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陶謙悚然肅容。

  「無論豐年荒年,安利號從不囤積倒賣,必然開倉明示,平價收糧、平價出糧;每有積蓄,從不匿於土窖,必然往鄰縣鄰邑購置土地,詢問特產、鋪設商棧;每到一處,必然與當地豪強大戶公營,以下線的方式讓出紅利;每行貨於商路,無論渤海還是路上,若有人請隨同行,則必然允諾……如此種種,別的地方我不知道,但遼西、右北平以及遼東三郡,安利號早已經深入到每一處鄉里;漁陽、廣陽、渤海,則紛紛鋪設到縣邑;而其商路更是東環渤海一周無遺漏,南沿涿郡直通鄴城,西走上谷、代郡穿入并州……方伯,如此這般的商號,你自揚州至幽州,可曾見過第二家?」

  陶謙肅容以對,默然不語。

  「正是這家非比尋常的安利號,硬生生以不影響公孫氏清譽的方式將各地大小豪強、弱小世族,以及公孫氏各地支族硬生生黏合在了一起。故此而言,公孫氏之強非只是一公孫氏,實在是兼有世族、豪強、商賈三層之力。」魏攸昂然對道。

  「如此龐然大物,之前多任刺史,居然無動於衷?」陶謙愈發嚴肅起來。

  「如此龐然大物,於各任方伯而言,倒也不是刻意放縱。因為只是數年前,這龐然大物也還有著明顯致命之處。」魏攸嘆道。「幽州人盡皆知,安利號之強盛只系在公孫大娘這一位奇女子身上,其人若有一日老去,後繼無人,無論是交給族中還是剝離出來給其子繼承,都將難以維持氣候。只是……」

  「只是衛將軍既然已經為衛將軍,這安利號便再無可制了!」陶謙正色接口問道。「對否?」

  「衛將軍天下名將。」魏攸依舊昂然對道。「燒彈汗山以保上谷、代郡;滅高句麗以安遼東、玄菟;覆廣陽黃巾以定廣陽、涿郡;殺張寶以扶幽州全境……如此功績威德,兼以鄉梓之論,敢問方伯,幽州何人能制公孫氏?又有何人願制公孫氏?」

  陶謙目視魏攸良久,卻是一言不發,良久,方才起身往堂後去了。

  ———我是無人能制的分割線———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第二十二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

  ?  眾人見到魏攸暫時壓下了陶謙的氣焰,不免各自心中大呼慶幸,就各自恭維了魏攸幾聲,然後便也紛紛散去了。

  唯獨魏攸本人面上平緩,心中卻難掩憂慮,當日回到公房也好,歸家也罷,都是坐臥不寧。

  而果然,當日無事,第二日一早,魏攸尚在薊縣城中的舍內用早飯呢,便忽然聽得前院雞飛狗跳起來,然後一人赤幘蒼須、直裾輕衫,昂然直入……不是本州刺史陶謙陶恭祖又是誰?

  「老魏且用餐。」一口徐楊口音的陶謙直入舍內,沒有不見外,然後居然直接坐在了人家門內的一條長凳上。「不必管我,等你吃完咱們再說。」

  魏攸苦笑一聲,卻也無可奈何,只能趕緊喝粥。

  「不用換衣服帶官印了。」陶謙眼見著對方喝完粥去淨嘴,卻是用讓人不安的徐楊口音又叮囑了一句。「這身素淨便服蠻好,我還給你預備了一個半銅之印。」

  所謂半銅之印,乃是說官印只有一半是銅的,另一半乾脆是惡鐵……這不是什麼合金更好的說法,而是最低級升斗小吏所配的制式官印。

  魏攸愈發無言,只能匆匆洗手,然後接過對方不知道從何處取來,看上去髒兮兮的半銅印綬,胡亂系在腰間,便隨對方出門去了。而出去以後,只見停在魏攸舍前的乃是一輛敞篷的驢拉板車,車之上更是隨意扔著些許柴薪、乾草、木叉之類的東西……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話說,魏攸雖然年紀很大,但和陶謙比卻居然小了兩歲,而且人家是刺史,你是刺史的屬吏,所以很自覺的,這位幽州別駕兼幽州名士便一言不發,主動坐到了前面,準備去駕駛這輛敞篷驢車。

  然而,車子尚未啟動呢,眼看著魏攸手忙腳亂,懵懵懂懂摸不清這種低級車子的要害之處,陶謙卻又實在是看不過去,直接上前劈手奪了韁繩:「老魏且去後面車子上臥著,我來趕車!」

  魏攸無法,只好攏手轉到後面爬上車去,然後任由這位蠻子刺史一抖韁繩直接驅動驢車出城一路往北去了。

  從薊縣到昌平,說近不近說遠不遠,不過有賴於幽州刺史陶恭祖幾十年駕齡搗鼓出來的出色車技,再加上這年頭這地方確實也還不堵,所以倒是趕到中午之前便來到了蟒山之下的昌平城外。

  而此地此時早已經是人山人海、旗幟招展了,看樣子,本地安利號,昌平、軍都兩縣縣吏,外加附近想來巴結衛將軍的豪右大戶們,早已經紛紛到場。

  「流民安家,卻弄的像是過年一般。」陶謙一下車便免不了要負手批判一番的,唯獨魏攸少有坐這種敞篷的板車,終究有些顛簸,再加上他早上只喝了一碗粥,所以此時正在噁心,不能與之言語,終究讓陶刺史有些自說自話的感覺。

  「我等是州中屬吏,奉命來此處查看流民官屯事宜。」陶謙對著一名主動迎上了的武士亮出了自己腰中的半銅印綬。「爾等不用在意,自去忙吧!」

  那昂藏武士雖然覺得這老頭口音極怪,而且區區升斗小吏未免過於趾高氣揚,但對方還有身後的伴當如此年長,他終究也不好有所表示,反而躬身一禮,方才後撤退去。




章節目錄