尉張溫,使其詔太祖入洛。及至,太祖懸劍於轅門,張溫見而嘆之,竟羞慚而走。」——《舊燕書》.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紀

  第七章 試拂鐵衣如雪色

  ?  「如此說來,倒是辛苦卿家了。」

  隔了一日的上午,北宮西園,斜躺在御座上曬太陽的當朝天子聽完張溫的匯報後,卻居然不怒,反而只是一聲輕笑。「著實辛苦了,且回去好生休憩幾日,再行奉公之事。」

  張溫聽得此言,一時淚流滿面,卻又叩首不止。

  天子心中微動,倒是忍不住轉動自己那張瘦削蒼白的臉看了一眼對方,但終究是沒說什麼。

  而張溫叩首之後,也是趨步而退。

  「張溫要請辭了。」天子等到自己司隸校尉的身形消失在遠處的宮殿角門處,這才幽幽而嘆。「他被那位白馬將軍如此當眾侮辱,又沒勇氣自殺,想來只能歸鄉了……偏偏又不敢當面請辭。」

  侍立在旁的張讓、蹇碩二人,一個躬身俯首一個昂然扶刀,卻都不敢出一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